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酪農業4大痛點,鮮乳坊這樣募資600萬

0

文/陳薪智

2015年眾多食安假貨事件延燒到鮮乳產業,有一群人不滿通路平台被少數品牌壟斷,決定用網路募資形式,打造一個酪農、消費者雙贏的平臺,他們是3位年輕人共同創辦的社會企業—鮮乳坊

milk_20160723_1

其中,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郭哲佑,加入鮮乳坊前在大學時就開始接觸社會企業,畢業後更積極走入業界,創辦17support(現改名為社企一起幫)協助幫助小農做網路銷售。這位不到30歲的營運長,如何肩負鮮乳訪這一年營運?又有哪些酸甜苦辣?

milk_20160723_2
▲鮮乳坊同創辦人暨營運長郭哲佑(圖片來源:陳薪智攝)

大學展現生意頭腦,社會企業成生命出口

談起會進入社會企業,郭哲佑說大學時就開始嘗試創業,開過補習班、賣過網路虛擬寶物,風光時一個月可以賺3萬,年輕的意氣風發,狠狠地摔了一跤,大三某次投資賠光所有積蓄,人生最大低潮讓他出國沉澱思緒。

這次的出走是生活轉機,也是生命的契機。郭哲佑到雲南昆明靜靜觀察喧囂城市的轉角,竟隱藏不為人知的貧困村落,整村1200多位居民要共用3間廁所;這裡的家庭平均一個月只賺8,000塊台幣;一個小飯糰是小孩一天的食物來源。這些景象深深震撼郭哲佑,他開始思考人生除了賺錢還可以做哪些事?於是,他回台灣後開始研究社會企業,如何兼顧獲利和社會公益。

郭哲佑回到校園,和輔大11位同學組成公益消費聯盟,希望在校園內開一間商店,引進公益組織、有機無毒小農的商品,藉由實體店改變校園師生的消費習慣。甚至舉辦一系列校園市集、影展、小攤販推廣社會企業概念。

畢業後進入職場,郭哲佑延續自己對社會企業的熱愛,加入CEO協會,一方面辦理台灣VEF高峰論壇,觀察大型營利企業如何落實社會責任;另一方面舉辦「CITA改善台灣農業個案競賽」,在雲林農村待了半年拜訪百位農民,具體觀察小農經營困境。後來接到勞動部專案計畫,找來過去輔大同學創辦17 support,協助農民實體商店網路化,消費者只要透過平台就能看到農民故事、產品,下單後就能收到產地直接出貨的商品。

社企路從小農到酪農,台灣酪農業4大危機

2015年初17 support的資金補助計畫結束他開始思考自己職場下一步,當時剛好有機會認識鮮乳訪另一創辦人龔建嘉獸醫師,當時原本只為了引介社企領域的金流、物流公司及創業人脈,沒想到卻種下兩人一起改變台灣酪農產業的種子。

台灣酪農產業目前面臨4大問題:

  1. 鮮乳品質不一
  2. 大動物獸醫人才斷層
  3. 收費機制不合理/酪農常處弱勢位置
  4. 市場產品種類無法分辨

郭哲佑解釋,鮮乳品質不一指的是鮮乳其實跟農產品一樣,隨產地、季節、牛隻差異,鮮乳口感也會不同,但為何大品牌的鮮乳,一年四季口感大同小異?原因是鮮乳品牌靠收購多家酪農維持乳源,為了讓味道記憶相同,使用人工技術達到風味標準化。

酪農產業另一問題是酪農工時長,根據統計1990年台灣酪農戶數為1,113家,到2015年只剩一半546家,平均每年關閉30個牧場。原因為何?25年來玉米、豆類價格飆漲120%,生乳收購價格只調高5塊錢台幣,成本、售價不成比例導致酪農生存數大幅減低。

milk_20160723_3
▲台灣酪農戶數近25年不斷下降(圖片來源:郭哲佑提供)

第三個問題則是大動物獸醫斷層嚴重,郭哲佑提及台灣目前發放5,000張獸醫執照,大動物獸醫目前約35位獸醫(乳牛約25位),大動物獸醫師跟乳牛數比例是1:5000,國際平均是1:1000。目前台灣數字不斷上修,現在每年培養約0.8位大動物獸醫師,但退休醫生是一位以上,獸醫師供需不等情況,缺乏人力投入醫療,自然無法帶動酪農產業。

