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映萱
講者介紹:施幸宜 Sherry Shih ,KKday 產品經理
第一位講者 Sherry 是 KKday 的第一位產品經理,在 2017 年 3 ⽉加入KKday,到職半年內完成了兩個 APP,分別為 KKday app 與 KKday 自由行攻略,其中 KKday自由行攻略還登上了 App Store 推薦版面兩次。
在這麼美好的故事底下,Sherry 分享了不為人知的故事:早在 Sherry 進 KKday 前,網站就已經上架了兩年,當時她發現 KKday 在移動設備上還沒佈局,她開玩笑的說身為第一個產品經理,進去公司以前,幻想自己會像賈伯斯一樣,想要做什麼,就會有團隊把想要的產品做出來,後來發現想做的功能太多、團隊角色還沒補齊、甚至還有半年內上架的時程壓力,究竟該怎麼辦?接下來,Sherry 從幾個面向來分享他以 PM 的角色在規劃 APP 的心得感想。
以用戶角度思考,懂得捨去不必要的功能
從製作網站的功能地圖開始,先把所需的網站功能列下來,此時功能地圖會十分龐大,接下要做的就是以用戶的角度思考,一一刪去不是這麼迫切需要的,反覆思考到底有什麼功能,可以決定客戶要不要買這個產品?舉例來說,對於 KKday 這項產品,集合地點的資訊⼀定要標示清楚。因此,在產品功能面,釐清什麼是最重要的,懂得捨棄,可以幫助釐清思緒。
價值主張
Sherry 過去不是旅遊業 PM。身為 PM 一定要了解自己在投入的產品,最重要的價值主張是什麼,才可以跟團隊與產品間有一致性的想法,針對 KKday 最重要的價值主張,Sherry 當時問了四位員⼯編號 10 以內的元老級人物,大家都回答⼀樣的答案,就是「提供個性化旅遊體驗服務」,了解價值主張後,再來就是告訴⽤⼾產品能替他們解決什麼。
團隊互動的溝通
在製作產品時,最擔心的是團隊對於產品進度、功能、內容的認知不同,Sherry 分享在溝通的時候,⼀定要讓團隊內部的人知道上架時不會有什麼功能,讓合作夥伴清楚知道,大家才會對於 PM 有信任感。當時 Sherry 為了溝通功能,用簡易軟體做了 demo 影片,讓大家清楚知道產品的樣貌非常重要,要善⽤⼯具讓利害關係⼈在一樣的位置理解,Sherry 也建議不要使⽤甘特圖,大家都不會看,比方不懂甘特圖 40% 是什麼意思,產品簡易的畫⾯才是最簡單的溝通方法。
自身產業的特殊樣貌
你知道你自身產業的眉眉⾓角嗎? Sherry 分享以旅遊業來說,結帳不是最後的手段,而是要思考結帳後要獲得的資訊有哪些,例如,買沖繩潛水體驗要填身高,因為要事先準備好裝備。還有,電子票券不需要寄送實體商品,因此就不用規劃物流程嗎。錯了,其實電子票券的盜刷很嚴重,因此電子票券在安全性的流程相對重要 。
Sherry 認為了解自身產品的限制在不同文化上,使用情境是很重要的,這樣才可以根據用戶的角度來看待產品,若是沒有資源可以了解客戶,建議可以從客服部門找線索,收集用戶回饋,可以更貼近他們的困難。善用數據埋事件追蹤用⼾行為,分析數據結果,優化搜尋結果讓搜尋更更準確,最後,Sherry 期許大家每天花 30 分鐘持續學習,多看不同專案管理理師的想法。
======
講者介紹:葉力維 Liwei Yeh,91APP 資深產品經理
Li-wei 在 91APP 裡隸屬在 OMO 團隊,此團隊為 91 APP 中負責 online merge 線上商店與線下實體商店融合的相關部門,然而,在 91APP 團隊中 PM 角色已改稱為 PO(Product Owner)。
B 端產品常⾒的問題
Li-wei 分享了幾點在工作上發現服務企業產品常見的問題 :
