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量不多,但是細緻、準確、客觀報導中自然流露著像小津電影裡才有的、對著平凡而莊重地工作生活的人們,端坐直視的纖細感情。攝影作品尤其美好,橋架了文字與現場、讀者與師傅,紙面足以神遊彷彿沒有了距離,該清澈透明的地方沒有妥協,該火紅炙熱的地方讓人感覺紙面發燙,同時傳達了 1500 度的危險與文字記錄的冷靜。
Browsing: 文化創意
我相信早在熊本熊之前,台灣早就會許許多多以黑熊為主體的吉祥物存在。但從這邊也讓我清楚到,來得早不見得就好,重點還在於如何賦予角色靈魂,並能把吉祥物當成品牌的重要識別,而不只是一個宣傳工具,這是不同的思考。
看似普通的鉛筆,在 Felisimo 精心的研究和創新的銷售模式之下,成功為這 500 支彩色鉛筆賦予「獨特」的意義。與其說 Felisimo 在販售彩色鉛筆,它更像是賣給顧客「連續性」的期待和驚喜。
所謂虛假的真實,就是如何讓創造出的仿人形角色,如同被賦予靈魂一般激活了過來。透過總和性的體驗設計,讓角色進入人們的生活,與人親近,相互互動,進而認同感,自然入迷,產生共感,當感動成為自然而然。這樣外顯虛擬,但內在真實的角色,將被順利接納,成為寄託或牽掛,當一舉一動都能引起目標受眾的關注,代表吉祥物的存在創造了意義。
2015 年,水越設計.都市酵母與 AIESEC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合作的「國際文化設計工作坊」集結了來自台灣、德國、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日本的大學生,從觀念、行為與政策等差異比較,一起探討環境美學與設計教育的關係,透過思考轉化成小學生的教育課程。在探討環境美學的過程中,在台灣可以談環境美學的議題包羅萬象,但是在和外國人的生活交流中,我們發覺「傳統市場」是個很好的出發點。
品牌的故事及懷舊的設計,讓 Herschel 的顧客相信當自己背起背包時,就如同是 1970 年代浪跡天涯的粗曠型男靚女,而這種感覺尤其受到都市文青們的青睞。因為 Jamie 和 Lyndon 創業的故事讓他們覺得,他們也可以背著Herschel 的後背包,在城市裡不斷的進行短期旅程,尋找自己的夢想,直到有一天裝著創業的想法回來為止。
美學是從生活裏落力實踐的,最終是日常,習以為常的日常,就是生活的文化。三個人叫了招牌的兩碗紅豆冰,端上來的時候,給的三根湯匙是這樣擺的,優雅而端正,這禮貌的姿態一下打動我。
我們主張的是,生涯的成功要同時「做自己」以及「為別人」。「做自己」真正的意義是基於自己的個性興趣能力,從事「能夠幫助他人」的工作,重點在於兩者之間的配適(fit)。換句話說,當你在「為別人」時,能夠探索自己的興趣、發揮自己的能力、符合自己的個性,就是在「做自己」了。同時因為這樣的配適,你更容易做得開心做得好,也更能得到別人的讚賞與獎酬,在沒有「為自己」的情況下反而收穫更多。
商場情勢瞬息萬變,僅僅依賴過去的明星商品、成功模式已經不夠。除了「求新」、還要「求變」;在被市場淘汰之前搶得先機,推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新產品。Riklin 兄弟對 Null Stern Hotel 的經營模式將「求變」發揮得淋漓盡致。防空洞旅社和阿爾卑斯山露天旅館的特色不同、形式不同、目標客群也不一樣,但皆以「創意」殺出重圍,擄獲顧客目光,成功奠定了在飯店業的特殊地位。
2017 年主題為「轉型.向上 (Transformation)」,意為未來的創新設計將融合跨界專業,因此兩天議程,與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台灣互動設計協會、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DITL、方略管理顧問、台北市電腦公會等友團聯手邀集 18 位來自台、美、德、中跨領域專家前來分享,總移動里程近四分之三個地球。
在萬物齊漲薪水沒漲的背景下,事實上只要產品選得好,銷售方式得宜,能夠從百廢之中殺出一條路者,大有人在!觀察一間街頭小店,包含許多市場訊號和行銷學問,並不是「只要有貨→找地方賣」就能躺著賺。這就是行銷有趣的地方。
