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才在VIDE粉絲團分享過懷舊達人張哲生拍的「悠遊卡公共電話」,前天晚上V編晚飯後,經過台北捷運善導寺站旁、華山市場附近的小七,就碰上一個媽媽在打,基於好奇,在她後面拍幾張。
拍完要走,沒想到媽媽轉身看到我,有點苦惱地說:「這個電話不能用。」
▲ 拍照中,小七裡的老伯可能以為我是可疑份子。
▲ 她認為電話不能用。
「這是新的咧。」我說。
幫忙一起東看看西摸摸,請她給我悠遊卡,放進去以後,確實沒聲音;再用力一點,像以前用電話卡那樣聽到「卡」一聲,就OK了。
「可以了。」我跟她說,她有點訝異。
「以後要用力一點。」
接過話筒,她聽到可以撥的聲音,笑了。
直接撥打 0939xxxxxx。應該是常打的號碼才這麼順,連小抄都沒有。
▲ 可以用了,繼續打。
至於「這個電話不能用」怎麼回事?
我猜關鍵在「悠遊卡」。
一般用悠遊卡的慣性動作是「感應」,連帶會認為悠遊卡公共電話也是把卡片放進去就能感應,沒想並不會,而是得像以前一樣,再往裡用力一點「卡」進去才行。
電話機已經做出來,大概不能改了,如果以後還要做下一批,不曉得可不可以這樣做:
參考悠遊卡加值機,設個直立插槽,方便卡片感應,又不會在開放空間被手碰到或被風吹跑,同步與捷運的使用經驗,提高使用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