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工作坊的引導建議

0

文 / 領潮創意設計 NOR

工作坊的時間總是考驗著引導師功力,不論是30分鐘的引導,或是48小時的引導,對於專業引導師而言,其實同樣重要。從2012年開始,我開始站上引導的位置,從活動性質的工作坊、到企業內部協作工作坊、一直到純商業性長時間的工作坊,有一些簡單的心得,想跟大家分享。

長時間的工作坊,本文指的是超過30小時的工作坊,如果您有機會擔任引導師,請您參閱本文。

上了台你就是場控,不再是引導師

上了台的那一刻,你的工作並不是引導,而是「讓事情一步一步發生」。專業引導師在工作坊之前,其實已經將所有流程分撥已定,思考可能發生的狀況,以及解決的方式。正式上台時,你要扮演解決方案的決策者,不論是流程、器材、突發狀況、甚至學員的個人情緒,都是你要處理的業務範圍。

這並不代表你必須事必躬親,所有的解決方案,工作坊前大致上都有劇本,請你決定劇本,指定你的前台coach,或是後台的機動組,執行你的解決方案。所以上了台,你的工作就是問題解決。(引導能力是專業引導師的基本門檻,這裡不拋磚引玉了。)

不要讓學員跟著你走

對於一個台上的引導師而言,最讓你心安的,應該就是學員按照你的劇本走,沒有脫稿演出。但是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工作坊的過程中,如果學員都按著我的劇本走,這場工作坊的最終成果,都會長得很像。

引導師的工作,不是告訴學員,哪個方向是對的,而是要讓學員知道,還有很多不同的方向。例如,學員發現顧客喜歡親切的互動,所以學員開始思考怎樣的點餐方式可以展現親切,但是卻卡住了,你可以試著跟學員說:「點餐一定是顧客點嗎?」,讓學員開始思考店家如何幫顧客決定餐點,看看學員能不能舉出例子。如果學員可以舉出一兩個例子,請你千萬不要認為引導結束了,而是要進一步請學員舉出,還有什麼思考的方向,讓學員試著舉出「如何不點餐又可以取得餐點」、「如何讓廚師知道我愛吃什麼」、或是「如何到任何一家餐廳都能像回到自己家」,等等不同的方向,如此一來,工作坊的成果就會開始多元有創意。

所以我們不是只有引導激發創意而已,更要激發學員產生不同的思考方向。給一個方向,學員可能只會有一個方向的創意,激發學員思考不同方向,這樣才像是一場燒腦的工作坊。(不是提供HMW,而是引導學員想出更多的HMW)

抓住任何一個飛散的想法,點燃成煙火

在工作坊中,腦力激盪是重要的階段,引導師在腦力激盪前,請先協助學員建立一個原則,每一個人的工作,不是自己想出一個好點子,而是要想盡辦法,讓你的夥伴的點子,變得更棒。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偶爾會在每一場工作坊中,有一組碰上點子不足。這時引導師的工作,除了建議退回到HMW,或許你也可以加入腦力激盪,貢獻一些想法。

當然直接進入小組並不是好的方式,你可以選擇站在他們的後方(不建議面對他們),仔細聽他們的想法,請嘗試抓住一個發展中的想法,跟學員說:「ㄟ~這個點子很不錯,讓我想到了…….,要怎麼讓這個延伸的想法更好玩呢?」當你丟出一個想法,得到回應,讓組內短暫的彼此交談,留下一個開心的笑點,你就可以離開到下一組,遠遠的看小組的反應,如果漸漸冷下來,再去點個火。(所以引導師本身也要具備創意發想能力)

工作坊的舞台屬於學員

超過30小時的工作坊,建議每5-6小時,就要切一個DEMO的斷點,一方面讓各組的進度同步,也可以提升工作坊的品質。而這個DEMO,就是學員的舞台,也是工作坊最最重要的一環。

我們要讓每個學員都有機會上台DEMO,讓每個學員用自己的風格講述一個段落,人與群體的互動過程中,有助於讓學員重新思考整理想法,也就更能參與其中,所以引導師主持串場的功力不能少,偶爾也要扮醜,讓學員有最好的表現。

總結來說,長時間的工作坊就是讓學員進入不同狀態的過程,所以引導師的工作就是提醒學員要進入下一個階段,接著讓事情慢慢發生。那要如何評估你的引導工作呢?工作坊後,學員如果討論的是成果與過程,而不是你,我想你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引導師了。

Share.

目前任職於領潮創意,擔任用戶體驗研究顧問,在不同領域中進行使用者研究、產業輔導、以及企業內訓。在傳統產業工作七年後,回到學校取得認知科學碩士,畢業後轉入用戶研究與服務設計的領域,並開始協助UX的推廣,以及平衡南北資訊。一直積極將UX導入在傳統產業,並嘗試用文章,吸引不同類型的讀者,讓更多人了解UX。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