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家跨國領先企業滿意度達到 90%,管理層覺得沒有什麼改善空間,但是續約率卻不停下降,「明明業績很好、顧客也都對我們的產品很滿意,為什麼續約率卻一直下降?」管理層很納悶,於是利用 NPS 重新理解顧客忠誠度,結果分數為 -30%,顯示顧客並不如管理層所想的那般滿意而且支持,企業服務可能在某環節出了問題。
作者: beBit
戰略 NPS 相當於一次完整且客制化的全身健康檢查;場景 NPS 像專科,針對關鍵部位做深入調查及追蹤;關係 NPS 則是在治療後定期回醫院作追蹤,瞭解整體身體狀況是不是有改善。
NPS 的問法邏輯「你願不願意推薦給朋友家人?」,促使顧客更認真地比較競爭對手或回想過去經驗,因此作答會與之後的行動較為相關,使得 NPS 分數與銷售、收益、推薦次數產生關聯,更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商業表現,以及在市場上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根據Aite Group國際顧問公司的調查,未來5年日本理財機器人掌管的資產可能以172%年增速成長,預估將從2016年的2.4億日圓成長至2020年約1兆日圓的規模。
花旗集團研究報告指出,理財機器人所掌握的資產從2012年的幾乎為零增加到了2015年底的187億美元。台灣為降低理財機器人對理財專員的衝擊,金管會在2016年初表示「機器人理財顧問在今年不會開放」,而金融業者對於開發長尾市場後端人群也採取較保守的態度。
製作旅程圖時,最重要的是排序問題的優先程度,首先將待解決的問題結構化 (Issue Structuring),並找出背後的根本原因 (Root Cause)。並率先將資源集中於能夠大幅改善問題的核心舉措。
Everledger將每一顆鑽石的來源和價值、擁有者等資訊數字化,創造一個鑽石的ID並存放到區塊鏈系統內,當鑽石的交易發生時,可以利用此ID追蹤這顆鑽石的來源、追溯所有過往的交易紀錄,解決了保險公司的痛點,同時也利用此追蹤系統為保險公司、持有者、索賠者或是執法團體提供鑽石的檢驗服務。
beBit 在本文從分析汽車網站使用者行為切入,歸納五大常見的網站使用者行為與心態(同樣可以應用在其他類型的網站),並提出簡單的網站設計應用
接續「設計高易用性網站的8個實用小技巧(上)」六個易用性技巧,本篇進一步介紹網頁文案及視覺動線的規劃技巧,協助讀者理解高易用性網站的最基本原則。
介紹網站製作的前6個易用性小技巧,下篇將介紹撰寫網頁文案及視覺動線的規劃,協助讀者理解高易用性網站的最基本原則。
文 / beBit 現今的智慧型手機幾乎…
許多台灣企業還只關注營收成長、利潤率、EPS 等營運落後指標時,許多歐美企業早已開始使用一種先進的追蹤長期成長的領先指標-NPS(Net Promoter Score)。
隨著社群平台與搜尋引擎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人透過搜尋引擎直接搜尋商品,或從 Facebook 和 Line 官方帳號等發送的促銷訊息連結到購物平台
若非常粗略地將購物網站使用者分為兩群,大致為「無目的打發時間型」和「有目的購物型」,若以日常生活購物情境比擬,前者好比原本 window shopping 的人,卻買了不少東西;後者好比特定為了採買而進入商店。
在了解商品詳情的過程中,使用者希望能夠了…
為了尋求商品的真實性、減少買到和想像中商品不同的落差感,購買過程中,使用者經常會為了蒐集第三方評價或是顧客經驗(產品使用心得)離開網站。為了降低使用者離開網站的風險,除了提供評價與心得等資訊外
通常使用者會先把有興趣的商品先加入購物車,進入購物車後才會理性思考是否真的需要。若我們將購物流程拆解,購物車前傾向感性衝動;購物車後偏向理智分析。
為了改善網站轉換率,設計師或經營者常常花了很多心思在調整商品溝通頁面,卻忽略了購物車及結帳流程的重要性。
beBit 的理想是讓世界的人都充滿笑容。聽起來好像很天真,大家也常常都在想這個問題,但不管怎樣總覺得就是要對社會有貢獻才會有意義,這是絕對肯定的
多數網站經營者皆致力於優化網站首頁至轉換頁面的引導,然而卻未能有效提升轉換數;原因在於經營者經常忽略使用者多方來回比較、重複造訪以進行決策的特性。
本篇文章介紹提高住宿商品銷售量的網站設計技巧。前篇文章提到了活用「搜尋行為」以及「照片的魔力」,本文接續介紹「使用者評價」、「地圖」、「住宿專案」等會如何影響使用者行為。
使用者在搜尋旅遊資訊或訂購商品時,網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管道。搜尋資訊的過程中,使用者會瀏覽及使用的網站範圍廣泛,涵蓋了旅遊網站、飯店網站、民宿官網、部落格、社群……等。
智慧型手機的人口呈現日益增長的趨勢,也成為各個企業的高度焦點。即便是像貸款這種需要花較多時間,且資訊量較大的商品,也有約四成的使用者是使用行動裝置搜尋
行銷策略制定的難題是如何配置各項行銷資源,要深入了解自家使用者的特性,並了解不同行銷管道是否能與使用者的特性搭配。
隨著 iPad、Surface 等裝置的普及,出現了新的學習模式,打破了紙上教材的限制,擴展了教育的可能性。但並非所有新興的教育產品和服務都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