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家跨國領先企業滿意度達到 90%,管理層覺得沒有什麼改善空間,但是續約率卻不停下降,「明明業績很好、顧客也都對我們的產品很滿意,為什麼續約率卻一直下降?」管理層很納悶,於是利用 NPS 重新理解顧客忠誠度,結果分數為 -30%,顯示顧客並不如管理層所想的那般滿意而且支持,企業服務可能在某環節出了問題。
Browsing: 顧客旅程圖
戰略 NPS 相當於一次完整且客制化的全身健康檢查;場景 NPS 像專科,針對關鍵部位做深入調查及追蹤;關係 NPS 則是在治療後定期回醫院作追蹤,瞭解整體身體狀況是不是有改善。
NPS 的問法邏輯「你願不願意推薦給朋友家人?」,促使顧客更認真地比較競爭對手或回想過去經驗,因此作答會與之後的行動較為相關,使得 NPS 分數與銷售、收益、推薦次數產生關聯,更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商業表現,以及在市場上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訪談四位講者過程中,最有趣的莫過於「正打歪著」,意思是發生和目標有顯著差異的結果怎麼辦?一種是直接得正向或反向發展,例如本來要測增加留存率(retention rate),結果留存用戶效果不明顯,但付費者竟然變多了,天外飛來貢獻當月營收;一種是冒出無直接相關但值得關注的結果,好比測付費意願,但意外影響到粉絲數增加速率,就要像偵探一樣去抓出變數在哪裡。
近期國外的趨勢,除了A/B Testing之外,更在乎的是進行一個完整的UX策略思考。它們會把使用者使用這個服務的完整過程都納入考量。A/B Testing已經整合在最佳化轉化率(Conversion Rate Optimization)之中,要能從巨觀上結合商業思維,接著從細節中找到使用者真正在乎的痛點,如此,才能進一步地提升服務的品質。
在共享經濟經營上的各項議題中,「社會連帶」的概念有相當的重要性。諸如「向鄰居借電鑽」的例子,充斥在這一波的浪潮中。在共享經濟描繪出獨特的意象中,我們不只是向別人借用、和別人分享所有物而已,我們會更進一步結交朋友、獲得獨一無二的體驗。沙發衝浪(couchsurfing)不僅是一個借宿的體驗,也包含一起共進早餐,暢談旅遊的所見所聞。
我並不會把認定 UI/UX 有能力做為吸引消費者的主要因素,而是在主要因素之下,好的 UI/UX 可以將導流進來的流量盡量留住,盡情變現,在購物需求又浮起時,讓消費者腦海中閃過的,盡是您的電商平台頁面。
2017 年開始,作者接觸了許多新零售(又稱零售 4.0)案,有做商業模式轉換的也有做零售互聯網化的,或甚至是無人化零售的解決方案。由於零售行業屬於服務業且銷售的商品大多為民生用品,因此最主要的研究方式並不是訪談,而是觀察。那麼「觀察」和「在現場看一看」的區別是什麼呢?今天就用一天的工作坊來告訴大家觀察的要領吧!
若你是在新創公司,或是公司預算不多卻也想完成研究,到底要怎麼樣去找到這些受訪者呢?市調公司的招募方案動輒數萬元,在預算不夠的時候充滿研究熱情的你該如何完成呢?
