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設計
  • 研究
  • 產業
  • 團隊
  • 教育
  • VIDE 徵求作者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RSS Facebook Twitter
Vide
  • Home
  • 設計
  • 研究
  • 產業
  • 團隊
  • 教育
  • VIDE 徵求作者
Vide

菜鳥公司登上華爾街日報頭條的秘密:先賣手環,再賣體感生態

0
By vide 編輯群 on 2016-09-9 Featured, 日常生活, 物聯設計, 行動設計, 設計思考, 體驗設計

文/Yvonne H.

(圖片來源:TBN)
(圖片來源:TBN)

什麼樣的新創公司,敢大聲喊出要當「世界的標準」?

什麼樣的新創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登上【華爾街日報】頭條?

公司形象設計雖是一隻可愛的小老鼠,野心可是一點也不小,2014年成立的「豚鼠科技」,是一家從事體感技術研發、內容運營的公司。2016年3月已完成 A 輪融資,公司估值 1.56 億美元,它的背後投資人各個實力雄厚:除了代工大廠鴻海富士康、台灣橙果設計,還有中國知名財經作家兼企業家吳曉波,首度跨界智慧硬體,除了出資外也擔任公司董事長,甚至美國著名投資者Jim Rogers近期也特地到總公司杭州商談合作事宜。而背後的兩位創辦人Frank張士緯、馬偉勛,卻皆是正港的台灣人。

在中國市場創業要能存活,機率已是微乎其微,豚鼠科技的「體感手環」卻反在市場上大放異彩,體感裝置並不是新鮮事,憑什麼他們會成功?

▲豚鼠科技的體感手環擁有多款色彩(圖片來源:京東商城)
▲豚鼠科技的體感手環擁有多款色彩(圖片來源:京東商城)

不只是賣手環,豚鼠要做的是「全球體感新標準」!

「因為我們做出的是『有解決方案』的智慧手環,而不只是純粹記錄健康數據而已。」Frank進一步解釋,蘋果並非第一台智慧型手機,卻因為解決了使用者的需求,改善觸控螢幕的流暢感,造就「蘋果王國」的崛起。

豚鼠科技研發的體感手環,除了傳統的計步、睡眠記錄功能之外,更結合了體感遊戲與穿戴設備,能將平板、手機等智慧裝置,變成體感遊戲機,突破了過去只能以電視、遊戲機當載具的限制,可以說是進化版的「Wii」。玩家只要將手在空中揮動,就能「隔空」輕鬆玩遊戲,由於體感手環結合了運動功效,好處是也能讓長期坐在電腦前的使用者,都能站起來運動,甚至手環也會根據健康數據,自動推薦遊戲幫助消耗卡路里。

除了硬體產品之外,各界投資人看準的市場潛力,其實是豚鼠科技研發出的一套SDK(軟體開發套件),透過豚鼠提供軟體開發工具給第三方遊戲廠商,2天內就能將一款觸控遊戲改成體感,而這些源源不斷的體感遊戲,內容全都匯集在豚鼠科技的遊戲平台上,進而衍生成一個「體感遊戲生態系統」,目前平台上已有200多個Apps,未來還會不斷新增,平均每月有10-15支新Apps上架。

▲Frank戴著手環現場示範給記者看(圖片來源:Yvonne H.拍攝)
▲Frank戴著手環現場示範給記者看(圖片來源:Yvonne H.拍攝)

「你只要購買一支手環,就像取得一把開啟體感大門的鑰匙,簡單來說,我們就是在做『手環界的蘋果』。」

Frank自信地說著,這隻小老鼠不光是要拿下中國市場,更已著手擴張到全球。目前這套開發工具在北美、英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皆已展開合作,就是要打造一個「全世界的體感新標準」。

dgcovery_20160909_4
▲豚鼠科技成立不到一年,就登上「華爾街日報」(圖片來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創業的決心,就是傾家蕩產也要做!

