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醫療

聊天機器人在設計初期的時候,單單外表,就朝著不追求完美去設計。按照醫美比例去設計的臉感覺不太真實,於是從外在圖像到內裡服務,都盡量朝向「人」的感覺去做。他說:「如果我想要讓聊天機器人在互動上感覺更像人,是不是也可以朝著不要追求完美的原則來設計?問題是,人們可以承受多少的不完美?」

Read More

我在場域觀察中,早產兒父母的衛教資訊雖然充足,但是爸爸媽媽出院前能夠聽進去的真的很少,即使有專業的醫生叮嚀,但是早產兒父母資訊管道真的太多,最後我發現,能夠一次聽進去的資訊,並不是因為內容清楚有公信力,而是這個資訊是誰給的。只有同是早產兒父母的資訊,才有聽一次馬上接受的魔力。

Read More

梅約院徽是由三個盾牌所組成,代表著梅約的三個使命:臨床、教育、研究,三者整合,以提供每一個病人最好的照護。梅約診所跟其他醫院最大的不同,就是醫生都領有固定薪水,不用拼病人量,也不用為了做業績而給病人開很貴的藥、做不需要的療程。從 150 年前開始,跨專科的全人整合醫療就成為梅約的優良傳統。

Read More

我們帶著《創意自信帶來力量》Creative Confidence 一書去史丹佛大學 d.School 去和大衛凱利請益。凱利期許我們要「堅持創新(Keep on Innovating)」。在這條不容易的創業路上,我們會步步踏實,漸漸推動這個醫療創新的巨石。我們期待讓醫療體系中的所有人 — 醫生、護士、病人、家屬、醫管,都知道什麼是設計思考,把 Design Thinking 變成 Design Doing,讓人人都成為最棒的創新者,大家一起來,把醫療轉型為健康!

Read More

波特認為,數十年來,醫療照護體系都在錯誤的層次上競爭,例如提計畫、爭點數、省成本,但真正具競爭力之處應是醫師診斷、治療,以及預防疾病及其後續併發症。然而,在現代的醫療體系中,卻瘋狂追逐議價能力及轉移成本的零和競爭,而非為病人創造價值。所以 ICHOM 主張要有一套全球通行的醫療服務品質標準,既衡量各病症治療結果,又提供良性競爭參考。

Read More

台灣 40-65 歲的先驅消費者中,最重視的科技項目中,前三大為廚房烹調協助、生理偵測設備、友善長者的移動工具。而在生理偵測設備部分,除了量血壓、量心跳更為隨身之外,對消費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成為救命通報發訊站」,為自己保命;「如何預警」,讓自己遠離危機;「如何保有醫生判斷所需的記錄內容」,讓診斷更準。

Read More

Outcome Health 將提供給病患的醫藥資訊提升為整理過的智慧,所以病患喜歡它,醫生歡迎它。然後Outcome Health 又將與醫生及病患經由互動所蒐集到的大數據賣給藥廠、醫療器材商、保險業及照護業者,讓他們在發展產品時有明確的方向,大幅節省研發成本,也幫助未來產品的成功,所以業者當然也樂意付錢購買。

Read More

在醫院給付醫療費用,需要付錢的人,不一定是病友,有可能是保險公司、健保、勞保、或是肇事人。代墊款項的壓力與風險,因為應支付人不同,產生不同的需求情境,不同的需求情境,衍生不同的費用申請流程,如果可以直接從付費易用性改善,由後台直接解決這個問題,這個需求就搭上了價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