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X 2018 實踐場 從阿里、旋轉拍賣到創新工場 新時代設計師的定位與發展

0

文/ Joy

MIX 2018 創新設計年會 5 月 3 日下午,位於實踐大學的校園場講座「從阿里、旋轉拍賣到創新工場 新時代設計師的定位與發展」揭開年會序幕。主持人、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唐玄輝教授表示,MIX 創新設計年會主要是由一群設計用戶體驗圈的「中年大叔們」發起的活動,希望把經驗和知識帶給學生朋友。「新的設計時代開始來臨,設計的本質出現變化,設計師的角色產生什麼變化呢? 」近年來設計公司相繼被商業顧問公司併購,最近幾間新創公司,更是「設計本身就在公司的血液裡」。

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 別怕手弄髒

旋轉拍賣資深產品設計師林奕岑 Diona 介紹「敏捷創意組織該有的角色—產品設計師」,從 Diona 的分享就可以看出她對產品設計,以及對問題解決、研究的熱情。唐老師向大家介紹,Diona 從台科大 DITL 畢業,從求學時期就很積極,曾經到美國西門子實習,第一份工作還是主動聯繫公司 CEO 得到的。

Diona 一開始藉由前幾週 Uigathering 公佈的「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產業與工作者調查結果」,來詢問台下的學生們,現場想成為研究員、互動設計師的觀眾不少,想成為產品經理不到五位。Diona 發現,這幾年台灣卻很少產品設計師,可是在國外的公司,開始很少查到 UI、UX 相關職稱的職缺,很多相關的職缺名稱是 Product designer。這是啟發她今天想分享的發現:「為什麼這些公司不聘 UI、UX designer 了呢?」她介紹產品設計師的工作內容,以及曾經在 honestbee 和旋轉拍賣的經驗,透過問題發現、設計發想、解決方案、驗證、檢視結果…,如此的流程,解決一個又一個用戶的問題。「一個(數位)產品設計師,能夠識別真正的問題,提供最佳解決方案,並將其推向市場。」

她也公開了自己的 google calendar,來介紹產品設計師的工作內容及時程安排,包含思考、會議、用戶研究、設計…等。一整季會經歷六個 sprint,會議除了每天的小組 15 分鐘站立會議,每週的 30 分鐘產品團隊週會,還有每月飛回台灣與台灣工程團隊合作。要做的研究包含涵蓋了用戶研究、使用性測試、數據分析,公司會有數據庫讓每個員工都可以查資料,方便大家去探索、驗證問題。

Diona 認為,「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想清楚要解決什麼問題,再來分配設計時間,比花很多時間設計來的重要。」她也鼓勵在場同學,要找到你所熱愛的事情,了解自己,主動學習,不要怕犯錯。

擁抱智時代 重新思考設計師價值

兩位來自台灣的阿里巴巴資深用戶體驗設計師陳耀軒、林冠芠的講題則是「擁抱變化 – 智時代新設計」。同時身為 UX 四神湯共同創辦人之一的陳耀軒 Nathan,先以介紹世界觀的方式,帶大家了解 AI 對於用戶體驗的發展方向。從歷史發展帶大家了解典範轉移,從工業革命、網際網路時代到現在可以被稱作人工智能革命,來看設計問題的典範轉移。工業經濟主要重視規則邏輯表達,知識經濟運用機率模型表達,人本經濟需要深度學習深化。

Nathan 認為,個人化、自然化、數據化是 AI 時代用戶體驗的三大要素。其中自然化指的是,以往人們與科技互動,說跟聽比較少用到,「智時代」希望人們結合視覺、語音、空間,自然地運用五感、甚至是腦波來與科技互動。人工智能時代,想像力可以無限擴展。現在,甚至可以利用機器設計字體,半年就發佈一套新字體。

Nathan 在阿里巴巴主要的負責專案是智能音箱,他提到,其實,語音用戶體驗已經開始運用在生活中。已經有 KTV 能夠用語音點歌!不需要翻歌本、一個一個數字輸入。Nathan 解釋語音體驗設計師的工作,「是需要去了解用戶的語音表達背後的意圖,再去設計語音反饋。」

