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經濟經營上的各項議題中,「社會連帶」的概念有相當的重要性。諸如「向鄰居借電鑽」的例子,充斥在這一波的浪潮中。在共享經濟描繪出獨特的意象中,我們不只是向別人借用、和別人分享所有物而已,我們會更進一步結交朋友、獲得獨一無二的體驗。沙發衝浪(couchsurfing)不僅是一個借宿的體驗,也包含一起共進早餐,暢談旅遊的所見所聞。
作者: 新作坊
讓我們重新回到山崎亮先生的《社區設計》一書中,所提到「一萬人來一百次」與「一百萬人來一次」的不同思維。花錢建築裝置藝術、吸引觀光客來此地打卡消費的思維,正是「一百萬人來一次」的速成作法。它在短期內便可得到具體能見的成效,長期下來卻很可能只剩下疏於管理的一片荒蕪之地。相較之下山崎亮的「一萬人來一百次」思考,則提出了另一個不同的方向:捨棄「向外」爭取大量資源來繁榮地方的作法,而採取「向內」探求的方式,不斷反思自身、尋找內部有價值之物,盡力琢磨出它的光芒,自然地吸引到有同樣興趣的知音。整個過程最終呈現的產物,也許不會特別聳動、不會特別令人注目,但是它會很有「味道」,讓人想要再三咀嚼,留下了名為「文化」的底蘊。
日本山口縣萩市的小漁村「三見」,有一群漁村媽媽,起初用漁港賣剩的新鮮雜魚為村裡老人家做便當,沒想到「事業」越滾越大,2010年4月開店以後,來客數從1.7萬成長到2014年的3.5萬人次。目前雇用了近30位員工,全部都是當地退休的婦女。在收益方面,2014年的營業額為5,600萬日圓,已經達到收支平衡。
發心單純、執行扎實,加上當地縣政府人員,竭盡心力為她們找資源,大家一起幫了老人、幫了漁夫、幫了村子,更幫了她們自己。
經由木原康博社長簡介,對於「乾燥」印象僅停留在各種肉乾、果乾等脫水食品的我們,才知道乾燥技術主要有三種要素:熱(溫度)、風、水(濕度)。將三種要素進行適當的組合搭配,促進物品內容和成分的變化,以及適度脫去水分,就是所謂的「乾燥」。目前用於乾燥的方式有熱風、冷風、減壓、冷凍、遠紅外線乾燥等。
曾經我也是一個認為龍眼乾就是龍眼乾這樣而已的消費者,因為接觸了五酷山農團這群專業不藏私的農友們,讓我變成一個對於龍眼產業文化更有認識的消費者,包括龍眼乾烘焙過程中,是用龍眼木柴燒、土窯或機器烘焙等等豐富的記憶內涵。在這個轉變當中,作為消費者的我嗅到了一些「商機」,若是賣龍眼乾的阿婆能夠熱心地向消費者說明多元的龍眼品種、烘焙文化與龍眼乾口感,讓消費者看見食品生產過程的專業與用心,以及食物的豐富特性,當消費者也「變得專業」了,同時間提昇的是這項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感。
由於台灣城市內的公園,往往強調了設計中「景觀」的面向,而不是真正顧及使用者的活動型態與需求。研究團隊觀察到,為補足這些設計上的不足,高齡者會發展出自己的解決方案,最常見的作法,是自己帶上輕便的塑膠椅,讓他們可以很容易地移動並圍成一個社交圈。
為什麼自掏腰包助人戒毒?
因為劉志宏曾經染上毒癮十幾年、進出精神療養院二次,直到有信仰以後才戒斷。他立下宏願要幫助更多像他一樣被毒品糾纏的人們。
為什麼選擇農業?
三個人可以做農事,三十個也可以做。
為什麼種薰衣草?
他做過有機農業,發現生鮮的東西沒賣完就壞了。薰衣草煉的精油很好,可以長久保存,可以慢慢開發產品,很適合戒毒中心發展成事業。
當山崎亮的團隊進入家島時,他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我們要一個「一百萬人來一次的島」,還是「一萬人來一百次的島」?經評估選定後者,團隊在組織營隊的過程中發現,外地人看待家島、欣賞家島的角度,與家島在地人可說是截然不同,而這些在地人覺得平凡的事物,正是吸引觀光客重複造訪的獨特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