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準備好面對高齡化社會了嗎?

0

一般人都會經歷老化,行為及感官能力也會隨著年齡而逐漸退化,最終可能會面臨到失去行走能力的狀況。

 

文 / 余虹儀 (台灣互動設計協會理事)

一般人都會經歷老化,逐漸行動不便。

 

根據內政部人口結構統計資料顯示,台灣自1993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2011年底,65歲以上老人已達10.9%。因此,看似屬於弱勢或少數的身障者與高齡者,在未來將會變成「絕大多數」。人口老化帶來的影響,早已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了。

大醫院的愛心窗口,以 85歲以上長者或行動不便者為服務對象。

 

台灣高鐵在服務櫃台放置了放大鏡及老花眼鏡,供旅客使用。

 

服務與措施需調整

事實上,高齡化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多,相關單位已不得不調整一些服務或措施。例如,許多先進國家都已將退休年齡延長,不僅可以減少社福負擔,還能避免勞動人口快速流失。再看看各大醫院的掛號愛心窗口,不以65歲以上的老年人,而是 70-85歲以上的老年人為服務對象。有些機關行號的櫃台,為了提升服務品質,還會設置放大鏡或老花眼鏡,讓有需要的民眾方便使用。

高齡化社會來臨,有博愛座乘坐需求的乘客日漸增加。

 

低底盤公車方便輪椅使用者及長者上下車。

 

只有無障礙設施是不夠的

現今的公共環境大多具備無障礙設計,但年長者日漸增加,僅以無障礙設施來因應,絕對是不夠的。必須考量到老年人的身心狀態,進行相關設施與服務的改善,才能讓更多人的老年生活保有自由與尊嚴。例如,低底盤公車方便輪椅使用者、長者及行動不便的旅客上下車。而常搭乘公車的旅客,應該不難發現,公車上的博愛座比例持續在增加,有些公車上的博愛座座椅甚至超過半數。也許未來的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可以不用設置博愛座,因為有博愛座乘坐需求的乘客可能超過2/3了。

台北捷運提供電扶梯的出口資訊,讓有需要的旅客方便使用。

 

高齡化社會的交通安全的確很重要,特別是長者經常會以步行當運動,外出也經常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因此,在候車站設置停車鈕,讓長者不致於來不及起身或招手而錯過公車;調整行人穿越道的秒數,增加緩衝時間;增加騎樓鋪面和斑馬線的防滑效果,都可增加長者通行方面的安全性。

有些設施與服務是短時間內就能做到,有些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方可改善,但在過渡期間仍有些措施可以因應。例如,目前有些捷運站並非兩側出入口都有電梯或電扶梯,但可透過出入口的明顯標示,讓有需要的旅客可以獲得資訊。透過樓梯、電扶梯/電梯的設置位置等進行適當的人潮分流也有助於提升使用者移動間的安全及該站的效能等。

日本公共場所常見的波浪狀扶手可提供使用者上下樓的輔助力量。

 

日本的百貨公司或車站,經常可看到欄杆式的暫歇座椅。

 

然而,並非所有樓梯都要以電扶梯取代之。有些設施只需要進行些許改善,對廣大民眾也能有所幫助。例如,樓梯採用波浪狀扶手,便於輔助老年人及些許行動不便的人上下移動,在末端或轉向處的扶手上增加點字,可讓視障者得知方向及乘車重要資訊。此外,老年人普遍步行一小段距離就有休憩需求。在許多公共場所可增設較不佔空間,但對老年人來說非常需要的暫歇設計(欄杆或倚靠形式),以利其短暫休息。

改善應全面啟動,逐項完成

要打造一個高齡友善的環境,不能等待足夠的經費才來執行,也不能只進行硬體設施的改善。像是「友善台北好捷運 APP」有提供出入口資訊,讓有需求的旅客得知哪個出入口有電梯或電扶梯、廁所及哺乳室的位置,甚至可知道無障礙電梯的維修資訊等等,就是一種友善的服務。公共建設的軟、硬體相互搭配與同步提升,才可以讓長者在外活動更加方便與安全。

本文圖文均轉載自: 酷青發聲@Cheers 專欄


訂閱 vide 最新訊息: vide 臉書粉絲頁 http://facebook.com/videmedia

Share.

台灣互動設計協會理事 工業設計背景,平時喜愛觀察。以推廣通用設計為終生理想,透過撰寫部落格、寫稿、演講、授課、帶領工作坊、策劃展覽及研究計畫等多種形式在台灣推動通用設計已十年。著有《愛˙通用設計》一書。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