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訪談

陳宜秀加入以後負責 UX 和人因工程團隊,與工業設計和眾多工程團隊合作,開發出 one-X deskphone,不僅替 Avaya 拿回部分市佔率,更奪下2006年德國 iF 設計獎。這個系列的桌上型電話機,包括台灣,出現在全球許多地方,而且無論後面如何改朝換代,都沒有脫離原來的平台架構,非常難得。「當我看到自己設計過的電話出現在 Google 總部、華盛頓大學、北京的萬豪酒店、西雅圖的政府單位、玉山銀行、日劇……都會忍不住微笑。」

Read More

研究員的主要工作是去分析用戶的特質與需求。但是,懂得分析自己並且掌握自己的特質也是一名好的研究員需要具備的能力。好的研究員會在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行為、表情與外貌對於受訪者的影響後,觀察受訪者的反應與情緒,並在訪談中調整自己呈現出來的性格,最終在每一場訪談時都能「演」出一個能讓人放鬆的研究員。在接下來的文章中,筆者也會分享自身或其他研究員依據個人特色來調整訪談氛圍或技巧的經驗。

Read More

雖然說是研究規劃,但是最好連測試也一起規劃進去。在每一個好設計產出的過程中,總是會伴隨著研究與驗證。幾乎所有的工具或方法都可以用在前期研究也可以用在後期作為驗證的手段。因此如何合理的搭配各式各樣的工具與方法,在有限的時間與經費下將工具或方法的效益最大化,是衝出去訪談前最重要的事情。

Read More

若你是在新創公司,或是公司預算不多卻也想完成研究,到底要怎麼樣去找到這些受訪者呢?市調公司的招募方案動輒數萬元,在預算不夠的時候充滿研究熱情的你該如何完成呢?

Read More

謊話人人都會講,並不表示說了謊的受訪者就不是個好受訪者;只要小心分析,還是能夠從中得到 insight,我們需要盡快處理的,是那群拙劣的、只為了賺錢或禮品而來的人,那些可能會讓你的研究結果有重大偏誤的人。

Read More

邀請人們來訪談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想了解他們,而不是灌輸我們的價值觀到他們的身上,在「身為高血壓患者」這一點上,他們才是專家,是我們需要請教學習理解的對象。每一個特殊的行為模式都是深掘使用者內心的契機,比起教育使用者,試圖讓他「走向正軌」,擺脫你的專業以「人」的角度去看事情,才是真正的同理心。

Read More

即使「人本心理學」與「同理心」能夠作為對團隊合作與設計操作有所幫助的知識,或是法則,但其效益遠不及設計師將之當成是一種自我能力的鍛鍊,即是「致力去發現平常我們視而不見的『事實』」。如此看來,史蒂夫 · 賈伯斯(Steve Jobs)那句被誤會至今的名言:「大多數的情況下,人們不知道他們要的是什麼,直到你把東西展示在他們眼前。」( A lot of times , 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until you show it to them.)正是「同理心」的通則:即是「觀察」永遠在「詢問」之前,而不是讓設計師用以迴避用戶研究的藉口。

Read More

很多訪談的問題都是在現場才會提出,順著受訪者回饋的內容,將會有很多切入的角度,一個人找到的切入角度有限,兩個人就不一樣了,我們常常可以從夥伴的提問中,想到更深入的切入點,這種感覺就很像夥伴開車載你,開著開著,路漸漸熟悉了,你就可以提醒他,如果路漸漸不熟悉,就換你開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