一開始就選擇從中國市場開疆拓土,Frank的創業路難道真的毫無阻礙嗎?「其實創業是一個累進的過程,中間非常痛苦也往往讓你意想不到。」南加大念完MBA後,他先後任職於華爾街、高盛、摩根斯坦利;創立豚鼠科技前,在IBM擔任華東大區銷售總監,是IBM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高管,也是無錫、蘇州、南京分公司總經理。即便坐擁高薪,手下帶領著百人團隊,因為想「做點不一樣的」,2013年做出第一支體感手環後,Frank毅然決然離開了IBM決定與好友馬偉勛一同創業。

然而創業就是總在你覺得快要做出一點成績時,下一個挑戰就會來臨,在把2千萬台幣的積蓄全都砸下去後,他開始負債,從年薪百萬人民幣到傾家蕩產,Frank一度後悔萬分,但好不容易達成「移動端的Wii」,難道就要放棄?

於是Frank開始積極找融資,接觸了50幾位投資人,不斷闡述自己的理念與產品未來的發展性,當然挑釁的話語也從沒少過,「有一位投資人問我,為什麼你做得出來這個,微軟就做不出來?」他回答:「如果你連挑動世界的信心都沒有,那做什麼創業者呢?」

就是因為這份企圖心,和他過去豐富的職場經歷,三個月內,豚鼠的團隊迅速擴張到150人,也在北京、南京、杭州開立了分公司,將商業模式確立好後,前期的助跑也讓創業逐漸進入成熟期。「我們不是一個燒錢的公司,而且手環賣得很好,在今年已經達到損益兩平。創業是九死一生的,很多人會說我要搭平台、做生態,但你忽略本質問題沒有用。所以我和團隊堅持要把移動端體感手持識別互動做到最精深,也希望能把SDK全頻道(iOS、Android、Windows、Java…)都做完,才能決定出未來的生態。」

▲體感手環除了單人玩遊戲,還能雙人對戰(圖片來源:淘寶天貓商城)
▲體感手環除了單人玩遊戲,還能雙人對戰(圖片來源:淘寶天貓商城)

「賺錢」還是「值錢」,決定公司的未來性!

然而在創業初期,到底要如何說服投資人,我是一個賺錢的公司呢?Frank表示,許多賺錢的公司看在許多VC眼中,都不夠值錢,因為想像力已經被物化,未來的可能性已達天花板,所以如果要開始創業,先思索自己能不能成為一家「值錢」的公司?當你有視野、公司具未來性,和很多產業都有合作的可能,才能獲得投資人的青睞。

除了未來性之外,新創團隊若有獨家的核心技術、完整的商業模式,也要具有全球化的視野。Frank舉例,雖然幾家在中國估值百億的公司,如小米、樂事、京東,甚至阿里巴巴,都以中國為「基數」,估值皆在百億以上,但這些企業仍然無法走出中國,因為國外己經有Google、Amazon和iPhone。

「所以我們不要怕中國,要把中國市場當基數,讓他們成為你的消費者,當他們是你的基數時,全世界都會想來跟你分一杯羹,如果有這樣的概念,投資人就會非常喜歡你。」

在中國喊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後,戰場上已經躺著數不盡的血淋淋慘例,要把「中國當基數」,談何容易?對Frank來說,像他長年在中國如此精實的戰鬥環境下生存的人,也曾被人說缺乏了「二板精神」,什麼是二板精神?就是「要嘛睡地板、要嘛當老闆」!「怕什麼呢!做就對了!年輕又有什麼好怕呢?」當時的一句話如同當頭棒喝,讓Frank突然清醒,過去雖有IBM的經歷,對他來說卻不見得完全加分,「因為你會變得膽小,創業習慣做給別人看,習慣交數據、和主管上級報告」,除了有實力之外,創業還真的需要「有膽識」,「如果你有好的項目,一旦成熟了以後,傾家蕩產都要去做!」

▲豚鼠科技請來中國新生代男星鹿唅代言拍攝廣告(影片來源:YouTube)

雖然總公司在中國,但在豚鼠的團隊中,400人裡有50位是台灣人,每一年外包給台灣的團隊也超過一億,因為看重台灣的軟硬體實力,他決定要成立百人團隊,將研發中心主軸放在台灣,中國作為行銷中心,北美洛杉磯則為市場中心。「身為一個台灣人,覺得台灣有太多很好的地方讓我很驕傲,也很感謝這塊土地,所以歡迎加入我的團隊,也希望能為各位做些什麼。」

繼比爾蓋茲的微軟PC世代,和賈伯斯的蘋果Mac王朝之後,下一個引領全球的嶄新科技會是「體感控制技術」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授權來源:DGcovery,成立不到1年登上「華爾街日報」頭條,這家新創公司做了什麼?

yvonne-h作者:Yvonne H.

