Browsing: 設計思考

如果您也是 lean UX 的奉行者,從過去每一樣雛型中測試,從測試結果中學到那些次機會形成的反應,在日後的執行面上落地應用,我想,你會跟我一樣,不是被新作的劇情感動,而是看到新海誠強大的實踐力,讓我終於知道,甚麼是合理中的不合理,而我們又如何被這些故事的不合理性,牽動宣洩,讓那些在生活中,曾經的小情小愛,小虛小幻,有了一個出口,在滾滾紛陳的現實壓力中,活在自己一個小小短暫的世界。

Read More

無論偏向科技-藝術光譜的哪一端,成功的關鍵還是在於使用者的體驗,而人的感受是不能獨立於情境存在的。外星人榨汁機Juicy Salif在易用性上不及格,在某些情境和文化脈絡下,卻能創造獨特的體驗,而成為極佳的設計。

Read More

– 三星電子使用者體驗總監胡煜昌:台灣人需要試著開創自己的想法,從個體出發去思考自身價值與企業價值。
– AJA Creative使用經驗總監陳文剛:好的設計師設計產品,好的主管設計團隊,好的領導人設計文化。
– 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理事長蔡志浩:台灣文化不容許失敗,但創新的出現需要大量失敗。
– 交大傳播所長李峻德:T型化人才日趨重要。
– 北京清華大學教授饒培倫:UX是一個「雙向管理+溝通」的問題。
– 澳大利亞人機介面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杜本麟:創新不只是Top-down的政策支持,也是Bottom-up的活動支持。

Read More

人們常認為那些不可思議的「創意」,是出自一人的想法,也常誤解動畫只能透過單一主題來表現「創意」。例如有人會說:「這只是一部討論玩具、恐龍或是愛情的故事。」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製作電影動畫和開發產品創意一樣,都需要一群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合作、有效率地解決問題。

Read More

設計跟創新是兩種不一樣的做法。今天在大會上大家都在講數據導向的設計,你已經有一個產品,你要怎麼優化,怎麼迭代,數據很有用,因為你可以看到使用者的行為。創新有時候是沒有任何基礎的,當你在從零到一,從無到有的時候,是還沒有任何可參考的數據的。所以我常常說你創新的能力就是你對事物的洞察能力,你的洞察的源頭是什麼?就是觀察生活中的矛盾。

Read More

在一個新產品開發或新服務設計的項目裡,商業設計師通常在團隊內執行以下幾種任務:

1. 替團隊跟客戶了解行業趨勢。
2. 透過二手數據分析,在用戶調研之前快速建立需求假設。
3. 由競爭者與新創公司的服務來啓發靈感。
4. 透過異業研究來觸類旁通。
5. 在產品開發過程中,調查市場大小,制定商業策略與創業提案。

Read More

Netflix 的啟發正是來自於「如果?」當時創辦人 Reed Hastings 認為光碟出租與歸還流程、時間限制和逾期的罰款相當擾人,所以他先問了典型的「為什麼?」。「為什麼我要付這些費用呢?」再來,他又問了:「如果套用運動健身俱樂部的經營模式,影片出租生意是不是能掀起革命?」Netflix採用會員制,會員只需繳納會費,更不用擔心逾期罰款,便可以輕鬆享受電影與電視帶來的娛樂。

Read More

「因為我們做出的是『有解決方案』的智慧手環,而不只是純粹記錄健康數據而已。」Frank進一步解釋,蘋果並非第一台智慧型手機,卻因為解決了使用者的需求,改善觸控螢幕的流暢感,造就「蘋果王國」的崛起。透過豚鼠提供軟體開發工具給第三方遊戲廠商,2天內就能將一款觸控遊戲改成體感,而這些源源不斷的體感遊戲,內容全都匯集在豚鼠科技的遊戲平台上,進而衍生成一個「體感遊戲生態系統」,目前平台上已有200多個Apps,未來還會不斷新增,平均每月有10-15支新Apps上架。