在多數情況下虛擬與實體通路互相抵觸,因為這兩者會相互侵蝕對方的獲益。相信 Bonobos 虛實整合策略的成功,很適合台灣店家參考。若台灣零售企業能夠利用現有實體店面的優勢,專注在經營消費者體驗與痛點的解決,接著再透過電商來處理數據分析、庫存數量等較資料層面的程序,相信一定能創造出虛擬與實體策略的新火花。
在整個使用者旅程圖中,「服務接觸點」(Touch Point)可說是構成旅程的核心,每一個服務接觸點相互連結,才得以提供一個完整的服務體驗。UX Designer 透過拆解這些服務的傳遞過程,依使用者導向來進行設計,讓使用者更加滿意。而在這些服務接觸點中,更重要的是要找到「關鍵時刻 MOT」(Moments of Truth),因為這往往是左右了使用者再回來的關鍵決策點。
我們其實可以很快的發現,純平台商大部份都存活下來了,服務營運商一家一家的退出市場了。用共享為名行租賃買賣之實的模式,終究還是回到了原本的紅海競爭市場,而他們原來的出租買賣的市場,本來就沒有辦法大規模營運,而是分散式的小個體戶經營。而純平台商只要意圖控制服務的提供方,將服務的提供方看成自己的員工,還是會有服務營運商的影子,也會逐漸形成內部的經營管理的壓力。
由於沒有面子問題,大家可以坦白地把想法攤出來,「溝通是一件最困難的事,這是很多公司不論從 0 到 1 或從 1 到 N 的關鍵」,他看得很明白、體會得很深刻,表示「進步,來自於誠實的溝通。」包含他們四人和父母之間,都經歷過一段需要用力溝通的日子,幸好彼此開誠布公,家人逐漸理解以後,從起初反對逐漸轉為助力,比方現在新辦公室的地點,就是 Arnold 家裡幫忙找的。
人本設計要處理的是人與人行為互動有關的問題,而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一種生物,所以老實說要發展一套一體適用的工具來解構,本身就有相當大的難所以這篇想來提提,設計工作坊之外,你需要自己花時間去準備,修煉的幾個核心能力,我把他稱之為「成為人本設計師所需具備的兩心四力」。
Outcome Health 將提供給病患的醫藥資訊提升為整理過的智慧,所以病患喜歡它,醫生歡迎它。然後Outcome Health 又將與醫生及病患經由互動所蒐集到的大數據賣給藥廠、醫療器材商、保險業及照護業者,讓他們在發展產品時有明確的方向,大幅節省研發成本,也幫助未來產品的成功,所以業者當然也樂意付錢購買。
以一曲 PPAP 爆紅,成為世界知名日本人的ピコ太郎,在我心中堪稱是「衝突美感」的經典。昨晚到某大型量販購物,在入門處就看到這一面ピコ太郎的餅乾被當成門神般陳列在門面。這樣具特色的產品適合放在哪個陳列架才能 hito 全壘打?
商場情勢瞬息萬變,僅僅依賴過去的明星商品、成功模式已經不夠。除了「求新」、還要「求變」;在被市場淘汰之前搶得先機,推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新產品。Riklin 兄弟對 Null Stern Hotel 的經營模式將「求變」發揮得淋漓盡致。防空洞旅社和阿爾卑斯山露天旅館的特色不同、形式不同、目標客群也不一樣,但皆以「創意」殺出重圍,擄獲顧客目光,成功奠定了在飯店業的特殊地位。
一切終將回歸市場機制,知名品牌有膽識,投入這一場充滿創意且大膽的服務設計實驗,無論最後結果如何,都代表服務不再是把麵煮好就好,而是可以透過設計思維,試圖處理服務系統的問題,讓價值傳遞更為細緻化,組織化及多元化,從而創造效能,不僅品牌從而找到價值,並得以讓顧客滿意,貼近品牌的核心內涵,精眾的時代,沒有一個品牌需要服務全市場的客戶,唯有知道你是為了誰而存在,被誰所需要,這才是品牌能永續存在之道。
