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Gathering 人物專訪:理論需要實踐,知行合一才能學到真正的用戶體驗 — DITLDESIGN 總監 唐玄輝教授

0

採訪與編輯:張育銓/吳宜駿/鄭文揚

▲ 圖片來源:UiGathering

本文以剛進入或即將進入用戶體驗領域工作者所需培育的能力為核心,訪談在台灣推動用戶體驗多年的唐玄輝教授,希望透過訪談的內容,能讓新進入的工作者在初期能掌握必備的能力,並對於目前台灣的 UX 工作環境能有一定的認知,少走一些彎路。

受訪者簡介:唐玄輝 教授

目前任職:DITLDESIGN 總監、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教授、香港大學 SPACE 中國商業學院客席講師、vide 創誌顧問。

▲ 圖片來源:UiGathering

研究領域:設計思考 & 跨領域合作、人機介面設計實務、情境創意發想、口語分析 & 質化設計研究。

唐老師畢業於雪梨大學建築學院、設計運算與認知研究中心。理論研究與設計實務並重,目前也是台灣設計學會、人機互動學會與 UiGathering 理事。

有多項期刊發表、產學設計案及相關國際活動,並且榮獲許多國內外的設計獎項,包含 Red Dot Communication Design, Best of best and junior prize、IF, CHI SDC Golden Award、Stanford Center on Longevity Design Challenge MIND 1st Prize.等獎項。在設計實務方面,除了積極引進國際設計資源舉辦國際設計營,也執行多項用戶體驗創新與檢測案。其創立的 DITLDESIGN 是台灣培育用戶體驗服務設計創新的重鎮,DITLDESIGN 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實踐工作夢想,改變自己未來」的場域,專注於「用戶體驗服務設計創新」的實務、研究與教學,願景是成為台灣科技創新的資源,產業轉型的觸媒。

提問請問是甚麼樣的動機讓唐老師想投身於 UX 教育?

唐老師:投身於 UX 教育的主要原因是五六年前(或六七年前),發現到台灣有很多工業設計的同學其實表現得很好,可是畢業之後薪水太低了,並且同時間看到產業界對於用戶體驗的需求一直在上升,覺得應該朝向與產業相同的方向去移動,所以才開始去發展用戶體驗。我想這應該也是整個產業的移動剛好到那個程度,因此就往那個地方去移動。

請問老師對於台灣 UX 領域有著甚麼願景?

唐老師:坦白說我對目前台灣 UX 領域的願景有小小堪慮,為什麼堪慮?因為基本上用戶體驗跟設計兩者都很重要,但它們都必須依附在有創新的公司上面,單純的用戶體驗研究員或設計師是沒辦法獨立活下來的。

以整體環境來說,台灣最近這幾年發生了蠻多事情,主要的創新公司正在慢慢消失;另一方面,例如金融業現在會額外釋出一些用戶體驗的工作職缺,甚至物聯網、大數據相關方面也都會有。但就目前來看,比較能支撐的部分還是在金融業,至於傳統的製造業今年的狀況其實不是很好。其實往後的願景我不太知道要怎麼去看,但我認為整個產業要能夠先起來,才有辦法去支撐整個用戶體驗行業的未來。

請問老師,在推動 UX 設計的過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唐老師:台灣用戶體驗領域的氛圍其實是蠻好的,大家都會互相幫忙。另外,產業界與學術界之間的差距沒有想像中的大,特別是在我個人的研究室裡,主要是因為過去的幾年間有很多產業界好朋友的幫忙,所以我認為我們是有辦法把在學校中所做的東西達到現有業界的水準,且具有相當程度的品質一致性,這部分是我比較印象深刻的地方。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以前我們所走的產品設計,在學校裡所教的跟在業界中所碰到的其實會有相當大的落差,主要是因為任何的工業設計都需要公司的資源才能把產品做出來,而用戶體驗的部分,如果我們做的事是在網頁或是 APP 上的話,只要能夠掌握資訊科技,能做的事情就會相當多。

提問:對新手 UX 工作者而言,最重要的三項專業能力是什麼?

