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洞察

Outcome Health 將提供給病患的醫藥資訊提升為整理過的智慧,所以病患喜歡它,醫生歡迎它。然後Outcome Health 又將與醫生及病患經由互動所蒐集到的大數據賣給藥廠、醫療器材商、保險業及照護業者,讓他們在發展產品時有明確的方向,大幅節省研發成本,也幫助未來產品的成功,所以業者當然也樂意付錢購買。

Read More

一位已做到首席的研究員則跟我說:「作為用戶研究員最重要的,便是將你在研究中獲得的 “Ah-ha moment” (指一瞬間的突然醒悟),融合你的信念,以說故事及譬喻的方式,來改變其他人的看法、讓他們對你提出的想法感到興奮」。

Read More

常常看到 YouBike 與 oBike 的論戰,目前看起來各有各的支持者,但究竟哪一種系統是未來的主流呢?YouBike 與 oBike 看似兩種系統(定點停 vs 隨處停)正在展開廝殺,退幾步想想,它們身處的市場,或許根本不是同一個。

Read More

日本目前正面臨低生育率,高齡化等社會問題,加上日本是移民人口較少的國家,勞力短缺且成本極高,自動販賣機為此提供了解決之道。人性化的溝通,讓冰冷的機器也有了溫度。早晨上班的途中,購買罐裝咖啡,一句來自販賣機輕聲的早安問候,瞬間拉近了與消費者間的距離。

Read More

一群人之間會因為彼此借用不同物品,產生了交流,這樣才是共享,而不是占別人便宜。所以,共享不該用賺取的概念去思考。透過模式建立、商業模式驅動,共享概念得以運作的情況下,建立參與者共享的習慣,讓參加的人數增加,再開始平台化以及設立會員門檻,我覺得才是變現的部分,這時,共享經濟才會成立,強烈的誘因才有商業化的可能性。

Read More

1. 昔日獨角獸風光不再,Evernote的經營有什麼值得上班族學習的地方?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要陷入不斷追求新事物而忘記初衷的陷阱中,不然你將會失去更多。2. 「什麼都有」不等於「什麼都好」。聰明的客戶也許會發現,與其購買 95% 用不太到的功能,不如尋找將所需 5% 做到極致,才是最好選擇。

Read More

我們深切認知創新的研發始於實驗室,但創新的觸發與靈感,必定來自真實場域,因此,如何好好練就一身敏銳的察覺力,進入使用者的生活情境,找問題、找方向,再透過訪談進行確認,找出隱藏於使用者背後的未知脈絡洞見,就顯得無比重要。迎接新時代挑戰,唯有找回人本精神,以觀察為始,同理心為中介,並以地方性知識為後盾,才能贏回設計精神,讓價值成為最終的起點。

Read More

一切終將回歸市場機制,知名品牌有膽識,投入這一場充滿創意且大膽的服務設計實驗,無論最後結果如何,都代表服務不再是把麵煮好就好,而是可以透過設計思維,試圖處理服務系統的問題,讓價值傳遞更為細緻化,組織化及多元化,從而創造效能,不僅品牌從而找到價值,並得以讓顧客滿意,貼近品牌的核心內涵,精眾的時代,沒有一個品牌需要服務全市場的客戶,唯有知道你是為了誰而存在,被誰所需要,這才是品牌能永續存在之道。

Read More

更重要的是,是否可以從 persona 中看到產品的強烈需求,就如同 Elon 所示,對於地球人而言,讓我們最不開心的事情是環境污染。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學過 persona 的設計師,很輕易或是很創意地設定 persona 的各項細節,然而每一項細節都應該來自嚴謹的調研或是推理,每一項細節都會對於設計過程與商業成本產生影響。

Read More

最終要追求的,就是能超脫既有框架,沒有執行的 SOP,沒有一定要用什麼這樣的道理,我常說:「人就是最佳的研究工具。」因為研究人,畢竟要人來執行,而這也是一位有資格稱為顧問或研究員,所需要具備的能力,而高手過招不正是如此,無形的背後,出自於有形的累積?