無害嗜甜雙魚女,浮出水面跨界數位,從感性角度看冷硬科技,期許帶領讀者以有人味的角度看行銷。

 

IoT UX 中國UX 使用者經驗 創新 創業 行動應用 體驗設計
Share.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Tumblr Email
Previous ArticleUser Research 面試問什麼?如何回答?
Next Article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TRANS跨域創新論壇 會後筆記
vide 編輯群
  • Website
  • Facebook
  • Twitter

vide 編輯群

Related Posts

日誌研究的執行經驗分享 Tips for conducting Diary Studies

用戶研究的三個謊言

不靠大數據,從粉絲的小數據讀出關鍵需求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近期文章
  • 日誌研究的執行經驗分享 Tips for conducting Diary Studies 2019-12-13
  • 培養全方位醫療顧客經驗管理(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經理 – 第一個跨域醫療服務設計整合課程在輔大開跑 2019-11-16
  • 用戶研究的三個謊言 2019-10-24
  • 不靠大數據,從粉絲的小數據讀出關鍵需求 2019-09-23
  • 為什麼大多數的Redesign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忽略了三件事 2019-09-9
最受歡迎文章
By VIDE 編輯2019-12-13

日誌研究的執行經驗分享 Tips for conducting Diary Studies

By VIDE 編輯2019-11-16

培養全方位醫療顧客經驗管理(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經理 – 第一個跨域醫療服務設計整合課程在輔大開跑

By VIDE 編輯2019-10-24

用戶研究的三個謊言

By 奧沃市場趨勢顧問2019-09-23

不靠大數據,從粉絲的小數據讀出關鍵需求

By Lil Andy2019-09-9

為什麼大多數的Redesign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忽略了三件事

文章分類
  • Featured (221)
  • 專欄 (21)
  • 教育 (93)
    • 工作坊 (49)
  • 未分類 (7)
  • 洞察 (269)
    • 數據分析 (42)
    • 消費者洞察 (125)
    • 研究調查 (144)
  • 產業案例 (299)
    • 交通 (30)
    • 公共服務 (46)
    • 城市 (82)
    • 政府 (28)
    • 旅遊 (68)
    • 日常生活 (146)
    • 金融 (21)
    • 銀髮 (33)
  • 組織文化 (133)
    • 團隊介紹 (40)
    • 組織溝通 (94)
  • 設計 (518)
    • 服務設計 (155)
    • 物聯設計 (35)
    • 網站設計 (86)
    • 行動設計 (116)
    • 設計思考 (128)
    • 設計方法 (103)
    • 通用設計 (38)
    • 體驗設計 (179)
關於 VIDE
VIDE 創誌是一個聚焦洞察與設計,關心教育發展並鼓勵創新的媒體平臺。
VIDE 代表 Value,Insight,Design,Education。源自於拉丁文 videre,意思是「看到」。

VIDE 持續透過介紹國內外創新案例、概念發想與設計思維與實踐方法,並邀請創新設計團隊、組織、社群成為 VIDE 的內容與活動合作夥伴。期許自己能成為國內重要創新設計的媒體代表,協助建構臺灣創新設計的產業鏈與生態系。
追蹤 VIDE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videmedia
Twitter:https://twitter.com/vide_tw
RSS:https://vide.hpx.tw/feed

聯絡:editor@vide.tw 或 02-2511-7626
地址:10459 台北市松江路158號11F-1
2015-2017 VIDE 創誌 - 帶你看見創新設計 / 悠識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Type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