在為期18週的高強度課程中,學們們經歷創意思考發散與收斂過程,並邀請社團法人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的理事Phoebe Lu分享旅遊服務與數位創新、小南天分享旅店的經營現況,而後全班分為五組,時常往返於旅店進行觀察與訪談,即使常抱怨不容易,卻也如期找到值得發展的題目,校友張家鈞也指出,「大家能經歷題目修改再修改的過程,是非常寶貴的經驗,我當時在校內甚至沒機會體驗」。
成田機場的二航廈從今年7月開始,就設置數百台的扭蛋機,果不其然得到了相當熱烈的迴響,讓回程的旅客為之瘋狂。我想這樣的設置,除了某種程度上能解決旅客本來零錢的問題外,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提供旅人準備回國小禮物的另一個選擇,而對日本來說,也是將最引以為傲的可愛文化,傳遞到國外的絕佳宣傳方式。
如果馬祖覺得換上一件彩衣,就能讓觀光客煥然一新,那不是太小看觀光客,就是一廂情願的太傻。地方創生一向不缺創意花招,只缺扎實地翻出土地的香氣,轉化為感動人心的元素,這樣而已。學來的,不迷人;做自己,才特別。
值得一提的是,淡水本身並不乏塗鴉文化,在地方小有人氣的黃底黑邊「咪咪喵」,正是地方居民,也是退休的警消人員,藉由醒目的黃色貓咪塗鴉,降低夜間暗處車禍的發生,而後延伸到淡水的各個角落,藉由貓咪塗鴉與簡單的文字,介紹各個角落的特色,成為另類的淡水導遊,也為地方居民與遊客帶來許多樂趣。
我想這樣的商業模式,絕非單為了測試人性而存在,從過去的思維會覺得優質商品,應單價高須設置一位販售員做為中介者來協助進行互動溝通,但這樣的模式選擇,捨棄這一個環節,直接留給消費者與無聲的商品進行對話,就因為這群消費者不是價格取向,而是品質取向,少了薦買的心中壓力,消費者更能自在地挑選,並已誠實地實踐自律性,將費用投入箱中為傲。
Ben相信,產品設計是理性與邏輯思維的體現,好產品一定是在滿足人們需求的同時具備美學價值,這和Continuum一直以來的產品設計方法論相一致,產品是整個設計思維的體現,而非簡單的機械生產。「用戶需要的不是新產品,而是產品能帶給用戶的獨特體驗。」
也許導演想要提醒我們的不僅是,在這個人情疏遠、無緣社會問題迫在眉睫的當下、尼特族與繭居族盛行的時代,年輕人如何在生活中,創造更多的連結,珍惜每一個人與人相遇的「一期一會」。透過民俗象徵的內涵,更是要提醒我們,在創新的道路上,別忘了尊敬傳統,因為那永遠是文化的根。
在這個已經不太用CD聽音樂的時代,旋轉的CD片會「吹出音樂」這就是利用整體情感經驗來創作的案例。遂以冰山理論來說明,在水面上可見的冰山為意識(pain point),在水下的為潛意識(cool point),其實很多用戶想要的部分是落在cool point,但通常用戶不會表達出來,要透過發掘方法去探索用戶的潛意識。如同賈伯斯說的「用戶的工作不是知道自己需要甚麼」,故要有好的設計必須要探究用戶的需求。
如果您也是 lean UX 的奉行者,從過去每一樣雛型中測試,從測試結果中學到那些次機會形成的反應,在日後的執行面上落地應用,我想,你會跟我一樣,不是被新作的劇情感動,而是看到新海誠強大的實踐力,讓我終於知道,甚麼是合理中的不合理,而我們又如何被這些故事的不合理性,牽動宣洩,讓那些在生活中,曾經的小情小愛,小虛小幻,有了一個出口,在滾滾紛陳的現實壓力中,活在自己一個小小短暫的世界。
經由木原康博社長簡介,對於「乾燥」印象僅停留在各種肉乾、果乾等脫水食品的我們,才知道乾燥技術主要有三種要素:熱(溫度)、風、水(濕度)。將三種要素進行適當的組合搭配,促進物品內容和成分的變化,以及適度脫去水分,就是所謂的「乾燥」。目前用於乾燥的方式有熱風、冷風、減壓、冷凍、遠紅外線乾燥等。
人們常認為那些不可思議的「創意」,是出自一人的想法,也常誤解動畫只能透過單一主題來表現「創意」。例如有人會說:「這只是一部討論玩具、恐龍或是愛情的故事。」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製作電影動畫和開發產品創意一樣,都需要一群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合作、有效率地解決問題。
如果要簡單從服務設計角度來衡量一個服務系統是否提供足夠體驗感,能讓顧客上癮的服務內涵,最簡單就是從四大構面來看:人員、物件、環境與整體互動。
最後一場演講,是由釋傳觀法師主講 Emptying Ourselves。聽完整場演講後,我只有一個心得:只要注重使用者經驗的,不管在那個職業,都可以成功。一個和尚,從一碗叻沙(新加坡咖哩),講到人和世界的關係,到自我建構,到無我,每一個轉折,都是順著思考,順著需求。UX 相關的聚會,難道一定只能請到大師嗎?不是相關領域的就不能受邀請嗎?主題比較重要還是內容比較重要?