Read More

當你想到在不遠將來,家裡的手機將從搖籃到搖籃,變成世界頂尖選手脖子上獎牌的一部分,這樣的參與感,絕對會讓你願意打開抽屜,把不用的手機或小型電器大方地捐出來,參與感與儀式性意義,造就這樣活動能成功的主因。從東京的例子,也讓我們看到社會設計實踐的可能,只要能有效察覺人們在行為背後所透露出的脈絡,從這些洞見出發,思考創新提案,用庶民的語言,讓這些好點子都能落地實踐,最終的產出絕對是能展現多方共益的經典設計。

Read More

Balto 帶出了「Design Feedback
 Communication」這個概念,讓大家的回饋不再是單一針對抓蟲和錯誤指正,而是可以有更多彈性,包括稱讚或是針對設計和體驗上的回饋也可以在這個平台上討論。走到這個階段,產品大致的概念已經有譜了,但常常遇到的問題是提案遲遲無法得到上層的同感,但其實只要早期將決策者拉進溝通的圈子裡,就能更順利地前進。

Read More

「今天如果一個部門去年業績做到 10億、今年做到 30億,那明年應該 KPI 應該訂多少 ?」我們都以為會是 70 億、80 億的數字,但道恪告訴我們:「阿里的文化會訂出 150 億的 KPI。」道恪對我們解釋:為了要讓組織保持指數型增長,組織文化應該要能使每個人都跳脫貫性思維、跳脫舒適圈、持續學習新的方法,接著成功應用到戰場上廝殺,否則一個無法進步的企業就只會迎來死亡。

Read More

2017 年主題為「轉型.向上 (Transformation)」,意為未來的創新設計將融合跨界專業,因此兩天議程,與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台灣互動設計協會、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DITL、方略管理顧問、台北市電腦公會等友團聯手邀集 18 位來自台、美、德、中跨領域專家前來分享,總移動里程近四分之三個地球。

Read More

A/B Testing 上,我們通常會有實驗組與控制組(也稱對照組);控制組是原先的版本,實驗組是你想嘗試的改變,這個改變就是你的「假設」。有了假設,根據假設設計「實驗」、收集資料;然後我們會開始解釋這些資料,越合理越好。這些解釋到最後會有個「結論」,決定這個假設是否為我們希望的結果。整個流程不斷重複驗證,就是一系列的實驗,最終能導向更具說服力的設計。

Read More

我們把老人們的目標與願景也放進參數,以便養老院重新區分社群和資源,同時分成了四種類型:獨立型:大部分時間能獨立生活,只是偶爾需要些服務;堅持型:能不斷經由鍛鍊,維持身體健康和照料自己的能力;康復型:身體疾患,正在康復中;照料型:需要大量的醫療與生活照料。

Read More

理解目標產業是一件重要的事,這會有助於一開始用戶調查研究的切入點,但是有一些服務,卻不是要從目標產業開始調研,而是要判斷你的服務的旅程長短,而大部分買賣型態的服務,販售的接觸點都很短,有時候可以退一步想想,你的服務是不是搭載於其他服務上,例如旅平險。

Read More

現代的人生活步調太快,有時候一些差異性的需求,很容易被忽略,但只要你思考過去人們的生活方式,這會有助於您釐清需求的差異性,或是直接看部老電影,你會特別對於長期需求有更深的體認,而長期需求才是我們優化服務的主軸。

Read More

在共創式思考時,我們不站在自己立場,亦不站在對方立場,而是讓對方跟我們站在同一立場,共同面對眼前的問題,而這樣的方式,往往會透過工作坊的形式,讓我方、對方、第三方,共同組成的小組,一起面對同樣的問題,思考共同解法。所以工作坊的設計與引導就極為重要,創意發想並不是主要的成果,而是融合三方想法,以及營造共識,這才是重點。

Read More

廣泛定義目標客戶其實非常危險,浪費了時間和金錢,也不容易得到相對應的回報。進行市場分析後,找出消費者使用的理由,明確聚焦目標客戶,並協助這群目標客戶解決問題,驅使他們主動討論進而分享,引爆點就容易被點燃。

Read More

最後,在這些資料分析完的同時,再奉送一份我的專屬播放歌單,也就是屬於我的、為我量身訂做的 2016 年度精選輯,完美的為一整年做一個總結。我覺得數據資料除了分析的用途,如果稍加利用包裝,也能搖身一變成為令人感動讚嘆的花火,否則它只會當個肥貓,大喇喇的佔著磁碟空間不斷增肥,徒增我們的 IT 成本。

