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跟創新是兩種不一樣的做法。今天在大會上大家都在講數據導向的設計,你已經有一個產品,你要怎麼優化,怎麼迭代,數據很有用,因為你可以看到使用者的行為。創新有時候是沒有任何基礎的,當你在從零到一,從無到有的時候,是還沒有任何可參考的數據的。所以我常常說你創新的能力就是你對事物的洞察能力,你的洞察的源頭是什麼?就是觀察生活中的矛盾。
2015年起,每年至少有10萬名準單身人口進入退休生活。當晚婚與逐年增加的中年離婚率趨勢不變,加上自然喪偶率,將會出現更多類單身退休人口。這群單身新熟齡對於退休生活的規劃比一般人想得早、思考更周密,甚至還不到40歲就開始進行相關準備。一個人的退休生活模式,將成為最值得關注的新市場。
如果要簡單從服務設計角度來衡量一個服務系統是否提供足夠體驗感,能讓顧客上癮的服務內涵,最簡單就是從四大構面來看:人員、物件、環境與整體互動。
好的設計師一定是卓越的溝通者。她必須既要能深入理解客戶訴求,又要具備經驗閱歷累積起來的個人見解;既要謙和開放,讓客戶不斷「教育」自己,也要自信有思想,循循善誘,去「教育」對方。
2011年成立於東京的Goodpatch Inc.,繼德國柏林之後,在台北成立第二個海外據點Goodpatch Taiwan,一方面加速拓展設計原型(Prototyping)工具「Prott」以及陸續開發的自有產品,二方面也將開展設計委託業務。
透過「阿里雲」大數據技術,可以做到 每天1小時重新計算1次。這樣龐大的數據運用,甚至能夠預測颱風路徑,以及交通路況。「兩週前我們在廣州市完成了全球第一個全球成功案例,就是用互聯網數據管控信號燈,讓這地方的壅塞度成功下降了2%。」
為什麼要跨足實體店面的設計?McKinsey 的研究報告指出,有 50% 的購買是源自口碑的影響,而口碑的來源有 80% 是來自直接互動下的體驗。所以如果想要創造獨特的體驗、在顧客心中建立獨特的品牌形象,如何創造線上線下一致的優良體驗,便成為極重要的課題。
最後一場演講,是由釋傳觀法師主講 Emptying Ourselves。聽完整場演講後,我只有一個心得:只要注重使用者經驗的,不管在那個職業,都可以成功。一個和尚,從一碗叻沙(新加坡咖哩),講到人和世界的關係,到自我建構,到無我,每一個轉折,都是順著思考,順著需求。UX 相關的聚會,難道一定只能請到大師嗎?不是相關領域的就不能受邀請嗎?主題比較重要還是內容比較重要?
因此透過一個服務的中介者,如同扮演服務價值傳遞雙方的橋樑,如此一來,不僅不會加重服務人員負擔,反而讓他們能透過外力的協助,更確實執行前場服務任務,坐收專業分工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