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長的不一樣?談亞洲及歐美網頁設計差異的可能原因

0

文/鄭雅中

UXPA_20160620_1

本篇文章是在 UXPA 2016 西雅圖大會中,由 AnswerLab 的使用者研究員Jason Buhle 及 Kohl’s 的 UX 主管 Hannah Faye Chua 所主講的講座「How do Asian and Western websites differ, and why? Recent findings in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implicate basic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processing」中所節錄的重點。由於版權問題,相關內容已重新做過翻譯和調整,還請各位讀者海涵。

我們知道亞洲和歐美的網站設計有極大的差異,這個差異有許多推論認為差異是來自以下幾個可能性:科技發展成熟性、網路頻寬、語言脈絡、理性與感性的差異、場景選擇。但講者透過觀察的三個認知處理傾向來說明差異的來源:注意力、文本、資訊量。最後提出了四項建議,分別是不要過度依賴指引、一定要進行研究、尊重你的用戶、及創建一個彈性的範本。

一直以來,大家都很清楚亞洲和歐美的網站設計都有很大的差異,這個差異有許多推論認為差異是來自以下幾個可能性:科技發展成熟性、網路頻寬、語言脈絡、理性與感性的差異、場景選擇,不過這些可能性被講者一一拿出來討論,似乎都有反證可以推翻。

UXPA_20160620_5▲ 上圖為樂天(Rakuten)在日本(左上)、台灣(左下)、美國(右上)、法國(右下)的首頁。

科技發展成熟性:一般大眾覺得歐美在科技的發展較亞洲先進,其實不然。像是高速鐵路已普遍使用在亞洲國家、機器人科技也是亞洲國家發展較快,這些例子無法證明是因為科技發展的成熟度造成的差別。

網路頻寬:有學者認為亞洲的網路較快速,所以在網頁設計上可以採用大量的文字、圖片等內容。但其實亞洲僅有某些區域擁有高速網路,所以這也無法證明亞洲網頁的豐富性是這樣來的。

UXPA_20160620_2

語言脈絡:也有學者推定因為亞洲文字的字元關係,在表述一句話時會使用較少的位置,造成相同內容使用亞洲語系時可以放入較多的文本。但在相同畫面設計,只是翻譯文字的網頁內(比方全球統一設計的蘋果網站),卻無法證明此項推定,某些部份的翻譯使用亞洲文字的版本,反而比使用英文的版本長上許多。

理性與感性的差異:某些推定指出了亞洲及歐美網頁設計上,使用連續性的底圖是否和思考時的理性感性層面有關。但這些論點也無法被證明,因為這類的設計都頻繁的被亞洲或歐美網頁設計所採用。

場景選擇:這個例子是我個人覺得比較有趣的部份,講者舉了幾個社交網站個人頁面的大頭照選擇,亞洲用戶的照片會較歐美用戶較多的背景,換另一個說法,就是歐美使用者在選擇照片時,會選擇個人特色(特寫)較多的的照片。但是如果回到兩三百年前的藝術作品,反而是亞洲較歐美有較多的細節(特寫),所以這個說法也是無法自圓其說的。

UXPA_20160620_4

講者舉了一個例子,有次密西根大學的教授 Richard Nisbett 和華人學生討論到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Richard Nisbett 覺得華人對於事物的觀注較為全面,他們尋找事物的關連性,如果沒有經過全面的觀察,是無法了解其中一個部份。但西方人生活在簡單、具有高確定性的世界,相對的他們也較為注意已經被凸顯過的人或事。這時候華人學生回答了一句很耐人尋味的回答:

你知道為什麼你會這樣覺得嗎?我們的差異就來自於,我覺得這個世界是一個圈圈,但你覺得是一條線。

差異是相對,不是絕對。而許多來對於亞洲及歐美網頁設計差異的推定,都是站在一個比較主觀且絕對的刻版印象。但平心而論,這些差異並不是絕對性的差異,很多都只是相對的差異。講者使用了他們觀察的三個認知處理傾向來說明差異的來源:注意力、文本、資訊量。

UXPA_20160620_6

注意力:從眾多的實驗得知,亞洲的使用者對於高對比的顏色會產生較高的注意力。而同樣的一張圖片,同時給予亞洲和歐美的使用者,他們第一眼注意到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差異。這樣的注意力差異,造成了在網站的使用上有很明顯的差異。亞洲的網站設計採用了大量的對比和高明度的文字圖片,而歐美的網站採用了大區塊的設計。

文本:延續注意力的差異,亞洲和歐美的文本排列也有極高度的差異。就以文本最多的報紙排版做為範例,歐美的報紙內容上,每一段橫向文字不會太長,一個版面常會分成五至六個區塊處理文字,這樣的文本排版也反應在內容網站上。但亞洲文字就不擅長做這樣的處理,甚至在亞洲網站的排版上,會運用大量的符號及圖片,這也是在歐美網站上比較少看到的。

UXPA_20160620_3

資訊量:由於文化的差異,亞洲使用者已經很習慣同時間處理大量的資訊,甚至在某些國家會發生「數大便是美」內容爆炸。但歐美的設計同時提倡簡約設計,「Less is better」。這樣的資訊處理習慣和承受度,也影響了亞洲及歐美網頁設計差異。

講者在這邊提出了一個問題,這種差異是否有遺傳性?他們觀察了某些移民第二代,像是美國出生的亞裔小朋友,是否和父母有一樣的使用習慣。他們發現了自我認知(意識)和使用習慣會有相關,如果是認同自己是美國人,會顯現較多和美國人相同的習慣,反之亦然。而目前可以確知的是,文化的確加深了影響,但我們不知道是從那裡開始的?是社會結構?哲學思想?還是從農業社會就開始了?這些問題可以留給大家去討論。

最後,講者對於跨文化的設計提出了四項建議,分別為:

  • 不要過度依賴指引(Guidelines Are Just Guidelines
  • 一定要進行研究(Do the Research
  • 尊重你的用戶(Respect Your Users
  • 創建一個彈性的範本(Build Flexible Templates
Share.

我是鄭雅中,我是Vic,我是小排。長期關注數位學習、教學設計、教育、媒體、人機交互與服務設計。曾服務於網路社群、電信服務規劃、自由撰稿媒體等產業。也做過許多不同領域的專案設計,包括成人教育、醫療、盲人輔助、線上購物、社群、整體服務規劃等等。希望未來可以透過開設一間專門解決問題的全設計公司,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如果開不了公司就開一家以 UX 為主題的咖啡店吧!到時歡迎大家來找我聊天,並隨時和我聯繫netting@gmail.com。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