Read More

而使用者研究則可能是:看到在蘋果園中踱步的牛頓,被熟透的蘋果砸到了,幾乎昏厥過去。開始想如何讓喜歡在蘋果樹下思考的牛頓,可以有效避開掉下來的蘋果,並提供一場在蘋果樹下的吃好、玩好、思考好的終極體驗。於是乎,研究人員展開調查研究和反思,最終寫出了一份關於「如何在蘋果樹下邊吃蘋果邊思考」的深度報告。(笑)

Read More

成田機場的二航廈從今年7月開始,就設置數百台的扭蛋機,果不其然得到了相當熱烈的迴響,讓回程的旅客為之瘋狂。我想這樣的設置,除了某種程度上能解決旅客本來零錢的問題外,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提供旅人準備回國小禮物的另一個選擇,而對日本來說,也是將最引以為傲的可愛文化,傳遞到國外的絕佳宣傳方式。

Read More

從生活型態脈絡來分析,活躍熟齡者更深層的需求在心理面,這是一般科技業者比較探查不到的,比方儘管腿腳不便,依然喜歡騎機車、開代步車趴趴走,其實是對行動自由的渴望;單看「點對點交通」這一項,就可衍生許多創新的物聯服務。同時別忘了,他們的子女也是潛在買單者。

Read More

在各式皮相抗老行動中,髮色調整是效果立見的年輕化手段。Kantar Worldpanel凱度消費者指數長期追蹤全台6,500位15-65歲消費者每日的購買行為,據其研究推估,台灣DIY染髮劑銷售規模逐年提升,2015年自染髮市場達12.8億,其中50-65歲的消費占比為六成,到今年1-8月,這群新熟齡消費者已經創造高達七成的銷售額。不僅如此,不為遮蓋白髮而是追求更鮮艷髮色的新熟齡消費者也在悄悄增加中,彩染染髮劑的銷售占比從11%躍升至15%。新熟齡世代正在扭轉染髮劑市場的消費結構,重新定義新熟齡的美麗髮色,不再是把白髮遮蓋住就好,也要與時尚同步。

Read More

VR技術為身處不同地方的使用者們開創了共同體驗的可能性,藉由聲音、手和頭部位置的偵測來傳遞使用者的眼神、肢體和情緒,打造更自然的社群互動,讓使用者感受到彼此真實的存在。相對文字訊息,VR有更強的社會臨場感(Social Presence);相對面對面互動,VR裡的虛擬物件與環境提供了更多互動的可能性。

Read More

目前市場上比較系統化的指標為 Forrester 的 CX index 。 該指標包含「顧客體驗品質」與「顧客忠誠度」兩個面向。顧客體驗品質主要著重在商品或服務本身的有效性(該體驗是否為顧客帶來價值)、容易度(顧客是否能順利地從體驗中獲取價值)、情感(顧客是否對該體驗感覺良好)。顧客忠誠度反應的則是該企業或品牌與顧客的關係,是否有助於以下三種忠誠度的強化:留存率(該顧客持續與公司往來的可能性)、豐富性(該顧客從公司購買額外的產品與服務的可能性)、擁護(該顧客將公司推薦給其他人的可能性)。

Read More

在Google、Facebook、Booking跟Airbnb這樣的公司中,心理學被當做工具,反覆運用到設計跟文案當中。在日常的工作當中,數據已經證明,改變一個小小的文案就能大大的提高轉化率,創造可觀的利潤。所以,設計師要透過這一工具去改變人們對訊息的認知,從而改變固有的行為,為公司創造盡可能多的價值。

Read More

結合真實意圖調查(true-intent survey)資料,搭配GA的追蹤資料,可以讓我們知道使用者態度與基本資料,會受到這些因素影響而產生不同意義:
● 來訪路徑(Paths taken)
● 購買商品(Products purchased)
● 進入頁面(Entry pages)
● 搜尋字串(Search terms used)
● 市場行銷的效用(Effectiveness of marketing campaigns)