最後則是市場產品種類名稱眾多,消費者很難分辨文字與產品實際內容。

名稱 定義
生乳 從健康乳牛擠出來,未滅菌加工狀態。
鮮乳 生乳滅菌後,未做成分調整。
保久乳 透過高溫、高壓技術可常溫保存,但過程造成營養流失,口感也會不同。
調味乳 50%乳製品做成,另50%原料因產品而異,可能是奶粉、水或其他調味料組成
牛奶/牛乳 沒有被明確定義,所有乳製品皆可被稱為牛奶,所以有些市面上是牛奶名稱,但原料其實可能是保久乳而非鮮乳。

 

第一瓶群眾募資牛奶:鮮乳坊

面對酪農業的困境,鮮乳坊營運概念就是要解決上述問題。鮮乳坊成為消費者跟酪農之間的橋樑,其運作模式為:鮮乳坊找飼養管理優良的酪農牧場→產出生乳→送交合格的代工廠製作滅菌、裝瓶→消費者在網路、實體店訂購→鮮乳坊自建物流系統,宅配直送地點→完成每一次公平交易。

milk_20160723_4
▲鮮乳坊進行第二次群眾募資,推出小瓶裝(圖片來源:陳薪智攝)

2015年第一次做群眾募資,募得新台幣608萬、獲得4,994張訂單。募資的訂單維持經營期前三個月,這段時間鮮乳坊積極開拓其他通路,異業合作像是藥局、健身房、補習班、地瓜店,甚至微風超市、上引水產都願意提供鮮乳坊上架。目前營收比例,B2C營收3成、B2B非典型通路4成,典型通路(例如安永鮮物、天和鮮物)3成。通路合作能在短期內開花結果,也是鮮乳坊懂得深化社會企業特質,強調食品安全和人的溫度。

經過一年經營,鮮乳坊網路販售累積15,000位會員,每周網路訂購宅配出貨約3,000罐,再加上實體通路購買,目前一個月出貨7萬罐,跟起初募資出貨數相比,成長約3倍多。而近期完成第二次群眾募資,本次主打小罐裝出貨,讓家庭用戶攜帶方便。合作牧場第一代是彰化豐樂牧場,本次則和雲林崙背嘉明牧場合作,品牌設計也同步做改版與品牌設計師聶永真合作,提升鮮乳包裝質感。

回憶起這一年的成果,郭哲佑認為鮮乳坊走出過往鮮乳品牌的不同策略。在跟消費者溝通時,專注環繞在4件事情:

1. 純淨為美:鮮乳坊跟單一牧場合作,收購A級牛乳產製單一乳源、只殺菌、做均質化物理工程,不做成分添加。乳牛通常會有4大疾病:繁殖障礙、消化道疾病、乳房炎、蹄病,一般牧場的牛隻總淘汰率約為20~25%,鮮乳坊合作的牧場為14.9%。

2. 公平交易:依據「生乳價格評議委員會」的價格,再加15~25%,依季節區分定為收購價。提升前端的品質管理,從飼料、用藥、生產環節,每一隻乳牛裝配電子化設備,牛隻走路步數、作息、生理數據反應皆傳送到雲端,酪農馬上可以知道每一隻牛的健康狀況,減少後端加工成本。

milk_20160723_5
▲鮮乳坊不僅做好溯源管理,對品質檢驗更不馬虎(圖片來源:陳薪智攝)

3.產業永續:公司盈餘拿20%成立大動物獸醫師的教育基金,畢業後的獸醫師直接在產地工作、實習。另外,消費者喝到的鮮乳是經過四次檢驗,從牧場抽乳、加工前、加工後到成品定期檢驗,

4.品牌聯名:把酪農名稱貼在瓶罐上,讓酪農為自己的牛奶負責,未來甚至希望在包裝上印製檢驗報告書數據QRcode,透明公開讓消費者掃描知道喝下的生乳內容。

本文授權來源:DGcovery看見數位

milk_20160723_6作者:陳薪智
雜食性格,求學階段受文學、社會學洗禮,記者生涯跑過科技、電商、網路行銷,希望整合採編、行銷能力,讓更多人愛上閱讀。


VIDE 創誌專注UX理論、趨勢、研究洞察與應用案例,歡迎分享並參與討論。即刻加入 VIDE 粉絲頁:https://facebook.com/videmedia/,了解UX應用最新動態!

Sha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