在剛接觸 UX 領域時,曾有前輩對他說:「如果你想成為 UX Designer,首先你該學的是怎麼設計自己,你要想像每個明年、每個三年、每個五年,甚至最終你的職業生涯會成為的樣子。」這段話對他影響很大,Nathan 現場也把這段話,送給現場的同學們,鼓勵大家多了解自己,也主動去學習還不足的事物。

冠芠在阿里巴巴加入智能音箱團隊之前,負責的是電商前台、後台設計。冠芠清晰地介紹當時她利用 AI 促成的「內容展示升級」。用戶研究從消費者端到商家,他們發現,電商時代,許多商家聘請的設計人員竟然只有做美工,重複套圖、乏味、無挑戰性、無進步空間;而有些商家又不熟悉圖片製作。團隊就利用 AI 為商家開發設計工具,只要匯入簡單幾張靜態圖片,系統就自動產生全景圖、動圖,甚至美妝產品還呈現妝前妝後的效果,商品圖片更吸引人,商品成交轉化率也增加了!

除了為商家後台創造富媒體工具,阿里巴巴還設計具備學習能力的服務型軟體,識別圖片細節和產品資訊,圖片與文字可以以具備基礎美學的形式自動配對在符合的框格中,並快速大量製作產品資訊圖文頁面。「當基礎的審美可被量產化,設計師要用獨特性的眼光看事情,去解決用戶的問題。」

在加入智能音箱團隊之後,冠芠接觸到多模態交互設計,所以特別關注認知負荷。模態,是指讓五感接收的表意、表達。她舉了台北捷運站的例子,捷運站透過文字站名、燈效警示,還有不同站有不同背景音樂,和諧地將信息疊加上去。

根據信息處理理論,人們在場域中完成每個任務的心智資源是有限的。冠芠介紹在設計智能音箱,為了克服認知負荷的問題,「加上時間這個維度,是很好的解決方式」。讓使用者在時間軸上不同的時間區段,分別完成不同的任務。

講者對學生的鼓勵:主動學習!

台下有些觀眾對未來感到焦慮,另外也有同學問,非設計科系出身,對問題解決有興趣,怎麼進入用戶體驗這個領域?

冠芠:其實阿里巴巴看新人看的是潛力,自己回去看到學弟妹們反而才感到焦慮,因為對台灣的設計教育有點緊張!老師們教得很好,但出去工作後,發現學校所學和業界所要的有斷層,例如,學校比較少提到互聯網時代需要的設計。在公司,資訊吸收量大量且快速,但是在面試台灣學生的時候,發現台灣學生這方面比較不足。所以,建議大家主動學習!老闆對於不同求學背景的設計師給的定位會不一樣,提案的時候,更注重邏輯,設計師本身的定位就可以有差異,不用擔心自己會不會處於劣勢。

Diona:設計思考是當初在學校裡學到覺得最有價值的,「重要的是對人的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優勢,是能夠快速將想法和解決方法具體化,也想多學一些工程相關的東西,所以也有去學 coding。心理學、人類學,也都是可以多了解的領域。最近公司也在招收新人,主要看的是學習能力,鼓勵大家在演講時提到的,「學習把手弄髒!」學校很多科系都要求實習,到業界學習會更貼近現場。

Nathan:很多事情都可以目標導向。感到焦慮只是過程,後面會感受到更大焦慮(笑)至於求學背景,量化研究可能工科出身的同學是有優勢的,質性的設計和研究可能設計本科比較有優勢。

得到啟發 期待未來

台科大大三的莊同學和練同學都覺得 Diona 的分享難易度適中,適合學生來聽,「也覺得她很勇敢、有衝勁!」聽完以後,更有動力想要去做之前已經想很久的事,「像是和同學下課後去進修英文!」台大生傳四年級的曾同學則表示,平常已經對用戶體驗有基本認識,但是在學校不了解公司實際進行使用者經驗相關工作的細節,聽了阿里巴巴和旋轉拍賣的經驗分享,了解到許多實務執行細節。原本擔心自己的「雜學」會影響出路,聽了講座,再加上近期聽過其他前輩們的經驗分享,增添不少信心。台大國企四年級的楊同學也平常在學校有學行銷研究相關知識,參加這場講座以後,更期待未來出社會的發展了,期待可以有更多與用戶體驗、設計相關的實作經驗!

Sha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