Read More

在這個已經不太用CD聽音樂的時代,旋轉的CD片會「吹出音樂」這就是利用整體情感經驗來創作的案例。遂以冰山理論來說明,在水面上可見的冰山為意識(pain point),在水下的為潛意識(cool point),其實很多用戶想要的部分是落在cool point,但通常用戶不會表達出來,要透過發掘方法去探索用戶的潛意識。如同賈伯斯說的「用戶的工作不是知道自己需要甚麼」,故要有好的設計必須要探究用戶的需求。

Read More

我認為學生自己、學生家長是有必要去理解他們的資料被掌握在什麼樣的人手中。然而,這樣的理解並不容易,特別是面對免費服務時,大眾對於線上應用工具的需求選擇,是否還能夠有意識地思考用戶自身的隱私權與資訊安全等等的問題。這種理解應該要被安排至基礎教育裡,變成一種常識;而不是在爭議出現時等著網路上各種問戰選邊的文章。

Read More

台科大工商業設計系副教授唐玄輝指出,設計史上有個經典案例:英國電信(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簡稱BT)曾經為老年人開發一款電話機,大字按鍵、大音量,可以和助聽器連結,功能單純、造型樸實,一點也不炫,本來認為這麼簡單的話機,只有小眾市場買單,結果上市以後大賣,BT趕緊做了調查,才發現許多公司的秘書小姐會買,原因是她們每天要打無數通電話,這款大字鍵話機按錯機率最低,對提升工作效率很有幫助!

Read More

隨著市面上的產品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強,創新的困難也越來越高。用戶體驗研究已經不足以支撐創新產品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研究,描述使用者的深層需求,設計目前市面上還沒有的全新產品,而這就是用戶趨勢研究。透過大量的使用者訪談與觀察,探究在目前社會的演變下,有哪些使用者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提前思考創新產品的方向,提早建立殺手級產品,建立公司的產品藍海。

Read More

設計跟創新是兩種不一樣的做法。今天在大會上大家都在講數據導向的設計,你已經有一個產品,你要怎麼優化,怎麼迭代,數據很有用,因為你可以看到使用者的行為。創新有時候是沒有任何基礎的,當你在從零到一,從無到有的時候,是還沒有任何可參考的數據的。所以我常常說你創新的能力就是你對事物的洞察能力,你的洞察的源頭是什麼?就是觀察生活中的矛盾。

Read More

2015年起,每年至少有10萬名準單身人口進入退休生活。當晚婚與逐年增加的中年離婚率趨勢不變,加上自然喪偶率,將會出現更多類單身退休人口。這群單身新熟齡對於退休生活的規劃比一般人想得早、思考更周密,甚至還不到40歲就開始進行相關準備。一個人的退休生活模式,將成為最值得關注的新市場。

Read More

在一個新產品開發或新服務設計的項目裡,商業設計師通常在團隊內執行以下幾種任務:

1. 替團隊跟客戶了解行業趨勢。
2. 透過二手數據分析,在用戶調研之前快速建立需求假設。
3. 由競爭者與新創公司的服務來啓發靈感。
4. 透過異業研究來觸類旁通。
5. 在產品開發過程中,調查市場大小,制定商業策略與創業提案。

Read More

研究團隊希望的未來情況是希望能利用該遊戲幫助人早期診斷失智症,並因能掌握患者的思慮找到好的治療用藥。Spiers並補充說:「 我們也可以經由讓患者玩這個遊戲,並有效追蹤患者的用藥有沒有效。」

Read More

樣本規模沒有萬解,並非每次都是5、30、100或1000人。實驗的目的與型態才是關鍵,大多數的使用者經驗研究屬於下列這3種型態,它們計算樣本數量大小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數學運算只是關係到樣本規模的一部分,時間、金錢的限制或有無能力找到足夠多且合乎資格的受測者,這些才是掌握樣本數量大小的最大難題。

Read More

Discovery Digital Networks為了探討有無字幕是否會對YouTube上的影片產生影響,透過3PlayMedia的平台進行實驗。他們在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間,將125部影片加上隱藏字幕並與其他209部未加上隱藏字幕的影片比較,發現有加上字幕的影片,16個月下來的整體點閱率增加7.32%,在加上字幕後的14天內更來到了高峰13.48%。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