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不但在開發的過程中需要人類智慧的判斷,在應用 AI 到現有環境中同樣需要專業的協助,而最適合的角色當然就是 UX 了。在應用 AI 於各種場景中時,UX 的專業能挖掘並整合所有考量,不管是研究、資訊架構、流程、介面等,使用者經驗都能幫助人工智慧更能發揮其價值。
旅遊讀者重視「文字」也重視「圖片」,在瀏覽的過程中,他們會非常仔細瀏覽部落客們所寫下每段文字心得與拍攝圖片,再來進行評估。
在決定要開發什麼新項目後,產品經理會完成產品規格;設計師根據此文件進行設計;工程部門動工前,會看產品規格來了解此項目的主旨。理想狀況下產品規格是固定不變的,但實際上隨時會因為內外部需求、資源限制、團隊變動而必須即時更新。
系統透過什麼方式讓使用者知道資料正在載入中?是否有足夠的內容讓使用者判斷這是他要的資訊?如何讓使用者在適當的時間開始與系統互動?什麼原因可能會造成延遲感或讓使用者無法順利完成操作?
現在有些企業開始面對數位產品(網站或 APP)優化與營運的問題,在前幾年的時候,多數企業還沒有意識到產品需要用數據不斷優化與營運,從以前到現在的發展過程來看,大致會有以下四個階段。階段一:開發自有數位產品與行銷。剛開始,許多企業思考的是要自己擁有數位產品來服務客戶,例如開發網站平台或是 APP,所以在數位產品發展的早期階段,多數的企業著手開發自有產品,有一些觀念…
文字量不多,但是細緻、準確、客觀報導中自然流露著像小津電影裡才有的、對著平凡而莊重地工作生活的人們,端坐直視的纖細感情。攝影作品尤其美好,橋架了文字與現場、讀者與師傅,紙面足以神遊彷彿沒有了距離,該清澈透明的地方沒有妥協,該火紅炙熱的地方讓人感覺紙面發燙,同時傳達了 1500 度的危險與文字記錄的冷靜。
雖然 Bot 現在受限於技術能力,還無法很智能的服務使用者。但其實中國與矽谷的熱錢已開始往這個方向湧進,幾年內可能 Chatbot 所帶來的變化會遠遠大於今天。身為 UX Designer 當然要趁早開始儲備新設計趨勢的能力,不然科技的變化會遠遠地把我們甩開的。
Amazon 知道,將電子書的目標設在完全取代紙本書並無太大意義,重點是讓使用者感受電子書帶來紙本書沒有的好處,而在這之前,首先要盡力排除電子書到手後人們預期的劣勢,也就是從「意外沒那麼差」到「竟然這麼多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