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Wesley
近來,身邊有很多朋友對於使用者界面設計師(UI Designer)跟使用者經驗設計師(UX Designer)感到混淆,在面試UI Designer時,除了一些介面設計相關的問題外,最常被問到就是:「你是做UI的,那懂不懂UX?」,懂?不懂?似懂非懂?總覺得UI Designer的工作內容愈來愈廣,不僅要懂UX,最好也懂程式,最好也懂行銷,最好也懂商業模式…這樣下去應該沒完沒了。撇開其他的專業不說,UI Designer 與UX Designer到底差在那裡?該怎麼去定義UI Designer這角色呢?其實,這要回到最本質的問題,那就是身為一個設計師,有沒有思考過「設計」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在我想了很久,因為我非設計本科,沒上過課所以也不太了解。有人說設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那我會想,有沒有什麼問題是設計解決不了的?那有沒有什麼除了設計以外的方法可以解決相同的問題?其實錢也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不是?難道花錢就是一種設計?仔細想想,在生活中的確有很多問題透過設計可以得到改善,所以它自然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這樣的解釋其實太過含糊,因為你是掛UI Designer,而不是掛問題解決設計師啊!
設計是什麼?
平面設計大師Paul Rand,在與學生的對話中己經給我們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
設計就是關係,是形式與內容的關係。—保羅.蘭德《保羅.蘭德 給年輕人的第一堂啟蒙課》
Design is relationships. Design is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 and content. —Paul Rand《Paul Rand Conversations with Students》
學過平面設計的人,對這位大師一定不陌生,我在《保羅.蘭德 給年輕人的第一堂啟蒙課》這本書中,得到了答案,但一時很難體悟這句話的意思,直到最近才稍微理解這位大師所下的定義。
那平面設計大師講的話,跟介面設計還有使用者經驗設計有什麼關係?介面設計也是設計,當然也是「形式」與「內容」的關係,所以形式是什麼?內容又是什麼?
內容就是想法、主題;形式就是你想法的做法。—保羅.蘭德《保羅.蘭德 給年輕人的第一堂啟蒙課》
所以內容可能是自己的想法或是其他人給你的主題,那可能是商業的設計案、公司的產品、社會議題…等等,它就是內容;而形式是方法,你的角色為何,採取的方法就會不一樣,
設計與介面
如果你是一位介面設計師,正在做一個關於社會議題的網站,那你的內容為何?形式為何?你的內容就是關於社會議題的資訊(what),形式就是你如何(how)呈現在網頁上的資訊,設計就是呈現的方式跟社會議題資訊之間的關係(why)。
你希望它如何在網頁上被使用者操作、閱讀、理解、收藏、分享…等等,這是介面設計師的專業,這過程中你會設下很多的「設計目標」,預期使用者如何的去操作你的網站,每一個介面模式(UI pattern)都有它存在被使用的理由。但這並不能解決社會議題中的任何問題,因此即使是負面社會議題,資訊能有效的被傳達,就專業的角度而言它就是成功的設計。
以下UI DESIGNER 簡稱UI、UX DESIGNER 簡稱UX
那從使用者經驗設計師來看,他的內容為何?形式又為何?