唐老師:第一個是要能觀察出 Insights (洞見),意思是能不能從使用者需求中判斷出一些真正有意義的東西。大家都知道要觀察,大家都知道要訪談,可是怎麼樣能夠萃取出真正有意義的觀察結果來,其實這不是所有人都會。

第二個是設計轉化的能力,因為很多人會做調查研究,可是調查研究做完之後轉化不出產品,這個是我覺得蠻有趣的點,也就是說怎麼樣把需求轉化成產品的特性,然後轉化的過程中需要讓創新保持住,而且能讓使用者需求在創新中被滿足

第三個是落地的實踐能力,不論是 UI/UX 或是前後端程式設計,我認為一定要找到自己可以落地轉化的技術,把產品往後完整的走完,因為單純只做調研或只做中間的設計,在未來會比較危險。總而言之,重要的是要知道怎麼樣把開發的流程從頭走到尾,然後怎麼樣把一個東西落地轉化。雖然這三個東西講起來很大,但我認為這三個專業能力都必須要兼顧和培養,或至少要深耕一項專業能力。

想請問老師關於「落地轉化」,可否再多說明一下?

唐老師:簡單來說就是把你的設計做到可以運作。也許你會問說: 「老師,我不會 coding」,但不會 coding 可以找會的人一起做;你要這樣想,不論是要做 app 或是做 web,就必須要想辦法做出來讓它會動,而且是百分之百能運行,這就是落地轉化,只要做過一次,第二次就駕輕就熟了。

如果一直做概念,那永遠都能停留在概念,就無法進入用戶體驗核心的部分,這是非常重要。以前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我們沒辦法做到最後,因為開模具很貴,但 web 跟 app 只要花一些錢或甚至自己願意寫程式,是比較容易做得出來的,也就是說在用戶體驗中,在落地轉化那一塊相對來講比較容易。

進一步來說,我所指的容易是針對資源這部分是相對容易的。你是可以把它做出來的,因此我相當鼓勵設計師自己要去寫程式,然後把落地轉化的部分做完,這樣你才可以真正學到什麼叫做用戶體驗。

新手 UX 工作者在培養能力時,常犯的錯誤有哪些?

唐老師:第一個常犯的錯誤是見樹不見林,也就是說同學們常常都只看一個段落,不管是做 UI、UX 或是做調研,他們沒有辦法看見整個流程;我覺得從 0 到 1,才是真的做用戶體驗的重點。用戶體驗的重點不在於如何把用戶體驗做提升,而是透過用戶體驗可以讓創新被使用者接受,要想辦法能夠看到更高的整體,而不要見樹不見林。

第二個是我發現一般的新手會太執著於方法,並不是說方法不重要,而是必需知道哪種方法怎麼樣使用。簡單來說如果我要做調研,就一定要把答案問到,不管是用什麼方法,這是最重要的底線。要做設計就要把設計做到好、要做實踐就要把它做到真的可以運作,所以用什麼方法都可以,但並不是說按照方法去做就一定能夠得到結果,這是很重要的。

第三個是發覺有很多對於 UX 有興趣的學生,很多只動口而卻沒有動手,雖然上了很多的課程但卻沒有能夠真正有所產出,然而設計不是用講的,設計要想辦法動手做,這是必須要注意的點。

最後是很多用戶體驗的新手,很容易勇氣不足、冒險不足,我想應該要放手去做,想辦法把你的概念去實現出來,不要去想說這個在學校能不能做,或是在產業能不能做,那些其實都不是重點,因為現在沒什麼好問說產業好不好或是學校好不好,簡單來講答案就是大家都不好。如果自己不做那就什麼都沒有。只要真正的去實踐,路就會在那裡。

請問在未來的趨勢中,哪些專業能力會變得更加重要?

唐老師:第一個要能夠自我學習,因為用戶體驗其實持續在移動中,從早期的網路的用戶體驗進而延伸到 APP,甚至是現在我們所以看到的 AR、VR、或是整個服務體驗、服務場域的用戶體驗。整個知識都一直在演進,所以必須要自我學習,學校不太可能有這個快的反應去做這件事情,除非是一些比較特別的單位,因此自我學習非常重要。

第二個是未來跨領域學習變得非常重要,也就是說設計師不能只跟設計師交流,設計師應該要去跟資工或跟商管背景的人去交流什麼是設計,什麼是用戶體驗,這樣才會慢慢的做出一些事情來。

