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活大家講」線上調查活動已於近日結束,大家是否有去體驗「長者友善」的線上調查系統有什麼特殊之處呢?文章分為「填答流程中的設計洞察」與「介面與互動設計特點」兩部分,說明長者友善線上調查系統的設計重點。
Victor Papanek 曾說:「設計師的首要職能就是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不是只限於產品或專案上,還包含工作流程。當對方質疑你的設計時,請反問他:「請問我做的哪些部份你覺得偏離專案目標?」同樣,當你覺得對方的提案很瞎時,想看看對方基於什麼原因提出很瞎的作法?是不是對方手上握有自己不知道的情報、在諸多條件限制、資源不足情況下只好選擇這種對策?
我們常常說留白很重要,但很少文章說明如何使用。因此這次的內容,特別一步步帶著大家參與設計的過程,試著解析設計的步驟。而表單是非常好的練習,不論是設計介面、製作投影片,或是寫報告、點菜,我們每天都會遇到表單。
這本書裡介紹的 88 個產品設計,都是貼近台灣人日常生活的創新器物,反映出庶民生活對小日子可以更愜意、對地球環境更友善、對彼此更尊重的期盼,而這正是低淺無甚高論的「設計」視野所應許的獨特地平線。
我相信早在熊本熊之前,台灣早就會許許多多以黑熊為主體的吉祥物存在。但從這邊也讓我清楚到,來得早不見得就好,重點還在於如何賦予角色靈魂,並能把吉祥物當成品牌的重要識別,而不只是一個宣傳工具,這是不同的思考。
在共享經濟經營上的各項議題中,「社會連帶」的概念有相當的重要性。諸如「向鄰居借電鑽」的例子,充斥在這一波的浪潮中。在共享經濟描繪出獨特的意象中,我們不只是向別人借用、和別人分享所有物而已,我們會更進一步結交朋友、獲得獨一無二的體驗。沙發衝浪(couchsurfing)不僅是一個借宿的體驗,也包含一起共進早餐,暢談旅遊的所見所聞。
我並不會把認定 UI/UX 有能力做為吸引消費者的主要因素,而是在主要因素之下,好的 UI/UX 可以將導流進來的流量盡量留住,盡情變現,在購物需求又浮起時,讓消費者腦海中閃過的,盡是您的電商平台頁面。
Bain 獲得這些價值元素的方式,並不單是詢問使用者「你覺得這個產品帶給你甚麼價值?」,而是進一步深入探討使用者的陳述背後的意涵。例如,當某人說他往來的銀行很「方便」時,這個感覺具體可能來自「省時」、「避免麻煩」、「簡單化」、「省力」等元素。
阿飛建議,從信任開始,不要只想著「我們在做的東西大家都不懂」或是急著要別人接受。要真正關心周遭的事物,試著反問自己「能不能從人的面向讓大家了解? 」。再來,才開始做跟使用者有關的工作,UX team 的工作內容常常與其他部門重疊,所以 UX team 要作為部門與部門間的橋樑。所以他開始帶公司打破「有事情就進會議室的印象」,不是只有在自己部門內,而是和公司內部交流,也引導其他部門知道要到使用者場域去看。
本文將說明目前的手機系統中有哪幾種消息類型,以及對應適合使用的場景。幫助大家能快速對手機的通知與提醒設計,有個初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