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n 獲得這些價值元素的方式,並不單是詢問使用者「你覺得這個產品帶給你甚麼價值?」,而是進一步深入探討使用者的陳述背後的意涵。例如,當某人說他往來的銀行很「方便」時,這個感覺具體可能來自「省時」、「避免麻煩」、「簡單化」、「省力」等元素。
作者: Elsa Ho
一位已做到首席的研究員則跟我說:「作為用戶研究員最重要的,便是將你在研究中獲得的 “Ah-ha moment” (指一瞬間的突然醒悟),融合你的信念,以說故事及譬喻的方式,來改變其他人的看法、讓他們對你提出的想法感到興奮」。
Conversion Lab 其中兩位創辦人:在中國唐碩體驗創新諮詢擔任資深體驗研究員的 Nelson,以及在美國微軟擔任用戶研究員的 Elsa ,帶讀者一窺企業端(甲方)與顧問端(乙方)體驗創新及用戶研究實際的工作狀況。
從 CX 、UX 到服務設計,都開始越來越重視與商業的結合。不僅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也要對市場、企業組織、商業策略等有足夠的了解,方能給出滿足使用者需求同時創造商業價值的雙贏解決方案。市場上不斷出現的「商業+設計」併購案-最近的例如 2016 年 9 月美國知名的創新設計顧問公司 gravity tank 加入了 CRM 大廠商 Salesforce,麥肯錫買了歷史悠久的設計顧問公司 Lunar 之後,11 月又買了另一家老牌設計顧問 Veryday)-也再再呈現了這個趨勢。
目前市場上比較系統化的指標為 Forrester 的 CX index 。 該指標包含「顧客體驗品質」與「顧客忠誠度」兩個面向。顧客體驗品質主要著重在商品或服務本身的有效性(該體驗是否為顧客帶來價值)、容易度(顧客是否能順利地從體驗中獲取價值)、情感(顧客是否對該體驗感覺良好)。顧客忠誠度反應的則是該企業或品牌與顧客的關係,是否有助於以下三種忠誠度的強化:留存率(該顧客持續與公司往來的可能性)、豐富性(該顧客從公司購買額外的產品與服務的可能性)、擁護(該顧客將公司推薦給其他人的可能性)。
我認為「具體具體再具體」是最大的要點,唯有具體的事例能幫助面試官具象化你的能力與經驗。此外,也別忘提及自己在專案中扮演的角色、貢獻與帶來的影響、研究方法、使用的工具及選擇的原因等。最好也能涵蓋你在專案中的學習,以及這個經驗如何幫助你勝任所面試的職缺。
透過翻譯進行訪談是跨國用戶研究的另一個挑…
在所有從事 UX 或使用者中心設計的團隊中,可以粗略的分為公司內部團隊或外部顧問團隊。這兩者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我該選擇哪個?
有些 UX 團隊對企業帶來了策略面的影響,有些則無。是什麼造成這樣的差別?是否跟 UX 團隊人數、獲得的資源、公司的規模等有關?根據 Forrester 的調查這些都不是原因。
UX 設計師與 UX 團隊可藉由建立對公司策略與目標更深的了解,來擴展自身的影響力。同時保持開闊的心胸,試著去了解商業用語與目標,與跨部門更密切地合作。
承接<<我該如何進入 UX 產業?業界專家告訴你>>的上篇,Conversion Lab 的作者們也針對幾個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UX 領域中的選擇包羅萬象,從用戶體驗設計師 (User Experience Designer)、交互設計師 (Interaction Designer)、用戶研究員 (User Researcher)、產品經理 (Product Manager) 等都或多或少跟UX有點關係。
想像一下:一個剛來到台灣的外國人,要怎麼知道一碗賣70元的小碗滷肉飯是貴還是便宜?在西門町與東區買衣服在觀感上有什麼差異?用中華電信與亞太分別會帶給人什麼印象?
與新加坡對照,我覺得「城市被形塑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