最後一個是現在國際競爭程度很高,基本上我認為在台灣相對來說大家的國際視野比較沒有那麼寬廣,所以要想辦法多去閱讀一些英文或是簡體的資料去擴大自己的視野,因為在台灣大部分看到的資料都太老舊太淺薄了,並且台灣的創新基本上規模都太小,所以你必須要花時間去培養自己的視野,然後看得到全世界,也許你會認為太遙遠,但至少也要看到台灣跟大陸在 UX 方面有哪一些創新的部分。並且試著把自己放在那樣的環境上,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UX 工作者如果想要擔任管理職,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唐老師:如果想要擔任管理職,除了本身個性要合適之外,第一件事情是要知道產品如何可以從 0 到 1 發展出來。第二個是必需要知道如何管理一個人到一百個人團隊,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的事情會變的很重要。第三個要知道如何賺錢,如何從一百塊賺到一萬塊,這樣才有辦法去擔任管理職,也就是說你要知道怎麼做產品、怎麼管人、怎麼賺錢,這些是可以去思考的方向。

請您給新手 UX 工作者一些意見

唐老師:第一個是要理論也要實踐,也就是說不要只是念書或聽演講,也要有實際做案子的經驗,在這兩者之間去做交互才會學到真正的用戶體驗。

第二個要有辨識能力,要能夠知道什麼是好的用戶體驗,什麼是不好的用戶體驗;另外要能夠辨識出比較有價值的知識,因為現在太多人在講 UX 了,所以這個部分要花點時間。

最後一個是如果要從事 UX 相關工作的話,其實 UX 在去年(2016)大概已經走到一個成熟期,成熟期的意思是說新手要找到工作機會已經變得相對來講沒有以前那麼容易,所以你必須要非常認真非常有熱情,才有辦法在這個領域獲得比較好的未來。

:請問老師,如何才能找到好的 UX 工作

唐老師:第一是要有 UX 工作能力,並且要有拿出來可以讓人驚豔的作品集,再來是要有適合做 UX 的個性,為什麼我會說個性呢,其實 UX 這個領域很有趣,它對於個性的要求相對來講比較高,你的個性必須要跟公司相近或吻合,才會比較容易得到你要的工作,像是 yahoo 跟趨勢科技要人就不一樣。有些人有工作能力,也有很好的作品集,可是因為他的個性跟公司比較不合的話結果就會不一樣,這是除了工作能力跟作品集之外的一個重要指標。此外,性格也要正向積極,這並不只是公司的需求而已,因為 UX 需要做訪談,相對來講會更需要。

目前哪些領域對 UX 工作者而言會是個很好的舞台?

唐老師:所有的產業都會用到用戶體驗,進一步來說是用戶體驗在產品上能夠展現得多強,目前看起來比較有前景的是金融業,我覺得金融業還是比較有財力,並且他們可以改善的部分還是蠻多的。

另外理論上還有資通訊產業,為什麼是理論上,因為資通訊產業不一定全部都重視用戶體驗,公司有用戶體驗的人跟重視用戶體驗還是兩件事,但我覺得現在資通訊產業競爭太強了,有好的用戶體驗但價差並不會太大。再者比如 AR、VR 目前沒有人知道該怎麼做,但如果這一塊做起來的話,應該是蠻有價值的。

最後是軟體相關行業,像我們所看到的火車購票系統、報稅系統都很糟,其實可以做得更好,這些都是很好的機會。但相對來講,錢從哪裡來是個問題,就看相關單位會不會肯花這筆錢,我也希望政府能投資源在這一塊上,讓我們政府有更好的用戶體驗進而推動產業發展。

採訪後記:

今年 9 月中旬我們帶著心中的問題與疑惑,造訪臺科大設計系訪問唐玄輝教授。因為未曾真正的見過面,心中不免有一絲緊張。隨著約定的時間到來,我們終於在走廊上遇見了唐老師,經過了一陣寒暄後,我們隨即的展開了我們此次的訪談。

原本小緊張的心情也因為唐老師的幽默風趣而讓整個的採訪也跟著輕鬆了起來,唐老師很有耐心與細心地解說與回答我們所提出的問題跟疑惑,談到了許多自身在投身於 UX 教育中過程與所見所聞,不論是過去、現在或者是未來,並且也深刻的描繪出 UX 設計的輪廓與重要的觀點,讓我們收穫良多。此外也提到了對台灣設計環境的觀察與想法,讓我們印象深刻。

▲ 圖片來源:UiGathering

這次採訪過程讓我們充分的感受到唐老師對於 UX 設計教育的用心與熱情,十分感謝唐老師能夠接受我們的訪談,也感謝唐老師所帶來的分享與精彩洞見。如果想更進一步了解唐老師對 UX 的觀點與最新動態的話,請不要忘記追蹤唐老師的粉絲專頁與 DITLDESIGN 專網

授權來源:〈人物專訪:理論需要實踐,知行合一才能學到真正的用戶體驗 — DITLDESIGN 總監 唐玄輝教授

Sha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