更重要的是,是否可以從 persona 中看到產品的強烈需求,就如同 Elon 所示,對於地球人而言,讓我們最不開心的事情是環境污染。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學過 persona 的設計師,很輕易或是很創意地設定 persona 的各項細節,然而每一項細節都應該來自嚴謹的調研或是推理,每一項細節都會對於設計過程與商業成本產生影響。
現在的實體店面購物體驗,我們並不是要將用戶擺第一,而是將用戶的生活擺第一,讓我們用尋路的概念形成實體店面的骨架,再用園林造景的概念,賦予實體店面生活體驗,兩者結合之後,相信就是一個讓消費者願意造訪的消費場域。
Balto 帶出了「Design Feedback Communication」這個概念,讓大家的回饋不再是單一針對抓蟲和錯誤指正,而是可以有更多彈性,包括稱讚或是針對設計和體驗上的回饋也可以在這個平台上討論。走到這個階段,產品大致的概念已經有譜了,但常常遇到的問題是提案遲遲無法得到上層的同感,但其實只要早期將決策者拉進溝通的圈子裡,就能更順利地前進。
我們似乎應該反過來,讓納稅義務人自己找出少繳的理由,也就是舉凡所有可以列舉的項目,都應該主動提供憑證,我繳了房貸,銀行就應該主動給我列舉的憑證,而這個憑證也不是給我,而是應該給財政部,由財政部統籌計算。
2017 年主題為「轉型.向上 (Transformation)」,意為未來的創新設計將融合跨界專業,因此兩天議程,與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台灣互動設計協會、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DITL、方略管理顧問、台北市電腦公會等友團聯手邀集 18 位來自台、美、德、中跨領域專家前來分享,總移動里程近四分之三個地球。
相較於其他公司僅提供使用者研究、或是視覺設計等單一項目的服務,AJA 更在意的是,要能了解企業客戶的需求,抽出背後的問題,並且轉化成為精采絕倫的完整設計方案,並藉此達成企業的商業目標。
A/B Testing 上,我們通常會有實驗組與控制組(也稱對照組);控制組是原先的版本,實驗組是你想嘗試的改變,這個改變就是你的「假設」。有了假設,根據假設設計「實驗」、收集資料;然後我們會開始解釋這些資料,越合理越好。這些解釋到最後會有個「結論」,決定這個假設是否為我們希望的結果。整個流程不斷重複驗證,就是一系列的實驗,最終能導向更具說服力的設計。
大多數公司都用了更多的資源,營造出更多的問題,而沒有改正核心的缺點。不是說行銷公司不好,而是真正的行銷和設計思考是類似的,透過改善現有用戶體驗的問題,提升公司的服務品質,進而達成業績的提升。
理解目標產業是一件重要的事,這會有助於一開始用戶調查研究的切入點,但是有一些服務,卻不是要從目標產業開始調研,而是要判斷你的服務的旅程長短,而大部分買賣型態的服務,販售的接觸點都很短,有時候可以退一步想想,你的服務是不是搭載於其他服務上,例如旅平險。
我相信只要善用設計力,多花點時間觀察旅人的行為,從中找到脈絡洞見,絕對有辦法突破,這是一個絕佳的社會設計議題,因為不僅攸關旅人的安全,設備的維護與公共空間的秩序,如何讓想要快速移動的旅人能透過互動情境與物件的引導,那個元素可能是地面的輸出物,也可能是一種聲響,或是光線及氣味,讓趕時間的旅人,能改變習慣大步走向樓梯走道,從此電扶梯就可以讓有需要的旅人安心且自在的站好又站滿,當然如下圖高雄捷運的琴鍵可能就是一個不錯的設計。
掌櫃是後起之秀,選擇直接和成熟的電商合作來打開市場是明智的,雖然也有可能是兩面刃(萬一招致差評也會散的特別快);會找上讀冊我相信是商業考量的結果,提案的人非常聰明想給你一個讚,但是UI設計大概沒甚麼經驗,或是說缺乏UX思考,請優化。
