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於新手 PM 而言,使用者是個相對模糊的詞,而且在思維 mindset 上要有非常大的轉變。因此我在訓練新手產品經理時,會建議他們從最簡單的 IA 架構著手:去拆解市面上知名的網站 APP,從中學習架構邏輯、UX 與流程設計,以及功能比較等。
Browsing: 資訊架構
MIX 2018 結束後,感謝參與大會的夥伴們陸續分享個人的筆記與心得,以下是 VIDE 整理的心得文章
MIX 2018 為期兩天的論壇,由開幕的 UiGathering 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 理事長 陳啟亮針對台灣使用者經驗產業分析拉開序幕,緊接著資訊架構學教父 Louis Rosenfeld 和來自香港 Isobar 的 Experience Design Director 余慧丰(Alfreda Yu)兩位的重量級分享,短短的上午就如同經歷一場國際洗禮。
透過奠基於 IA 的企業 UX,有助統一接收、理解與回應各種資訊,促進跨部門整合,降低本位主義帶來的溝通障礙。他說 5 年前發起之初,本來還有點猶豫,沒想到過沒多久,反而是企業客戶主動來問可以怎麼導入,讓他信心大增。他知道這一腳踩進去,涉及企業文化變革,至少花上 5~10 年才看得出點效果,然能跟著 IA 與時俱進,比什麼都重要。他說,20 多年做下來的原動力,一來是想證明圖書資訊學在這個資訊爆炸時代,絕對會更重要,二來是從自身做起,希望圖資人要保持自信,「It’s my mission!」
AI 不但在開發的過程中需要人類智慧的判斷,在應用 AI 到現有環境中同樣需要專業的協助,而最適合的角色當然就是 UX 了。在應用 AI 於各種場景中時,UX 的專業能挖掘並整合所有考量,不管是研究、資訊架構、流程、介面等,使用者經驗都能幫助人工智慧更能發揮其價值。
想了幾個熟悉的事物來類比「資訊架構」,覺得攝影「對焦~測光」約莫可以比擬。不是構圖,是對焦~測光。因為有了這一段,構圖才能被清楚看見,進而產生意義。否則任憑你構圖再絕妙、timing再準確、麻豆再正點,也是枉然。
文 / Hans Shih (UX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