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 Athlete 觀展:學習以不同角度了解運動員

0

文/ 余虹儀

(圖片來源:21_21 DESIGN SIGHT

多年在通用使用性(Universal usability)終於有些成果,日前取得博士學位後,給自己安排了一趟畢業旅行。待在東京約半個月的時間,每天除了通用設計的觀察,也參觀了一些設計相關的展覽或場域。

不同視角下的運動員

每次去東京,幾乎都會去看 21_21 DESIGN SIGHT 的展覽,但這次是跟運動員有關的主題,有點擔心對運動沒有特別興趣的自己會不會覺得無趣,是否能看得懂,並有所收穫。但該策展團隊是由三宅一生、佐藤卓和深澤直人擔任總監,以這樣的基礎作為信心,加上很想了解這樣的展覽究竟會如何呈現,我還是參觀了「Athlete」這個展覽。

展覽一開始就整理出運動員組成的要素,讓人發現要成為一個運動員真的不容易。接下來,竟有許多以各種角度呈現運動員這個展覽主題的互動設計,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 運動員組成要素圖(圖片來源:余虹儀)

例如,以報導的視角來看運動員,也就是攝影記者的角度。透過多張精彩和經典的運動員紀錄照片,讓人看到運動員瞬間的力與美。透過動態與靜止投影的畫面,搭配該項運動的相關數據,讓人看見運動員在運動中的分解動作,是多麼地不容易。

▲ 體操分解動作投影(圖片來源 :余虹儀)

體驗身材尺度與精準動作

運動員要花很多時間進行鍛鍊,不僅是體力的訓練,還有很多動作都需要經過多次的練習才能到位,呈現出精確的姿勢。這個展覽特別設計了多項互動設計,讓觀者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困難。例如,要能做到畫面中完全一樣的動作,還要能停留數秒鐘以上,最終以身高、體重和姿勢三個面向進行評分,讓觀者知道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完成一個有難度的動作絕非易事。

▲ 互動設計讓觀者體驗,要做到運動員的動作並不容易(圖片來源:余虹儀)
▲ 互動裝置讓觀者感受180公分到底有多長 (圖片來源:余虹儀)

以生活事物與故事感動人心

一般人很難去想像運動員到底要經過多少試煉,也很難體會運動員在運動當下,其身體的狀態和面臨的挑戰。透過一些生活事物的比擬,可以讓觀者藉此感受運動員當下的處境。例如,當跑者在大太陽下衝刺,就像熱鍋中煎煮的食物一樣。

▲ 透過生活事物的比擬,讓人感受到運動員當下的處境(圖片來源:21_21 DESIGN SIGHT

此外,身障者為了成為一名運動員,需要很多輔助的運動設備,如義肢。如何讓身障運動員的義肢接近一般人的腳一樣,可以更有彈性,開發人員也是費盡心思,不斷地進行修改及測試。

▲ 運動員義肢開發過程的影片(圖片來源:余虹儀)

用數據說出看不見的真相

▲ 不同動作所需要的筋絡不同,對各部位產生的壓力也不同(圖片來源:余虹儀)

此展覽透過電腦分析,讓觀者看到手部在進行不同的動作會使用到的筋絡,以及該動作讓手部產生的壓力點。透過這樣的過程,不難發現長期使用鍵盤和智慧型手機,手部容易產生不適的位置,也可以知道有些物品的操作對於手部不靈活的使用者確實困難。反之,如何設計出更符合多數使用者容易使用的產品,這樣的使用者研究是非常有幫助的!

▲ 透過電腦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不同動作的壓力點(圖片來源:余虹儀)

另外,還有一個固定執行某些動作的遊戲,讓人先玩過一次,告知剛才完成的時間是多久,讓人再做一次,看看能快多少,最後呈現出比自己第一次與多數人第二次平均所費時間分別快多少。讓人知道有時間壓力下,通常會激發潛能。

▲ 第二次完成任務所費時間比第一次縮短了29%,在多數人當中屬於前10%(圖片來源:余虹儀)

以設計的角度重新看待日常生活事物

這次的觀展,透過不同視角去認識自己較少接觸,甚至很陌生的領域,令人感到新奇有趣。果然如同 21_21 DESIGN SIGHT 的介紹所述,這是一處為了讓造訪的人們可以享受接觸設計的愉悅,並產生新鮮而充滿驚奇的體驗,以設計的角度重新看待日常生活事物,發送各種資訊、提出各種方案的場所。

本文授權來源:酷青發聲@Cheers 專欄〈東京 Athlete 觀展:學習以不同角度看待一個主題〉

Share.

台灣互動設計協會理事 工業設計背景,平時喜愛觀察。以推廣通用設計為終生理想,透過撰寫部落格、寫稿、演講、授課、帶領工作坊、策劃展覽及研究計畫等多種形式在台灣推動通用設計已十年。著有《愛˙通用設計》一書。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