超商內的「掌櫃」,有效的將取件的成本,從店員的「變動成本」,轉移到掌櫃置物櫃的「固定成本」,在服務量上升時,並不會增加變動成本,讓超商賺進人潮,讓掌櫃多攻佔一個服務接觸點,有效的在異業合作的模式上,達成了互利,也增加了取件消費者的體驗。
在共創式思考時,我們不站在自己立場,亦不站在對方立場,而是讓對方跟我們站在同一立場,共同面對眼前的問題,而這樣的方式,往往會透過工作坊的形式,讓我方、對方、第三方,共同組成的小組,一起面對同樣的問題,思考共同解法。所以工作坊的設計與引導就極為重要,創意發想並不是主要的成果,而是融合三方想法,以及營造共識,這才是重點。
廣泛定義目標客戶其實非常危險,浪費了時間和金錢,也不容易得到相對應的回報。進行市場分析後,找出消費者使用的理由,明確聚焦目標客戶,並協助這群目標客戶解決問題,驅使他們主動討論進而分享,引爆點就容易被點燃。
在為期18週的高強度課程中,學們們經歷創意思考發散與收斂過程,並邀請社團法人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的理事Phoebe Lu分享旅遊服務與數位創新、小南天分享旅店的經營現況,而後全班分為五組,時常往返於旅店進行觀察與訪談,即使常抱怨不容易,卻也如期找到值得發展的題目,校友張家鈞也指出,「大家能經歷題目修改再修改的過程,是非常寶貴的經驗,我當時在校內甚至沒機會體驗」。
而使用者研究則可能是:看到在蘋果園中踱步的牛頓,被熟透的蘋果砸到了,幾乎昏厥過去。開始想如何讓喜歡在蘋果樹下思考的牛頓,可以有效避開掉下來的蘋果,並提供一場在蘋果樹下的吃好、玩好、思考好的終極體驗。於是乎,研究人員展開調查研究和反思,最終寫出了一份關於「如何在蘋果樹下邊吃蘋果邊思考」的深度報告。(笑)
成田機場的二航廈從今年7月開始,就設置數百台的扭蛋機,果不其然得到了相當熱烈的迴響,讓回程的旅客為之瘋狂。我想這樣的設置,除了某種程度上能解決旅客本來零錢的問題外,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提供旅人準備回國小禮物的另一個選擇,而對日本來說,也是將最引以為傲的可愛文化,傳遞到國外的絕佳宣傳方式。
體驗設計所訴求的就是產品或服務是由一個價值鏈來進行傳遞,進而牽起服務雙方的關係。從一個使用者的觀點,當產品與平面海報都是建構服務環節的接觸點,好不容易覺得產品有跳脫品牌既有框架思考,正當被產品吸引,啟動購買慾望時,往旁邊望去,竟然見到相當傳統、由店頭手繪的不完美特製促銷海報一式,紅通通紙面,寫上黑色大字。美感是種奢侈,消費者心中熱火消了一半,頓時疑惑滿面:到底怎麼一回事?
圖形化介面:較適用於探索式情境。使用者沒有特定目標,常透過瀏覽及操作來掌握比較大量的資訊,如分析財務報表。對話式介面:較適用於搜尋式情境。使用者有明確的指令,希望從龐雜的資料中提取少量有用訊息,透過對話式介面可大幅減少搜尋時間,如查詢當月支出。
目前市場上比較系統化的指標為 Forrester 的 CX index 。 該指標包含「顧客體驗品質」與「顧客忠誠度」兩個面向。顧客體驗品質主要著重在商品或服務本身的有效性(該體驗是否為顧客帶來價值)、容易度(顧客是否能順利地從體驗中獲取價值)、情感(顧客是否對該體驗感覺良好)。顧客忠誠度反應的則是該企業或品牌與顧客的關係,是否有助於以下三種忠誠度的強化:留存率(該顧客持續與公司往來的可能性)、豐富性(該顧客從公司購買額外的產品與服務的可能性)、擁護(該顧客將公司推薦給其他人的可能性)。
唐玄輝老師指出,創意與創新的差別,在於是否具有商業化價值,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創意或許無限,但是實際上能付諸執行而且值得商業化的,比例時常不到1%。