設計與使用者經驗
在相同的社會議題的網站條件下,即使內容相同,UX 跟UI所關注的重點就會不同,UX 更專注於內容本體及研究對象(what)為何,而UI則更專注於內容的結構;而在形式上,UX更專注於如何(how)了解「人」的方法,所以你跟大多數的UX對話時,你會發現他們很在意「使用者」的感受,要有「同理心」,要做訪談要建立Persona…等等,這是他們的專業,這是一連串關於人的科學研究,他們更在乎的是使用者對這議題或產品的感受與態度,並透過觀察還有科學的方法來驗證結果,對他們來說,設計就是人與社會議題之間的關係,所以透過研究人的方法,來釐清人與社會議題之間的關係。但隨著研究的主題不同,研究的對象(人)也就會不一樣,所以如果能夠改良、提昇或是扭轉這樣的關係,才算的上是一個成功的體驗設計。
內容、形式、行為
這幾天跟朋友討論了相關的內容,在《About Face》(設計交互精隨)的書中也提到了內容與形式,只是他多了一項:「行為」。這是個很有趣的發現,仔細想想,Paul Rand是位平面設計大師,在那個年代「使用者經驗」可能被含概在行銷概念中的消費者行為,因此我猜想行為可能包含在對內容的研究裡面。
另外提及「行為」,心理學家Kurt Lewin所提出的場域理論(Field theory)也提及了行為,他認為一個人的行為(B)取決於個人(P)和他的環境(E)的相互作用:
B=f(P*E)
簡言之,人的行為會受環境跟自我的影響,它跟增強理論剛好不太樣,增強理論是在說明「行為是結果的函數」;總之我們可以發現,UX最感興趣的行為,被拉進了設計過程,從對「行為」研究,或許可以更明顯區隔跟UI的差異處。
設計就是一連串的為什麼
因此不管是什麼樣的設計,都可以透過內容跟形式的方式去理解,但找出關係或是建立關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通常這樣的關係是一連串的「為什麼」,對UI來說:「為什麼按鈕要放右上方?」、「為什麼分享要在文章下方?」、「為什麼字體要挑黑體?」;對UX來說:「為什麼使用者在意這個議題? 」、「為什麼使用者對這個議題感到無趣?」、「使用者對於議題的態度為何?」 …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UI要不要懂UX?
這個問題就像是你問物理學家懂不懂數學,或是經濟學家懂不懂統計一樣,他們當然「略懂」,但這背後有兩個問題,第一是為什麼要懂?第二是要多懂深才算懂?對於物理學家而言,他們當然要懂數學,而且不能只略懂,而是要非常的懂,因為他探討的問題很難,是一般人無法理解的關係,所以有一本天文物理鉅作叫《大設計–The Grand Design 》,同樣是設計,但它討探討的是另一更複雜的關係,這樣關係要透過數學(形式)才有辦法去釐清。
而對UI而言,UX是形式的一種,使用者介面是給人使用的,越是能了解使用者,越能創造出良好的介面體驗,所以要懂UX,但這裡的懂,並不是你一定要花非常多時間去了解研究人的方法,而是你可以透過參與的過程,或從研究的結論中節取有用的內容,作為UI的調整或改善基礎。
所以當你面試介面設計師的工作,對方問你懂不懂UX,要怎麼回答?
就是略懂,但一個略懂不夠,要略懂、略懂。但如果對方問會不會使用者研究,你就要用狐疑真誠的眼睛看著他並回說:「不會,我是來面試UI的不會,但我願意參與」。
但如果真的很想當UX怎麼辦?先確認自己對於人的觀察或研究是有異常興趣的,然後去了解一下UX平常的工作內容,要有身為研究員的覺悟,因為它有點像在做論文的定性或定量研究,假設、建立模型、收集資料、分析資料、驗證然後結論,可能沒想像中那麼有趣就是。
真正重要的,眼睛看不見
不同公司對於UX職位的期待不太一樣,有些公司會找UX來改善產品的體驗,所以他們的研究的內容就是產品本身,如果是想挖掘新產品,就得找到TA(Target Audience),並透過研究方法來挖掘需求,UX甚至可以從公司經營的角度 ,去了解公司並重新塑造公司的組織文化,UX的應用很廣,所以它一點也不容易,而且它必需要有一定的經驗累積。
最後要提的是,不管做什麼設計,最重要的還是找出「關係」,UI的專業,不在於你對於形式的掌握有多成熟或是對於內容有多了解,因為這些都是必要的,那是UI專業的基礎,有沒有辦法在這之間建立關係,這才是功力深淺的差別。 關係聽起來抽象,但事實他存在我們的生活中,跟家人的關係,跟朋友的關係,跟情人的關係,跟公司、同事的關係,全都是設計。它看不到,所以很重要。
人只有用自己的心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