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設計與資工的跨領域合作

0

文/唐玄輝

MIX 2017 Workshop by Tina & Gina

在過去幾年中,DITLDESIGN 和國內不少優秀的資工團隊合作,我也常到資工系演講,或是審查論文,目前正與台大、台科大、清大的擴增實境團隊,進行 AR/VR 用戶體驗設計案的合作。

設計+資工,這樣的合作有意義嗎?

從過去幾年的合作成果來看,包含 CHI 的 SDC 金獎、Red Dot Communication Design 最佳設計獎及設計新銳獎、史丹佛長壽中心設計競賽金獎,幾乎都是亞洲團隊第一次得獎。CHI SDC 原來是美國人包辦、Red Dot CD 原來是德國人所囊括,不難看出這份榮譽的意義。而我們在 UXPA China 的用戶體驗設計金獎與銅獎,更是打敗了 200~300 支大陸的參賽隊伍。

所以從結果而言,跨領域合作的力量真的很大,可以突破台灣目前資源稀少的困境,讓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面向,進而激發創新的能力。但是設計與資工的跨領域容易嗎?其實不容易,需要一些正確的思維與合適的做法,t成效會更明顯,而不是事倍功半。

第一個要具備的思維是「平等」。

這樣的平等,不是建立在單純的尊重與教養上,而是在實質能力上的展現。DITLDESIGN 很多夥伴都不是因為經費和我們合作的,因為大部分的資工成員都比設計有資源,而幾乎所有的合作夥伴在資源分配上都是公平公開的。

要如何做到平等,秘訣就是要找不需要合作就可以做得很好的夥伴,例如:我們的資工夥伴不需要設計,就可以發國際一流的期刊,做成完整的原型;而我們不需要資工夥伴,就可以獲得概念創新類的國際獎項與設計案。那為什麼要合作,就是為了可以做到大家單獨做不到的事情,因此合作的基本架構與平等就建立起來了。

第二個是要準備嘗試錯誤持續迭代的成本,包含時間與精力。

跨領域合作從來不是為了省時間與資源,而且一定會消耗更多的資源在溝通上。常常遇到合作的夥伴說,我們做完你們把他美化一下就好,採取的是不改變原有程序的經濟作法,這樣的結果通常是變得比較美,但是在創新層面上是沒有太大的變化。

跨領域合作要的應該是在想法上的激發與延展,沒有花時間分享、討論、改變,那就只是分工,但是沒有合作,缺乏本質上的變化,也比較難產出創新的結果。我們成果豐碩的跨領域合作案,幾乎都是資工領導者具備設計的思維,願意花時間跟我們討論,願意承受因為設計而帶來的工作量增加,甚至帶著成員一起進入設計的歷程。

第三是要具備等待團隊學習的耐心,等待設計夥伴熟悉資工的科技知識,也等待資工夥伴理解設計對於美感與細節的要求。

當遇到優秀的跨領域成員時,伴隨的問題就是巨大的知識落差。很多時候設計夥伴針對新科技所發想的創新,一開始大多不會超越資工夥伴,原因就是初次接觸新的科技,需要時間了解其運作、特性、限制,因此設計夥伴一開始的發想,不是有人做過就是不可行。

但是如果願意給彼此時間,慢慢地在學習過程中,設計可以理解技術的重點,資工可以理解設計的堅持,設計開始可以貢獻創新的能力,而資工也可以完成更具影響力的成果。我們在跨領域過程中,看過太多合作良好的設計或是資工夥伴,在找尋工作的道路上,更加的多元與創新,未來也更加的美好與燦爛,就是因為具備多元的能力組合,而這樣的組合只有從跨領域合作中可以得到。

所以說,能力平等、成本籌備、耐心態度是跨領域合作的三把斧頭,會幫助團隊克服過程中的困難,達到美好創新的彼岸。至於不具備這三者的跨領域團隊,還是可以學到經驗,還是可以完成作品,只是踏不出自己的專業,做出來的成果沒有呈現該有的價值與意義。

本文授權來源:Hsien-Hui Tang’s Medium〈如何做設計與資工的跨領域合作〉

Share.

唐玄輝教授現任台科大設計系,DITLDESIGN總監,雪梨大學建築學院設計運算與認知研究中心博士畢業,理論研究與設計實務並重,為台灣設計學會理事、人機互動學會監事與UiGathering理事,對於用戶體驗服務設計創新的教育、研究、實務有熱忱,其指導的設計案獲得多項國際設計大獎。 DITLDESIGN:http://ditldesign.sqsp.com/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