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龍吟研論
生理量測設備商機
在 2014~2016 年龍吟研究中發現,台灣 40~65 歲的先驅消費者中,最重視的科技項目中,前三大為廚房烹調協助、生理偵測設備、友善長者的移動工具。而在生理偵測設備部分,除了量血壓、量心跳更為隨身之外,對消費者而言,更重要的是:
- 如何成為「救命通報發訊站」,為自己保命。
- 如何「預警」,讓自己遠離危機。
- 如何「保有醫生判斷所需的記錄內容」,讓診斷更準。
生理數據 是與醫生溝通的媒介
在2014及2015年的健康研究中,可以發現比較會認真量測心跳、血壓者,可以分為兩個目標,其一為遵循醫生建議,並作為給醫生追蹤用的數據資訊;其二則是追本溯源,自主尋找身體不適的原因。由於心跳、血壓是兩個與疾病密切相關的生理指標,若有心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醫生大多會請病患回家量測。就如 52 歲的周先生所說:「會開始量血壓是因為我當初眩暈的很厲害,我懷疑是中風,去看了醫生後,醫生叫我早上晚上都要量。」而 51 歲的陳小姐則提到:「我固定早上在客廳量一下,做個紀錄。就是讓自己知道一下狀況,因為如果因為我會血壓偏高。如果我今天有發生什麼異常狀況,這個東西就是要給醫生做參考的。」對遵循醫生建議者而言,如果量測出來的數據,醫生沒有時間解讀,或是醫生不認可數據的可靠程度,量測也就沒有意義。反之,醫生若願意看,量測就是必要且重要的事了。
生理數據 是自主保健的基礎
除了量給醫生看之外,有的人則更進階到給自己看,認為唯有做到自我評估,方能做到「從生活中根本改善」及「疾病預防」。例如 50 歲的陳小姐提到:「我要抓出是什麼因素影響我的血壓上升或下降、心跳脈搏。既然紀錄,我就要瞭解數據之間關連的情形。血壓升高的時候身體會有什麼情況,環境變化的時候,有沒有影響到血壓跟心跳脈搏,把自己當實驗室。 52 歲的周先生表示:「不舒服會量脈搏,一次量十秒鐘去測,再乘以六,就知道你一分鐘的心跳大概多少。如果你覺得脈搏跳得很快,那看是什麼情況,如果你剛剛爬過樓梯,那一定跳得很快嘛,或者你有些事情很激動的時候,跳得會很快,那讓我自己冷靜下來。感覺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覺得頭好痛,身體怎麼這麼疲累,就測個脈搏,看看身體有沒有什麼狀況。」
生理數據 是救命警訊
不論消費者量測是要給醫生看或是給自己看,背後都有一個最核心的需求,那就是「救命預警」。給醫生看,是讓醫生看看究竟長期趨勢下來,是否有日趨危險的態勢,或是日趨平穩,提供醫生更多資訊,讓診斷能更切合實際狀況,不誤判。給自己看,則是讓自己平時就能好好把關,即使有突發狀況-快暈倒等-都能即早發現。例如,54 歲的李小姐說到:「當你血壓飆高的時候,其實你自己身體會有一些感覺。可是你還是要知道你的值在哪裡,像一百八那很危險欸,就特別注意你那個值到底多高。」
52 歲的周先生則不只要在家量,更想隨身量:「你不要以為頭痛、頭暈了,你才會高血壓。有些人沒有頭痛頭暈,一樣血壓就在高。我現在就在思考,那我是不是要買一個隨身的血壓計。我在家裡,平均一個禮拜至少量個三次。…(雖然)我沒有頭痛。在家裡你看電視也在那閒著沒事嘛,那偶爾拿過來量一下。我知道我自己血壓是正常的或著不太正常,這是對自己的負責嘛。」
期待「即時即早」發現生理危機的量測設備
面對既有的生理量測設備,消費者的四大痛點為:
一、「無法經常性進行醫療級檢驗,期待能有小規模的體檢,可以更頻繁地檢測,甚至居家檢測,讓自己有疑慮時,透過檢測即早安心或即早就醫」。就如 52 歲莊先生所說:「可以三個月做一次或者一個月就做一次在家體檢。你方便了嘛,就不用每個月跑醫院。很多疾病越早發現越好,你越早發現不就是治癒的機率越高,那為什麼有些東西沒有辦法越早發現,那就是因為不方便嘛,有些工作忙啊,有些人懶得去醫院啊,等到發現時候已經都慢了,如果你家裡有這些健康管理工具,應該都可以很快發現。…例如你在家就可以大小便都可以化驗,一台機器就搞定了。有問題再去醫院嘛。沒問題就自己掌控。甚至可以做全家檢查。」
二、「只有數據,不知道後續因應措施。期待有建議。」56 歲高先生:「像穿戴式的,控制身體狀況,設定有糖尿病,什麼東西不能吃,記錄在上面,然後有用到(不能吃的東西),它會顯示警告。就不會無形中再刻意去吃不能吃的東西」
三、「無法自己判讀數據的緊急性,希望能即時將危險數值及圖片傳送給醫生即時判斷」。46 歲張先生提到:「如果裝置可以偵測我們的心跳、血壓、體溫、呼吸,甚至我們跑去了哪些地方。然後,當我心律不整時,立刻就把這個資料傳給醫生,那醫生就會叫我明天去看他,他看到我的心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是不是要動手術,還是要怎樣。」
四、「缺少緊急通報,期待監測到有危急情況可以通報醫院送醫。」63 歲的葉先生說:「我的觀念是不和女兒女婿住在一起。不住在一起怎麼辦,要有人去陪你聊天,死了老婆有個女機器人。死了老公有男機器人,那它每天一樣會跟你講話,或是它會監測你,你最近身體住況不好你要去看醫生,甚至把這醫療資訊傳給醫院,醫院救護車就來了。」
從「預防性的健檢」、「平日保養」,到「緊急診斷」與「即時送醫」皆有待生理量測設備的配合與支援,讓健康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