- 買的⼈不是用的⼈:操作的⼈並不是購買的業主,實際是員工在操作。這對於使⽤者訪談時,對象的挑選很重要。
- 需求溫度傳到產品經理端常會失準:⼩⼼求證與多⽅求證,多找幾個⼈做去衡量真實需求的溫度,再三確認客戶回饋的問題是否是真正的問題。
- 溝通成本⾼、學習曲線長、轉換成本⾼:做 to B 的產品,通常不可以隨便改產品的內容,B 端產品平常是日常操作生產的工具,通常是慣性化的動作,因此不可以隨便亂對客戶做實驗,跟 to C 的產品不太⼀樣。
- 銷售策略會影響產品設計:CRM 原本要另外單獨賣,但最後要跟原本產品⼀起賣,原先獨立的東⻄要整合成原本商品, 就不能存在這種跳來來跳去的穿梭感,因此銷售策略會影響產品設計。
- 流量思維不再絕對可靠:要多思考服務,除了解產品與服務,把客⼾教到會也是很重要的,假如客戶使用你的產品,使用的順手,提升客戶銷售量,也會幫助自己的公司成長,多以市場性的思考來補足產品的不足。
決策的優先順序
身為 Product Owner,時常面對任務的優先處理的決策時刻,在這經驗中,Li-wei 分享可從時間四象限法則開始判斷,看事件中重要與急迫的優先順序來提升決策的效率。
敏捷的經驗
敏捷不等於變快,敏捷是⼀場⾺拉松,不是衝刺,但可以透過縮短開發迭代週期來加速產品交付,在這過程中不斷 trial & error,不斷學習與修正。然而,由上⽽下的敏捷較好,讓決策者也可以參與執行,可以讓彼此更感同身受所遭遇的問題,加強換位思考的能力。
最後 Li-wei 勉勵在座的 Product Owner,強調身為產品經理,多思考產品經理這個角色的本質:
- 弄清楚商業模式。
- 隨時校準公司策略。
- 站在公司的高度思考問題,從這個高度為出發點,就不⽤害怕犯錯。
- Junior 和 Senior 的差異在於取捨,⽽「捨」才是最困難的事情。
產品經理要學會稍微放手,讓團隊學習,把 QA 作為最後的防線,讓團隊思考,別急著給答案, 適合給予犯錯的空間,要建立成功的氛圍。
產品經理理的本質,你該在乎的是產品有沒有成功,⽽不是敏捷是否成功,你的產品不是敏捷,敏捷只是工具。
======
講者介紹:陳彥融 Iris Chen,前Yahoo!亞洲區財經網站產品經理
Iris 目前為接案工作者,目前主要工作為數位產品開發、PM 培訓等等,並同時協助組織改造工作,也幫助傳統產業在導入數位化這過程,確保組織分配的正確性。
首先 Iris 分享了過去在 Yahoo 擔任產品經理的經驗,Iris 認為當組織內部的人員在遠端,該如何溝通比較好呢?⾸先釐清 R&R(Role & Responsibility) ⾓色與責任,明確定義團隊成員,由誰負責執行、溝通、追蹤,這對分配任務十分有幫助,Iris 在 Yahoo 時,每天會固定與國外 PM 電話會議 10 分鐘,快速討論任務分配。例如以 Yahoo 財經網站來說,會先看「市場排名規模與潛力分析」,把資源優先排給規模收益較大的國家。再者,思考產品的使用者情境與功能特色分析、各國在地因素、政府法規、公司政策與產品長期策略,這些都可以幫助在製作產品時,更貼近使用者的日常。
在先前 Li-wei 講者有提到決策事件的優先順序,Iris 也強調這樣四象限的原則,必須要訓練到直覺反應,這樣的直覺力對於 PM 非常重要。
給 PM 的心靈雞湯與相互合作的要點:
- 留下文字紀錄,追蹤紀錄。
- 清楚你要什麼,還有底線在哪裡,將問題的嚴重度範圍制定,要很清楚告知對方做了什麼,還有什麼需求,需要輔助與幫忙,這也回應到先前 Li-wei 提到的,要懂得互相 call help,是幫助團隊合作相當重要的一環。
- 借⼒使⼒:若發生自己無法取得資源解決,就請周圍相關⼈⼠,一起向主管反應,一個人的力量不夠,就多說服身邊的人一起主動反映問題。
