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海誠的隱約,談人心狀態的明滅與存續

0

文/NOR

劇透暴雷的事我做不來,就讓我撇開新作,單純來聊聊新海誠。

按照順序看了《星之聲》、《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秒素5公分》、以及《言葉之庭》,確定我的印象沒有錯,所以讓我短短寫一篇沒有劇情的推薦文,兼談一點 lean UX。

nor_20161027

新海誠,一位職涯與電玩資歷交錯的動畫家,他講的愛情,其實不是愛情,而是一種狀態的轉變、狀態的恆常、以及狀態的落差,進而假設時間與空間不是影響狀態的因素,把偶然的執念,作為人自我決定狀態的依據,而這個依據沒有任何脈絡可尋,「它」單純就是個決定,你決定要醞釀它,你決定要保持它、或是你決定要淡化它。

對我而言,新海誠從《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開始,就很不擅長的講情感,所以很隱約的採取「淺嚐萌意、未起即殞滅的愛情」,進而表明情感的不確定性,我將之解讀成他對於人心的描述,處在如易經一開始談的變易、簡易、不易。

變易:人心是時刻變動的,我們其實無法真實掌握,只有暫時的存有。

簡易:人心的變動不是無所依據,而是我們所知有限,所以只能任其來去。

不易:人心的時刻變動,還是遵循的某種永恆不變的因子來更動,而不是完全無法預測掌握。

而新海誠談的人心狀態,循著變易、簡易、不易,再從不易中,丟入了時間與空間這兩個永恆不變的因子,來切入我們無所探知的人心狀態,試著去說明,時間與空間不是影響人心狀態的原因,而真正的原因,其實只是人與人之間的一段真切的偶然。

而這種真切的偶然,必須建構在故事的合理性(不是現實生活的合理性),所以每一齣動畫,都會有其獨立的元素,嘗試去牽動其時間與空間,在觀眾心中的合理性,有時虛幻、有時生活;有時隱喻,有時直白,但所有有關愛情的元素,只是打開觀眾心防的鑰匙,但那只是鑰匙,其他談的,都跟愛情無關了。

回到現實的生活,真切的偶然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們嘗試去預測人的決策行為,放入了各種可能的因素,但常常仍無法在決策時的臨門一腳,踢進我們要的球門,畢竟,人心本身難測,而新海誠只是談一個大致的現象。

我還是真誠的建議,先把新海誠前面的作品看完,再進電影院看新作,否則你會很快地陷入劇情之中,以為好棒的梗串起了整個新作,但其實在過往的影片,早已進行了很多測試:

  • 《秒素5公分》測試了孤獨的愛情。
  • 《言葉之庭》測試了真實場景的應用。
  •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完成了「現實與夢境」切換的測試。

而我最期待的,就是新海誠在新作中,如何徹底實踐過去的測試,如果你也是 lean UX 的奉行者,也曾從過去每一樣雛型測試中,從測試結果中學到哪些刺激會形成那些反應,並在日後的執行面上落地應用,我想,你會跟我一樣,不是被新作的劇情感動,而是看到新海誠強大的實踐力,把過去測試過的動畫元素,一一落實在新作之中。而這些落實在新作中的應用,讓我一個長期的觀眾,終於知道,在動畫中,甚麼是合理中(故事中)的不合理(現實中),而我們又如何,被這些故事的不合理性,牽動宣洩,讓那些在生活中,曾經的小情小愛,小虛小幻,有了一個出口,在滾滾紛陳的現實壓力中,活在自己一個小小短暫的世界。

沒有劇透,給沒有看過新作的人,你的順序是:

  1. 星之聲
  2.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
  3. 秒素5公分
  4. 言葉之庭

給看過新作的人,你的順序是:

  1. 言葉之庭
  2. 秒素5公分
  3.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

(星之聲看了會有點失望,雖然那是一切的起點)

Share.

目前任職於領潮創意,擔任用戶體驗研究顧問,在不同領域中進行使用者研究、產業輔導、以及企業內訓。在傳統產業工作七年後,回到學校取得認知科學碩士,畢業後轉入用戶研究與服務設計的領域,並開始協助UX的推廣,以及平衡南北資訊。一直積極將UX導入在傳統產業,並嘗試用文章,吸引不同類型的讀者,讓更多人了解UX。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