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HCI 人機互動工作坊十年有成,跨領域攜手展望人機共生未來

0

文/李彤

OpenHCI 人機互動工作坊今年邁入第十屆,於8/4、8/21-8/24 間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舉行。此工作坊由臺大、臺科大、政大、清大和交大等校學生自籌舉辦,旨在推廣「人機互動學門」與「跨領域合作」。今年以「共生體 Symbiote」為題,由來自設計、資訊及跨領域背景的學生們透過為期5天的講座、專案實作中體驗軟硬體整合技術,設計出人機互動作品,並在 8 月 24 日舉行互動成果展覽,吸引民眾參與。

OpenHCI 2019 主題為「共生體」,開放民眾參觀
(圖片來源/OpenHCI 2019)

OpenHCI開辦10屆以來已超過500位設計、資工與多元領域背景的學生參與。而今年也以「共生體 Symbiote」為題,展望AI人工智慧時代的科技發展,探索人機互動議題在人與機器愈漸相依相生之際,該如何重新檢視人與機器的價值和定位,並期許能打造出美好的人機共生場景。

在工作坊期間,主辦單位不僅廣邀學、業界講師前來分享科技趨勢、互動案例與豐富的業界經歷,也期許學員們能在課程中學習設計思考、軟硬體的互動技術演練,體驗產品設計流程和快速原型迭代。並接連於高強度的工作坊內容、期中講評後,製作出充滿創新想像,同時兼具滿足使用者需求的互動作品。 

而今年同時獲得 OpenHCI 最佳整體大獎、人氣獎的「Hug Tree 抱抱樹」,試圖解決旅客需要暫時離開行李的問題,減少安置行李的不便、遺失等疑慮。在提案前,此團隊也在人流眾多的車站大廳進行需求訪談,同時他們也比較現有的置物管道,在考量衛生、安全和距離等因素後,他們認為此問題依舊困擾著旅者,因而最終打造出更符合放置行李需求的裝置,並進一步結合公共藝術,讓置物設施「抱抱樹」以自然、親切的植物形象與環境共生。

此外,OpenHCI 工作坊歷年不乏從學員、志工等身份後繼續接任幹部、助教的熱情參與者,傳承感濃厚。去年獲得最佳整體大獎,而今年擔任助教的政大資訊管理所翁健豪道出感言:「每次參加OpenHCI工作坊學到的東西都很豐富,重點是和不同的人合作都能激發火花,迸出原本自己所想不到的概念。」

而提到參加本次活動最獨特、最有感的收穫,有許多學員共同提及「跨領域合作經驗」,像是抱抱樹團隊的成員、來自臺科大設計系工業設計組的羅尹余表示:「我覺得這次工作坊最有感的收穫是跨領域協作的分工很明確,大家做自己最擅長的事,讓專案執行過程達到最佳效益!」此外,她也指出:「大型的發表會場這點也很特別,現場Demo有很多交流機會,可以獲得許多真實和寶貴的意見,參加OpenHCI工作坊能加速成長、突破自己的極限。」

而剛從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畢業、贏得最佳故事獎的 Life Leaf 團隊成員紀良諭也分享了跨領域的協作心得:「以往都只有和設計學院的學生組隊,這次能有機會和資工系的同學合作,能夠更深刻體會互動技術的原理,幫助作品實踐、減少從最初的設計理念轉換到實際成品間的落差。」不僅如此,榮獲最佳切題獎的 Teart、來自台大資工系的黃柏豪也表示:「之前沒有參加過要實作出成品的活動,非常喜歡、享受這次和組員們為共同目標努力的感覺!每個人來自不同的背景,思路都不同,就能切入不同的解法,真的很厲害!」

最後,現場與會的老師們也給予本屆作品整體回饋。OpenHCI 人機互動工作坊長久以來的推動者、台大資訊工程學系教授陳炳宇說:「學員在極短的時間內,處理一些龐大、需要解決的問題非常不容易!」此外,擔任工作坊期中評審的交大資工所助理教授張永儒也出席當天的成果展,更肯定學員們以及籌備團隊的表現:「期中到期末總評間才短短兩天內就迅速收斂、改進、設計和實作,並產出影片、高品質的報告真的很不簡單!幹部們也非常厲害,把活動辦得有聲有色!」

