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型態觀察] 去哪裡吃去哪裡玩,以及去哪裡玩只為了吃

0

文/Janet Huang

Janet_20160522 ▲ 北京某創意團隊的義麵趴

01. 關心去哪裡吃,去哪裡玩和去哪裡買

大約10年前,有一小撮前瞻人士觀察到網路的發展,發現台灣人使用網路的習慣和關心的信息來源不外以三個主題:一個叫做美食,一個是旅遊,另一個就是生活購物及使用心得(促進團購興起)。共通點就是以教人「吃、玩、買」的生活體驗為主要內容。

時間推移到今天,且不管訊息來源從新聞台、部落格、論壇到微博(巴布、噗浪、飯否、新浪微博)等格式的轉變,美食和旅遊,我推論,應該還是人們最關注的主題(我自己的FB只要貼吃的,一定超過平常的讚數),我想這和人之大欲有絕對的關係,即使不會天天吃大餐,但是看到食物也能感到滿足,也應該是人之常情。

(題外話:應運而生的網路語言很精采,像是深夜發吃報復社會,深夜發吃拉仇恨等等。這裡的深夜兩字又可看見消費者飲食時機,不過這又是另一個題目。)

有時候朋友之間相邀聚餐,一定會上美食部落客的blog、搜尋FB粉絲頁(這是台灣人的習慣),或者是大眾點評網(這個名稱看起來不好吃對不對,但這是中國最大的美食推薦/評介網站),透過網頁圖文介紹,自己媒合條件(例如CP值,路途遠近,消費者口碑,招牌菜或暢銷商品),找到理想的目的地。

但是!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對食物的認識和怎麼吃,對照整個社會經濟條件的發展,很可惜的,因為中產階級的消失,大家的荷包縮水,好像也是停留在付得起(平價概念)和超好吃的結論而已。

我曾經在某出過書的部落客網文上,看到她用5次超好吃形容一個菜,真是令人髮指的詞窮。

M型社會裡那些高端的用戶體驗,並不會透過Blog、FB、或者大號(VIDE註:有群眾號召力訂閱的自媒體帳號,例如太咪瘋韓國、一休陪你一起愛健身、李開復、papi醬、羅輯思維……等)來傳播,雲端客戶通過俱樂部組織來交流訊息,不會混交到不同級別的消費階層,圈層效應很明顯,圈的就是社會階級,而且階級之間很難交流。

02. 去哪裡吃,去哪裡玩,發展到去哪裡玩只要吃就對了

如果旅遊的目的設定為這一趟是美食之旅可不可以?

我有一個好朋友說這次去琉球,走的是美食之旅,一定要把想吃的都吃一遍。我覺得這個旅遊企畫的主題非常明確,手段很霸道,任務很艱鉅啊。(笑)

我這朋友對吃和美食並沒有執念,只是單一次旅遊的主張罷了,另一次可能又是廟宇建築之旅或者諸佛晉謁之旅。不過我觀察各旅遊網站吸睛之處,大抵用美食誘惑是絕對錯不了的,例如宣傳台灣就不斷的用夜市和小吃來表現。(給歐洲線的廣告拍拍手,用了八家將圖騰,終於有點突破了。)

而就在剛剛看到一個用「喵」來注文各種料理的長秒數廣告,打著請到日本某市旅遊的大旗,影片中的一位很像林真心的妙齡女子不斷的展示吃相,秒數停留在特色食物的時間反而不高,這讓我這個結論王,不禁想著一個驚人的結論:觀眾不知道何時已經把「只要給我好吃的就是好玩」當成一個生活理想,這創意背景會不會是發想廣告的人也認為只有美食最能吸引人呢?(美女不夠美和食物沒有拍得特別好吃,但是台灣觀眾也會買單的。是這樣嗎?)

在地球上又多打了一個卡,似乎也象徵了某種人生的成功。

前些日子,現役海外旅遊領隊的S說,在帶隊時不管去什麼知名的景點,甚至任何地方,當我們走訪一個不同於日常的他方,都會有團員說「我們來這裡做什麼,這有什麼可看的,好無聊啊」,從這個反應再回頭看網路上轉來轉去的文字或影片,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現狀都還是去哪裡吃(美食),去哪裡玩(旅遊),並且決定於所謂「去哪裡玩只要吃到就對了」,之後回家再曬下戰利品,人生至此也就圓滿,從網路傳播來看生活實態,我們都是行動的胃袋。

也許,我們也只能是行動的胃袋。

▆ 延伸閱讀 1:

《文章自在》張大春:我在召喚那些畢業後就不寫文章的人

(斷章取義的節錄如下)…「在生活裡,你隨時都要鍛鍊你的表達、你的思想。」現代人擁有過度豐富、快速的表達工具,然表達能力與對事物的知見卻未隨之提升。「為什麼?很簡單。因為平常就不思不想。」形容東西美味,不是好吃,就是超好吃…

▆ 延伸閱讀 2:

北川景子的SONY相機廣告〈台灣旅行篇〉很適合當做一個旅遊推廣的廣告表現來看。旅遊地的取材和眾多旅遊廣告根本上大同小異,但是!加入了閨蜜的情感和相機紀錄的特點,讓去哪裡玩,做什麼,吃什麼有了不一樣的角度──這是旅遊廣告一般缺少的觀點。

也就是說,用什麼相機其實無所謂,是我們一起去的台灣,變成吸引人的地方。(SONY真是對不起了)

▆ 延伸閱讀 3:

廣告片重在輕薄短小,微電影通常情意飽滿。但是傳播的核心概念是不會變的。2016台灣觀光局向韓國消費者宣傳的微電影,承襲之前「噗通噗通台灣」為主題,看看使人怦然心動的,是什麼?

情節除了天燈慘遭非議,人情和地景終於凌駕夜市和小吃之上。那些不知名的小巷子正是魅力所在。食物拍得不俗。附線的紅線線索也安排得很有意思。不過,求紅線應該是去迪化街的月老廟,是嗎?!

 

作者:Janet Huang

資深廣告人,任職台灣、北京、韓國廣告公司創意部門主管

Sha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