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 創誌 | 看見創新設計

「等」是服務體驗中必要的元素,有時候,等是為了彌補後台管理上的不足,所以胖老爹要你等,才能給你最好吃的炸雞;鼎泰豐要你等,因為他的前台體驗豐富了你的用餐情緒;手沖咖啡要你等,因為最後的那個等,就是手沖咖啡價值情境的美好生活。所以「等」,是種用餐體驗的技術,既然是種技術,就要好好的維持一定「等品質」,店家堅持不了「等品質」,這一切都白等了。

Read More

就像唐納.諾曼(Donald A. Norman)談情感設計、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eman)談決策系統,人更多時候依賴的是快速、直覺的思考模式,受情緒、文化、社會基模所影響,因為這些東西能讓我們以更快的速度判斷是非對錯,然後自以為做了理性決策。所以淘寶、Amazon 和 G-market 不告訴你怎麼買划算。淘寶告訴迷茫的人們生活應有的樣貌;Amazon 順勢而為,讓慷慨贈送成為購物的好理由;G-market 則是向所有在海外對韓國文化有興趣的人,宣揚什麼是正宗的韓味。

Read More

對於廠商而言,我們展示了銀髮經濟下,設計可以扮演的角色。為長者或是為自己未來而設計,是一個長遠且困難的題目,需要有運用組織與社團的服務設計,也要有運用資通訊設備的用戶體驗設計,綜合運用才能補足人力與資源的不足,同時間開創產業的藍海。

Read More

服務有問題,優化它來提高營業額;成本結構有問題,優化它來增加利潤;管理不佳,優化它來提升效率。這三個優化的方向,能夠提升的就是前台的體驗,以及後台的成本利潤結構,但並不能提高售價,因為那是把您沒有做好的部分修正,沒有道理把售價提高。

Read More

近年來,政府相關部門有逐漸認知到通用設計的重要性,也著手因應高齡化社會可能產生的問題,而少數企業或商家也開始意識到自身產品或服務無法滿足長者需求,有意改善或提升,卻常面臨經費有限的困境。為擴大推廣及落實效益,我經常在為這些單位或店家思考低成本或不花錢的作法。例如,公共場域可將門口至電梯的路徑做明顯的導引(空間或地面指標),或是盡量避開人群湧現的動線,方便行動不便者移動。

Read More

「試想今天突然下雨,你身上卻沒有雨具,一名街賣者迎面而來,不是拿著面紙對你說『請幫幫我』,而是遞給你一把愛心傘。他看見你的『需要』所以幫助你,他不再只是『受助』的角色,你們之間存在的是城市互助的精神。而當你要歸還愛心傘時,能夠輕易的在街口找到街賣者,信任感就能從此慢慢建立起來。」

Read More

設計各領域重疊性非常高,沒有絕對楚河漢界劃分黑白,要做的事就那些,看是由誰去做而已。不要管職缺上開的條件寫什麼,稍微有點興趣就投履歷。對方的「熟悉」和你的「熟悉」是同個標準嗎?對方的「擅長」和你的「擅長」標準一樣?等到紙本過關通知面試,再來想要不要去,甚至被錄取了再來煩惱都不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