OpenHCI 人機互動工作坊已來到第十屆,今年別具意義,象徵著這個學生自籌的工作坊已邁入新的里程碑。今年,OpenHCI 也將再度與 TAICHI 合作,學員們的作品會在 TAICHI 會期中再度呈現!我們期待學員們淬練後的成果發表,我們也期盼已開辦十屆的OpenHCI人機互動工作坊能激盪想像,推動、打開科技和人文等多領域的跨界創新樣貌,並引起各方朋友對人機互動的關注、迴響,也冀望臺灣的人機互動環境醞釀出更超前、成熟而卓越的發展能量。

互動展結束後所有學員及助教與老師們合影,一同見證第十屆OpenHCI的成果
(圖片來源/OpenHCI 2019)

 

以下是八組的現場展示成果與作品介紹:

【最佳故事獎|Life Leaf 】 

為了讓患有罕見疾病的病友,能夠有一個溫暖、富有同理心的陪伴者和傾訴對象,Life Leaf 透過匿名錄音的方式紀錄自己的身心,且能接收到相同病例的故事,相互交流給予鼓勵,同時具備五官的回饋,讓病友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得到良好的身心照護。

(圖片來源/OpenHCI 2019)

【最佳造型獎|Reodour】 

Reodour 希望能讓獨旅者自由運用更多旅遊時間,提供影音與照片以外的紀錄方式,並主打嗅覺相機、氣味相片和累積成長過程的收集冊,透過嗅覺與儀式性的方式加深體驗,喚起獨旅者於旅程當下切身感受到的回憶。

(圖片來源/OpenHCI 2019)

【最佳技術獎|Moment – catch your emotion】 

Moment 致力於實現旅者的深度旅遊體驗,方便使用者隨時紀錄心情語音、拍攝前景,並同時捕捉個人臉部畫面,而透過臉部即時辨識情緒,能迅速整理為一篇旅遊心情日記,讓獨旅者輕鬆留下動人深刻的記憶!

(圖片來源/李東炳攝)

【最佳印象獎 |Mentor of Mountain(M.O.M) 】

Mentor of Mountain(M.O.M) 解決登山族群對於路況資訊不明及經驗不足的情況,透過語音控制的耳掛式裝備,讓登山者於特定地點留下或接收語音訊息,並結合APP製作路線地圖,不但降低登山的意外風險,也搭建起人、山與機器間的共生關係。

(圖片來源/OpenHCI 2019)

【最佳切題獎|Teart – A cup of Tea from your Heart】 

居家醫療照護中,痛苦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家庭當中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間關係的劇變。Teart 幫你傳遞一封訊息,再透過文字情緒分析,調配出對應的飲品,並發出共享邀請,用兩杯特調飲品開啟對話時機,讓照護的時光成為彼此最暖心的時刻。

(圖片來源/OpenHCI 2019)

【最佳互動獎|Food Share 用剩食在校園交朋友】 

營隊多出來的便當該怎麼處理呢?Food Share 希望建立一個改善校園剩食現象的平台,打造存置食物的機器,結合手機App即時更新、通知食物資訊,為分享食物、想獲得食物的同學提供一個完善的食物存放和媒合場所,改善以往選擇丟棄、po文於校園交流版卻將食物置於原地請人自取,發生食物不新鮮的情形。同時, Food Share以取放食物的回饋機制串起校園內的連結,享受交友樂趣。

(圖片來源/OpenHCI 2019)

【最佳Demo獎|CoRing】

一群好友騎機車出遊,常有跟車的狀況,但前車常需要關注後車,後車為了跟上前車、騎行於不熟悉的路況卻無法及時溝通,導致跟丟、迷路甚至交通危險。CoRing是一個與手機連動的扣環裝置,選擇創建、加入車隊,透過即時的燈號讓前後車不再被距離限制溝通。

(圖片來源/OpenHCI 2019)

【最佳整體獎 最佳人氣獎|抱抱樹  Hug Tree】

旅客經常遇到暫放大型、多個行李的問題,但往往苦無合適的地點能夠安心放置,Hug Tree 以此為出發點,結合仿生和公共藝術為核心理念,打造「抱抱樹」互動裝置,利用蜷曲的葉片為旅客保管行李,甚至邀請人與之互動,讓寄物除了原有的服務之外,更增添了有趣的體驗。

(圖片來源/OpenHCI 2019)

想了解更多活動訊息,請參考OpenHCI官方網站:http://www.openhci.com/

Sha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