在醫院給付醫療費用,需要付錢的人,不一定是病友,有可能是保險公司、健保、勞保、或是肇事人。代墊款項的壓力與風險,因為應支付人不同,產生不同的需求情境,不同的需求情境,衍生不同的費用申請流程,如果可以直接從付費易用性改善,由後台直接解決這個問題,這個需求就搭上了價值。
Raven近年跑過20多個國家,跨越亞洲、歐洲、美洲,深刻體驗每個地區有自己的文化,這是最好的本質。他認為台灣人最好的文化是「熱情」,對人很友善,同時在做事方面也「靠譜」,誠信、認真方面值得信賴,他的團隊裡面,就用了多位台灣設計師,但是台灣人的溝通不夠直接,太客氣,也比較不敢勇於表達自己,這在世界舞台上會比較吃虧,是可以調整的地方。
懂得「提問」與「問對問題」,是做好用戶體驗設計的第一步,一旦理順了你的思路,就能找到洞見,進而發展設計策略,讓設計方案更有說服力。同時記得一個準則:我們都要避免唯數據論,而忽略了做好用戶體驗的本質。
隨著市面上的產品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強,創新的困難也越來越高。用戶體驗研究已經不足以支撐創新產品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研究,描述使用者的深層需求,設計目前市面上還沒有的全新產品,而這就是用戶趨勢研究。透過大量的使用者訪談與觀察,探究在目前社會的演變下,有哪些使用者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提前思考創新產品的方向,提早建立殺手級產品,建立公司的產品藍海。
上市之初,希望帶給消費者肉多、享受的豐富感,所做尺寸和平常去餐廳吃的差不多大,結果只有晚餐要吃肉丸的客群會買,後來石井發現「帶便當」商機,將丸子縮小一半,小學生便當盒都裝得下的尺寸,市場瞬間就擴大了。
設計跟創新是兩種不一樣的做法。今天在大會上大家都在講數據導向的設計,你已經有一個產品,你要怎麼優化,怎麼迭代,數據很有用,因為你可以看到使用者的行為。創新有時候是沒有任何基礎的,當你在從零到一,從無到有的時候,是還沒有任何可參考的數據的。所以我常常說你創新的能力就是你對事物的洞察能力,你的洞察的源頭是什麼?就是觀察生活中的矛盾。
如果要簡單從服務設計角度來衡量一個服務系統是否提供足夠體驗感,能讓顧客上癮的服務內涵,最簡單就是從四大構面來看:人員、物件、環境與整體互動。
好的設計師一定是卓越的溝通者。她必須既要能深入理解客戶訴求,又要具備經驗閱歷累積起來的個人見解;既要謙和開放,讓客戶不斷「教育」自己,也要自信有思想,循循善誘,去「教育」對方。
為什麼要跨足實體店面的設計?McKinsey 的研究報告指出,有 50% 的購買是源自口碑的影響,而口碑的來源有 80% 是來自直接互動下的體驗。所以如果想要創造獨特的體驗、在顧客心中建立獨特的品牌形象,如何創造線上線下一致的優良體驗,便成為極重要的課題。
因此透過一個服務的中介者,如同扮演服務價值傳遞雙方的橋樑,如此一來,不僅不會加重服務人員負擔,反而讓他們能透過外力的協助,更確實執行前場服務任務,坐收專業分工之效。
試想,如果迪士尼樂園能主導一條龍,讓我們從桃園機場搭唐老鴨飛機,到成田機場過高飛狗風格的海關櫃檯,接著上小飛象巴士,晚上入住米奇大飯店,接著兩天進入迪士尼樂園與海洋世界暢遊兩天,而整個用的吃的都在這個夢幻世界的情境下,連免稅店都是冰雪奇緣風格,這樣一路回到台灣,會是一個怎樣具吸引力的旅程?而這樣的接觸後設計,應該就是預訂下一次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