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不用翻譯?

0

文/Max Chen

昨天地震簡訊的「國家級」、「總統級」警報,是一個翻譯上的有趣現象。基於美國 FCC 的 Wireless Emergency Alert 而設計的警示系統,引用了「Presidential Alert」一詞,在不同手機系統中譯為不同說法,引起了一些困惑與討論。而明尼蘇達大學最近的研究指出,表情符號(emoji)在跨手機時也有這樣的「翻譯」現象和不同解讀;即使是相同的表情符號,在表達能力上也並不如想像中美好。

以 Unicode 編碼的常用表情符號在不同手機系統中傳遞時,會轉換成不同的符號。舉例來說,在 Google 的 Nexus 手機上送出的某個笑臉符號與其在 iPhone 上的顯示並不相同。

emoji_20160513_8

由於 Unicode 只定義表情符號的名稱,如「winking face(眨眼笑臉)」,但未規定圖像的設計,因此每個主要品牌的手機和平台,對同一個表情符號的「翻譯」都不一樣;例如下圖中的「grinning face with smiling eyes(露齒笑與微笑眼睛)」,在各平台上的差別不小。Unicode 對表情符號的完整定義和主要平台的顯示可以看這個表情符號總表

emoji_20160513_4(來源:http://grouplens.org/blog/investigating-the-potential-for-miscommunication-using-emoji/

不同的「翻譯」當然帶來不同的解讀,正如一些收到「總統級警報」的朋友覺得低人一等,人們對不同表情符號的想法也大異其趣。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者選擇五個平台(蘋果、Google、微軟、三星、LG)的 22 個表情符號,請參與者以文字描述,並從 -5 到 5 的區間中選擇一個表情符號的正面或負面情緒強度,也請他們說明可能使用的場合和時機。

結果之一如下圖所示,參與者對「grinning face with smiling eyes」的情緒強度判斷差異頗大。一個 Google、LG 或三星使用者送出的正面開心情緒(平均約為 4),在 iPhone 使用者的眼中卻稍微有些負向(約 -1),在刻度上相差幾乎達到五格。事實上,研究選擇的 22 個表情符號中,有 9 個差異超過二格以上。

emoji_20160513_6(來源同上圖)

更令人驚訝的是即使是完全相同的表情符號圖示,大家的解讀也相去甚遠。例如前述蘋果使用的「grinning face with smiling eyes」,37 位參與者對同樣這個圖像評估的情緒強度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出大部份的人認為這個符號主要表達的是負向的情緒(平均為 -3.09),而彼此間的差距約在 3.5 個刻度。

emoji_20160513_7(來源同上圖)

以相同的符號來說,微軟的「smiling face with open mouth and tightly-closed eyes(微笑、張嘴、雙眼緊閉)」解讀差異最大,參與者評估的距離差異高達 4.4(下圖左);意思是即使同樣在微軟的系統中,一個使用者可能認為這代表強烈的正面情緒,但另一個使用者卻覺得並不特別正面或負面。差距最小的是蘋果的「睡著臉(sleeping face)」,差距是 0.45(下圖右)。平均而言,在他們研究的表情符號中,跨平台傳送的差距為 2.04;即使是同一平台的相同符號,差距也有 1.88。

emoji_20160513_9

下次在傳送表情符號的時候,可能還是要輔以足夠的文字和情境描述,以確定意義沒有誤解。或者使用貼圖,雖然每個人的解讀還是可能不同,但至少沒有「翻譯」上的差異。

參考來源:

Lost In Translation: Study Finds Interpretation Of Emojis Can Vary Widely

Investigating the Potential for Miscommunication
Using Emoji

“Blissfully happy” or “ready to fight”: Varying Interpretations of Emoji

Share.

對新事物充滿好奇,經歷跨領域訓練,能兼容各種角度的觀點思考。曾唸過土木拌過混凝土,也讀過交通設計過紅綠燈怎麼亮。後來學資訊管理,鑽研資訊科技對組織的衝擊、進一步接觸企業管理,又去建立供應鏈管理的數學模式。任教數年後赴美改學資訊學,對資訊、人、科技,與三者間的互動一直擁有熱情。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