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設計
  • 研究
  • 產業
  • 團隊
  • 教育
  • VIDE 徵求作者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RSS Facebook Twitter
Vide
  • Home
  • 設計
  • 研究
  • 產業
  • 團隊
  • 教育
  • VIDE 徵求作者
Vide

Spotify 有梗玩大數據

0
By vide 編輯群 on 2016-12-26 Featured, 數據分析, 服務設計, 行動設計

文/James Lei

james_20161225

記得以前曾寫過一篇文章稱讚過 Spotify,這次忍不注還想再來一次。理由很簡單:除了滿足使用者的基本期待,他們也為產品添加了驚喜,非常值得從事產品服務的人學習。

我已經是 Spotify 的忠實使用者,會員年資大約兩年,因為坐捷運上下班來回需要兩個小時,基於排遣無聊又不至於浪費生命的動機下,Spotify 和 Kindle 是我隨身必備的兩大神器。也就是說,它們已經融入我的日常生活,不需要再為我多做些什麼,每個月我還是乖乖的繳錢。

這一年來,確實看到 Spotify 為使用者付出的努力,期間不間斷推出新功能:「每週新發現」、「Release Radar」、「Daily Mix」等,有的好用,有的用來無感,但始終還是能夠感受到他們為產品持續努力的誠意。

就在今年即將結束的前幾天,收到一封來自 Spotify 的會員信函,標題是「2016 年音樂精選:您的專屬歌單與資料分析」,內容非常可怕的記錄了我這一年來的聆聽行為:

首先第一幕就是個震撼彈,呈現在我眼前的這張表格,紀錄了我這一年內花了多少時間聽音樂、聽過幾位歌手以及幾首歌曲, 22,507分鐘/年,好像蠻超值的…

接著是些其他排名,最常播放的歌曲排名、最喜愛的歌手、最喜愛的音樂風格、最愛在哪天播歌(是因為星期三是藍色的嗎?)

最後,在這些資料分析完的同時,再奉送一份我的專屬播放歌單,也就是屬於我的、為我量身訂做的 2016 年度精選輯,完美的為一整年做一個總結。

乍看下他們確實為每一位使用者客製了一份專屬年度禮物,但其實這些資料卻只是最基本的個人行為分析資料而已,並沒有什麼亮點。

我覺得數據資料除了分析的用途,如果稍加利用包裝,也能搖身一變成為令人感動讚嘆的花火,否則它只會當個肥貓,大喇喇的佔著磁碟空間不斷增肥,徒增我們的 IT 成本。

# 大數據這樣玩很有梗
# 誠意很重要,使用者不是拿來耍的,是拿來疼的

本文授權來源:James Lei facebook

Share.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Tumblr Email
Previous Article當研究員遇上牛頓 會做出蘋果樹下UX報告
Next Article 「字裡行間」的微體驗:關於界面字體設計的 10 個乾貨錦囊
vide 編輯群
  • Website
  • Facebook
  • Twitter

vide 編輯群

Related Posts

培養全方位醫療顧客經驗管理(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經理 – 第一個跨域醫療服務設計整合課程在輔大開跑

用戶研究的三個謊言

不靠大數據,從粉絲的小數據讀出關鍵需求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近期文章
  • 日誌研究的執行經驗分享 Tips for conducting Diary Studies 2019-12-13
  • 培養全方位醫療顧客經驗管理(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經理 – 第一個跨域醫療服務設計整合課程在輔大開跑 2019-11-16
  • 用戶研究的三個謊言 2019-10-24
  • 不靠大數據,從粉絲的小數據讀出關鍵需求 2019-09-23
  • 為什麼大多數的Redesign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忽略了三件事 2019-09-9
最受歡迎文章
By VIDE 編輯2019-12-13

日誌研究的執行經驗分享 Tips for conducting Diary Studies

By VIDE 編輯2019-11-16

培養全方位醫療顧客經驗管理(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經理 – 第一個跨域醫療服務設計整合課程在輔大開跑

By VIDE 編輯2019-10-24

用戶研究的三個謊言

By 奧沃市場趨勢顧問2019-09-23

不靠大數據,從粉絲的小數據讀出關鍵需求

By Lil Andy2019-09-9

為什麼大多數的Redesign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忽略了三件事

文章分類
  • Featured (221)
  • 專欄 (21)
  • 教育 (93)
    • 工作坊 (49)
  • 未分類 (7)
  • 洞察 (269)
    • 數據分析 (42)
    • 消費者洞察 (125)
    • 研究調查 (144)
  • 產業案例 (299)
    • 交通 (30)
    • 公共服務 (46)
    • 城市 (82)
    • 政府 (28)
    • 旅遊 (68)
    • 日常生活 (146)
    • 金融 (21)
    • 銀髮 (33)
  • 組織文化 (133)
    • 團隊介紹 (40)
    • 組織溝通 (94)
  • 設計 (518)
    • 服務設計 (155)
    • 物聯設計 (35)
    • 網站設計 (86)
    • 行動設計 (116)
    • 設計思考 (128)
    • 設計方法 (103)
    • 通用設計 (38)
    • 體驗設計 (179)
關於 VIDE
VIDE 創誌是一個聚焦洞察與設計,關心教育發展並鼓勵創新的媒體平臺。
VIDE 代表 Value,Insight,Design,Education。源自於拉丁文 videre,意思是「看到」。

VIDE 持續透過介紹國內外創新案例、概念發想與設計思維與實踐方法,並邀請創新設計團隊、組織、社群成為 VIDE 的內容與活動合作夥伴。期許自己能成為國內重要創新設計的媒體代表,協助建構臺灣創新設計的產業鏈與生態系。
追蹤 VIDE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videmedia
Twitter:https://twitter.com/vide_tw
RSS:https://vide.hpx.tw/feed

聯絡:editor@vide.tw 或 02-2511-7626
地址:10459 台北市松江路158號11F-1
2015-2017 VIDE 創誌 - 帶你看見創新設計 / 悠識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2015-2017 VIDE 創誌 - 帶你看見創新設計 / 悠識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Type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