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使用者研究

在Google、Facebook、Booking跟Airbnb這樣的公司中,心理學被當做工具,反覆運用到設計跟文案當中。在日常的工作當中,數據已經證明,改變一個小小的文案就能大大的提高轉化率,創造可觀的利潤。所以,設計師要透過這一工具去改變人們對訊息的認知,從而改變固有的行為,為公司創造盡可能多的價值。

Read More

結合真實意圖調查(true-intent survey)資料,搭配GA的追蹤資料,可以讓我們知道使用者態度與基本資料,會受到這些因素影響而產生不同意義:
● 來訪路徑(Paths taken)
● 購買商品(Products purchased)
● 進入頁面(Entry pages)
● 搜尋字串(Search terms used)
● 市場行銷的效用(Effectiveness of marketing campaigns)

Read More

在這個已經不太用CD聽音樂的時代,旋轉的CD片會「吹出音樂」這就是利用整體情感經驗來創作的案例。遂以冰山理論來說明,在水面上可見的冰山為意識(pain point),在水下的為潛意識(cool point),其實很多用戶想要的部分是落在cool point,但通常用戶不會表達出來,要透過發掘方法去探索用戶的潛意識。如同賈伯斯說的「用戶的工作不是知道自己需要甚麼」,故要有好的設計必須要探究用戶的需求。

Read More

台科大工商業設計系副教授唐玄輝指出,設計史上有個經典案例:英國電信(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簡稱BT)曾經為老年人開發一款電話機,大字按鍵、大音量,可以和助聽器連結,功能單純、造型樸實,一點也不炫,本來認為這麼簡單的話機,只有小眾市場買單,結果上市以後大賣,BT趕緊做了調查,才發現許多公司的秘書小姐會買,原因是她們每天要打無數通電話,這款大字鍵話機按錯機率最低,對提升工作效率很有幫助!

Read More

設計跟創新是兩種不一樣的做法。今天在大會上大家都在講數據導向的設計,你已經有一個產品,你要怎麼優化,怎麼迭代,數據很有用,因為你可以看到使用者的行為。創新有時候是沒有任何基礎的,當你在從零到一,從無到有的時候,是還沒有任何可參考的數據的。所以我常常說你創新的能力就是你對事物的洞察能力,你的洞察的源頭是什麼?就是觀察生活中的矛盾。

Read More

在一個新產品開發或新服務設計的項目裡,商業設計師通常在團隊內執行以下幾種任務:

1. 替團隊跟客戶了解行業趨勢。
2. 透過二手數據分析,在用戶調研之前快速建立需求假設。
3. 由競爭者與新創公司的服務來啓發靈感。
4. 透過異業研究來觸類旁通。
5. 在產品開發過程中,調查市場大小,制定商業策略與創業提案。

Read More

我認為「具體具體再具體」是最大的要點,唯有具體的事例能幫助面試官具象化你的能力與經驗。此外,也別忘提及自己在專案中扮演的角色、貢獻與帶來的影響、研究方法、使用的工具及選擇的原因等。最好也能涵蓋你在專案中的學習,以及這個經驗如何幫助你勝任所面試的職缺。

Read More

樣本規模沒有萬解,並非每次都是5、30、100或1000人。實驗的目的與型態才是關鍵,大多數的使用者經驗研究屬於下列這3種型態,它們計算樣本數量大小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數學運算只是關係到樣本規模的一部分,時間、金錢的限制或有無能力找到足夠多且合乎資格的受測者,這些才是掌握樣本數量大小的最大難題。

Read More

Discovery Digital Networks為了探討有無字幕是否會對YouTube上的影片產生影響,透過3PlayMedia的平台進行實驗。他們在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間,將125部影片加上隱藏字幕並與其他209部未加上隱藏字幕的影片比較,發現有加上字幕的影片,16個月下來的整體點閱率增加7.32%,在加上字幕後的14天內更來到了高峰13.48%。

Read More

使用者平均每月使用27個App,其中6~10個App為每週使用。平均每使用手機8分鐘,就有7分鐘在使用App。人們平均每月花費40個小時在App上。使用App逾半數的時間都在滑同一個App,常用的前三個App佔使用時間的80%。最驚人的是,本月的Pokémon GO已經打破了App每日活躍用戶的紀錄,達到2,100萬人,超越Candy Crush在2013年的2,000萬人。

Read More

從今年開始,使用者研究員應該要開始朝向具備研究「使用者們的產業」的能力(把公司人格化),在一片人人都能做UR的氛圍下,使用者研究員即使在專業上不至於被追上,但有可能直接被放棄,所以多觸角的延伸研究專業,是不能停下的腳步。

Read More

更令人驚訝的是,即使表情符號完全相同,解讀也相去甚遠。例如蘋果使用的「grinning face with smiling eyes」,37 位參與者當中,大部份的人認為這個符號主要表達的是負向的情緒(平均為 -3.09),而彼此間的差距約在 3.5 個刻度。平均而言,跨平台傳送的差距為 2.04;同一平台差距也有 1.88。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