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 創誌 | 看見創新設計

結合真實意圖調查(true-intent survey)資料,搭配GA的追蹤資料,可以讓我們知道使用者態度與基本資料,會受到這些因素影響而產生不同意義:
● 來訪路徑(Paths taken)
● 購買商品(Products purchased)
● 進入頁面(Entry pages)
● 搜尋字串(Search terms used)
● 市場行銷的效用(Effectiveness of marketing campaigns)

Read More

在這個已經不太用CD聽音樂的時代,旋轉的CD片會「吹出音樂」這就是利用整體情感經驗來創作的案例。遂以冰山理論來說明,在水面上可見的冰山為意識(pain point),在水下的為潛意識(cool point),其實很多用戶想要的部分是落在cool point,但通常用戶不會表達出來,要透過發掘方法去探索用戶的潛意識。如同賈伯斯說的「用戶的工作不是知道自己需要甚麼」,故要有好的設計必須要探究用戶的需求。

Read More

如果您也是 lean UX 的奉行者,從過去每一樣雛型中測試,從測試結果中學到那些次機會形成的反應,在日後的執行面上落地應用,我想,你會跟我一樣,不是被新作的劇情感動,而是看到新海誠強大的實踐力,讓我終於知道,甚麼是合理中的不合理,而我們又如何被這些故事的不合理性,牽動宣洩,讓那些在生活中,曾經的小情小愛,小虛小幻,有了一個出口,在滾滾紛陳的現實壓力中,活在自己一個小小短暫的世界。

Read More

日本山口縣萩市的小漁村「三見」,有一群漁村媽媽,起初用漁港賣剩的新鮮雜魚為村裡老人家做便當,沒想到「事業」越滾越大,2010年4月開店以後,來客數從1.7萬成長到2014年的3.5萬人次。目前雇用了近30位員工,全部都是當地退休的婦女。在收益方面,2014年的營業額為5,600萬日圓,已經達到收支平衡。

發心單純、執行扎實,加上當地縣政府人員,竭盡心力為她們找資源,大家一起幫了老人、幫了漁夫、幫了村子,更幫了她們自己。

Read More

我認為學生自己、學生家長是有必要去理解他們的資料被掌握在什麼樣的人手中。然而,這樣的理解並不容易,特別是面對免費服務時,大眾對於線上應用工具的需求選擇,是否還能夠有意識地思考用戶自身的隱私權與資訊安全等等的問題。這種理解應該要被安排至基礎教育裡,變成一種常識;而不是在爭議出現時等著網路上各種問戰選邊的文章。

Read More

無論偏向科技-藝術光譜的哪一端,成功的關鍵還是在於使用者的體驗,而人的感受是不能獨立於情境存在的。外星人榨汁機Juicy Salif在易用性上不及格,在某些情境和文化脈絡下,卻能創造獨特的體驗,而成為極佳的設計。

Read More

台科大工商業設計系副教授唐玄輝指出,設計史上有個經典案例:英國電信(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簡稱BT)曾經為老年人開發一款電話機,大字按鍵、大音量,可以和助聽器連結,功能單純、造型樸實,一點也不炫,本來認為這麼簡單的話機,只有小眾市場買單,結果上市以後大賣,BT趕緊做了調查,才發現許多公司的秘書小姐會買,原因是她們每天要打無數通電話,這款大字鍵話機按錯機率最低,對提升工作效率很有幫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