- 對事不對⼈:自己的心態要放軟,把心思放在解決問題上,而不是彼此的情緒態度上。
最後,Iris 認為 PM 說服力來⾃於對事件的理解程度,⽽不是口才能力,對一件事情的理解及用心做功課再去提出解決的溝通,這是 PM 專業度的呈現。接受現實是 PM 需要調適自己的,對於現有的限制就接受,⾃己可以多付出一些就以當責的心態接受它。至於「老闆」,Iris 開玩笑說:「老闆是有權⼒任性的。大家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把溝通過程的互動盡量留下證據,這樣也可以幫助在思考過程中找尋決策的軌跡」。
======
講者介紹:游舒帆 Gipi ,箴亞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Gipi 分享了一些他在產品經理路上的溝通術,他認為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賦予價值與意義,這樣做東⻄才知道方向。⾼效溝通最佳路徑,就是不要把情緒積壓在⾃己⾝上,要不斷找尋⽅法跟不同的⾓色溝通,先問哪裡不好,獲得答案, 再從答案分類,來了解失敗的原因,然而溝通失敗過程,也要做分類,因此解決問題從釐清問題與分類問題開始。
溝通 5 要素
信任感:信任感是昂貴的,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會缺乏信任感呢?這是因為專業度不足,產品經理的專業度非常重要,但不能只講⾃己懂的語言,因此懂商業非常重要。懂的以商業的角度思考,可以想想當下做這樣的事情對公司有什麼幫助,通常⼈只是不相信你會把他的事當⾃己的事,Gipi 也分享了有效建立信任感有幾個思考點:
- 展現誠意:參加會議,先讓⼈知道你是有意願解決這問題的,在會議中展現積極想解決的態度,讓別人對自己有信任感,讓對方相信你會說到做到,就算過程中衝突不斷,但至少在溝通上會因為信任感而拉近彼此距離。
- 借勢:了解組織垂直與⽔平的權力分佈,當自己提出的建議是公司優先重視的角度就可以掌握溝通的重視度,均勢有助於凝聚共同⽬標,這方法練習久了,連思維都會升級。
- 上游思維:往上游思考,老闆要什麼,解決上游的問題就是解決自己的問題。先取信、求共識後說理。
最後,Gipi 強調讓數據說話,讓實際發生的行為來修正目前的不足,學會讓過去的事情做思維的演練,不斷的從失敗練習,進行分析與推演,都可以幫助思維及溝通的提升。
======
這場演講十分精彩,不僅可以聽到在執行專案過程中所需要技巧,也吸收了許多專案經理心態的養成,以下是我聽完,針對產品經理有更深層的體會心得:
身為一個產品經理必須要打從心裡熱愛自己的產品,台上的講者們講起自己的產品或執行過的專案,總是充滿熱情,產品經理的初衷是想要把產品做好,因此會衍生出許多獲得答案的渴望與需求。
第一、需要團隊的合作順暢,因此需要溝通力的養成,能不能有邏輯的表達且展示出讓人一目瞭然的內容,一個好的產品經理需要把故事脈落說清楚,懂得把行話說清楚,運用專業與熱誠去獲得利害關係人的信任感。
第二、數據分析,產品經理要懂得運用科技去分析自己想獲得得答案,了解自身產品的細節與變動是很重要的。
第三、批判性思維,能不能對於一件事情產生質疑與經驗,來幫助做判斷,產品經理很多時候都在做決策,思維的訓練,有自己的想法非常重要。最後,懂得商業、了解市場,不斷的從錯誤中學習,適應著隨時在改變的環境,提升自己的抗壓能力,時時保持正面態度,絕對是產品經理必備的不二法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