Read More

– 杜本麟老師:最重要的是要有Global View、International Standard。
– 陳文剛老師:無論是要用創作的手法或是服務設計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能解決主要的問題。
– 李蔡彥老師:走自己的路比走成熟的路好。HCI領域還有很多潛力,機會還很多。
– 陳玲鈴老師:年紀不是問題,30年可以發生很多事,鼓勵年輕人先衝衝看再說。
– 紀懷新Ed老師:勇氣是關鍵,有勇氣爭取機會,就能帶給你無法想像的結果。

Read More

德國iF國際論壇設計有限公司亞洲子公司總經理 李建國:台灣學生的創作能力其實是相當有潛力的,可惜的是沒有能夠幫助學生把作品實現或商品化的管道,像許多韓國或中國的獲獎作品,也都能在台灣學生的作品上看到,不過差別就在於是否能真正將它們實現。

Read More

設計思考著重於創造性與感性層次,嘗試能在前端多探索、多鳥瞰,以便以洞察根本問題,並從中爬梳脈絡理路,建構全局策略觀點,透過這樣切入路徑,最終找到適切的創新解決方案,如同世界知名創新顧問公司IDEO執行長Tim Brown所說:「設計思考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與方法,考慮人的需求、行為,並兼顧科技或商業可行性。」

Read More

未經解讀的線索,就如同一團未知迷霧,不具任何價值,而人類學專業,讓研究員能在深入充滿雜訊的現場,仍能冷靜從容且不遺漏的掌握關鍵線索,如同福爾摩斯般,能從一根隨地掉落的羽毛,梳理整個情境互動,這就是人類學訓練,所能UX從業者創造的額外價值。

Read More

具體分析驗證的結果,去評估有沒有達到最初定義的那三個目標,適時放棄或是改變策略,作為下個版本的需求驅動。至於速度,從自己企業內部的資源現況,去定義最適合自己的節奏就行,只是速度越快,越快能確定是不是做白工,這是一種成本意識!

Read More

陳:未來,企業需求的人才不只專精於設計,而是可將設計應用在商業或是科技上的多方位人才,設計人才也需具備如商業上的思考邏輯能力,或是科技方面的基礎編程能力等等。
唐:當公司轉向關注用戶體驗的同時,就會發現用戶體驗人才的嚴重不足,很難透過傳統的招聘方式補足,所以併購就成為一個獲取有經驗團隊的主要方式。

Read More

1. 「幽默」可以為病患帶來正面回饋。
2. 由於約有一半的病人會顫抖,影響滑動精準度,因此所有動作靠單純點擊即可完成。
3. 許多病患會無法適應過多或是過明亮的顏色。所以在挑選顏色的時候,他們傾向挑選較為穩定的顏色,但不至於過於憂鬱。

Read More

知名電腦科學家 Alan Newell 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是為老人家設計,那你幾乎就是替所有人設計了(Design for older adults, and you design for almost everyone else.)。通用設計需注意以下幾個退化的特性:視力、操作能力、聽力、語言表達能力、心智認知、態度及反應;設計上,有七項重要方針:易讀性、簡潔的視覺設計、簡單的概念、一致性、凸顯重點、移除多餘冗長的設計、及提供系統內的協助。

Read More

在酒過三巡之後,大頭在上面的簡報就不是重點了,重點是徵人。此時只見下面的與會者和員工喝著酒,交換心得、名片、與機會。筆者其實很建議身處亞洲的設計師可以抽空飛過來參加,除了體驗一下不同的文化外,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接受到大量的新刺激,這些經驗絕對都是對未來的設計有著加分的功用。

Read More

洞察=觀察力 × 同理心 × 地方性知識。與服務設計在講的「脈絡洞察」不一樣,路上觀察的核心精神在於透過對於存在於路上的物件進行觀察,從中找到無用的趣味,重點在培養好奇心與觀察力,所以有時候就因為對於脈絡的「不掌握」,反而因此更能快速張開五感。

Read More

來自首爾Amoeba Design使用者經驗總監徐孝真以全程英文演講,分享韓國經驗。她表示,愈來愈多客戶了解到不能只做銷售,而要關心消費者體驗,例如LG 和 三星在 smart home 方面都投注許多心力。通常行動、電視和其他聯網裝置有各自的介面,要整合所有裝置,必須了解使用者在不同裝置和不同時間究竟想要什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