對於台酒近期找來知名設計師做出幾款新包裝,雖有所突破,但總覺得那只是曇花一現的現象,持續力才是關鍵,如果有一天能向圖中的日本廠商一樣,總不忘依照時令推出季節款,不僅製造了購買的理由,也提醒著我們,歲月如梭,一下就要進入第三季……
試想,如果迪士尼樂園能主導一條龍,讓我們從桃園機場搭唐老鴨飛機,到成田機場過高飛狗風格的海關櫃檯,接著上小飛象巴士,晚上入住米奇大飯店,接著兩天進入迪士尼樂園與海洋世界暢遊兩天,而整個用的吃的都在這個夢幻世界的情境下,連免稅店都是冰雪奇緣風格,這樣一路回到台灣,會是一個怎樣具吸引力的旅程?而這樣的接觸後設計,應該就是預訂下一次旅程。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恭喜你今天你就會拿到屬名塚田農場「主任」的仿真正式名片一只,只要你再消費兩次,第三次來店就會升為課長,不僅換發新名片,可愛店員還會招待小菜,並請大家為你慶祝,這樣將傳統的集點券轉化為名片的設計,抓住在傳統日本就業系統下,升遷不易的鬱悶感,以升官作為激勵因子,吸引顧客願意一再到訪,因此三次課長,五次部長,隨著消費次數不斷增加,有一天你就可以成為塚田農場的會長(老闆),而各店每天也都會在店內看板統計跟新各級主管的人數。
我覺得最好的設計是最低科技,最低變動的投入,不碰結構不增加額外支出,期盼只是一個小改變,就可以創造漣漪效果,服務設計追求的其實就是這樣的思維。
毫無疑問,這是一座慢城,台北城內,最近也最遠的聚落,被遺忘的背後讓他留下緩步的一切。這裡的巷弄紋理適合這腳踏車與機車穿梭,當然隨意步行才是這裡的風格。慢是它的生活節奏,自然而然讓這裡成為現代人追求的療癒之地,可認識發呆做夢、享受午後陽光下清閒與溫暖。
「這裏不賣解渴與溫飽,只給你優質體驗與美好回憶……」,只要有這樣的認知,就可以更清楚知道,我們的客人在哪裡,他們想要什麼。為他們打造一個時時會想念,去了會懷念,四季都會如同候鳥般定期回來探訪的巢穴,只要有一群人能認同這樣的理念,透過口碑的擴散,相信有一天,這就會成為大家前來造訪老街的理由。
當山崎亮的團隊進入家島時,他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我們要一個「一百萬人來一次的島」,還是「一萬人來一百次的島」?經評估選定後者,團隊在組織營隊的過程中發現,外地人看待家島、欣賞家島的角度,與家島在地人可說是截然不同,而這些在地人覺得平凡的事物,正是吸引觀光客重複造訪的獨特風情。
在酒過三巡之後,大頭在上面的簡報就不是重點了,重點是徵人。此時只見下面的與會者和員工喝著酒,交換心得、名片、與機會。筆者其實很建議身處亞洲的設計師可以抽空飛過來參加,除了體驗一下不同的文化外,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接受到大量的新刺激,這些經驗絕對都是對未來的設計有著加分的功用。
假如僅僅是為了買東西,消費者幹嘛捨近求遠非要來你店裡呢?如今消費者的時間高度碎片化,實體店不是在競爭消費者的購物需求,而是在競爭他們的生活時間。
在地球上又多打了一個卡、又吃一道菜,似乎也象徵了某種人生的成功。
網路使消費者對訊息的接觸變得碎裂、片面,隨時可以按一個X,阻擋掉廣告,廣告要說的,很久以來已經不再是認同,而是人性共鳴。
It’s never interesting to tell what the work is really about. You have to explore it yourself.
對人解釋作品沒意思,不如親自來體驗。
高規格的展場中展品給予人的視覺感受很重要,我們不只要看的很清楚,會場的溫濕度、燈光、以及人數,都會影響觀展的感受
文 / 林承毅 原作發表日期:2015.…
台北市都市更新處的「市場小學計畫」活動影片案例有50年的魚丸攤位、三代傳承百年的菜鋪,由店家老闆提出需求,融合多樣設計風格進行改造,更與生活教育結合,創造一個大人小朋友都愛上的菜市場。
轉型可不可以透過設計來實現?桑格設計書店做了很好的示範,把設計的格局拉大,當實體書店被網路衝得暈頭轉向之際,老闆施木欉先生做了幾件事
文 / 劉震 去理髮店的時候,你有沒有覺…
文 / Johh Yu 應政大學長之邀到…
《動物方城市》(Zootopia)對其中為各種大小動物設想的細節印象深刻,恰好YouTube近日有支訪談導演Byron Howard的影片,仔細整理了劇本構思過程,值得花6分15秒一看。
創新設計一定要網路、要科技嗎?我們提供向老智慧學習的觀點,例如「廚房裡的人類學家」莊祖宜在印尼買的廚房新玩具就很不錯。
架上依照知識分野,分門別類陳設展演之熱門銷售書籍,所展現出的,是這裡的人在當代時空環境下,所思所想關心在意的熱門議題,因此想知道城市裡的其他人最近在想什麼?
茶飲料,向來是台灣庶民飲食文化中重要的一環,數十年間隨著時代發展變遷,已逐漸走出獨特的脈絡軌跡
日常生活中早就存在一種類寶塚的表演團體,它是原生於宜蘭五結的台灣本生劇種「歌仔戲」,且讓我稱它為「台灣寶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