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 3
3. 影響力:站在巨人肩膀上
如果要我說Coursera出現到現在,最大的獲益者是誰,我一定會說是全世界可以免費接觸這些頂尖大學課程的使用者們(上課本身不一定要錢,要拿證書或者學位才要)。
但第二大的獲益者呢?我就會說是Barbara Oakley教授了。她是誰呢?其實是來自密西根州Oakland大學的教授,一般來講台灣聽過這個學校的人並不多。但他現在是Coursera上面最紅的教授。他的「Learning How to learn」課程有超過140萬人修課,你沒有看錯,就是140萬,將近是平台上一成的使用者。而我恰好也是那一百四十萬分之一。因為課程真的太精彩,我第一次在Coursera上修完的一門課。
Barbara很有智慧,她沒有軟體背景所以一定是從課程切入。至於要做什麼課程嗎?畢竟平台上一堆常春藤名校開的課程,拚名氣她贏不過,但是她掌握自己的優勢:認知科學與學習理論。在線上修課完成率不高的狀況下,她推出「Learning how to learn」無非是讓Coursera不得不幫他推廣此課,因為先透過一門課程先教你如何學習,這對於提升使用的回流率應該很有幫助。果不其然,Barbara開課後,課程爆紅,連帶她的書也登上美國科普類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一下就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
Barbara在這一次研討會中提出自己的成功原則是 Academia(學術)+ Silicon Valley (矽谷精神:做大夢然後快速實作)+ Hollywood (好萊塢風格)。拆開來看,比單一東西他沒有一個比得過別人,但是他不重作輪子,而是善用已有的東西,做些整合、微創新,結果變成最夯的課程。
▲ 與Barbara Oakley教授合影。右二:台大康仕仲教授;右一:中研院曾敬梅博士
另外,我還遇到一個UIUC的商學院教授 – Aric Rindfleisch,這人也是一絕。來自商學院的他竟然在Coursera上有三門Maker相關的課程,包含3D列印、3D繪圖與機器人製作。經過深聊以後我才明白,除了他自己本身對於Maker運動就深有興趣與研究之外,他發現一般工學院的教授常常不擅長介紹或者解釋東西。一個明明很酷的東西,被講得一點都不有趣。因此,他主動與工學院的教授合作,他負責課程的前1/3,從淺的東西開始講,而且講得很活潑,使用大量的實體器具。
線上學習是很現實的,聽者可以隨時關掉你,因此他先負責把使用者的學習意願安定下來後,再交由他的同事講更深的東西。這種作法獲得很大的成功,更多非理工領域的人看到一個商學院教授介紹Maker,就更敢嘗試這種課程,因此使用者基數變大。
在我來看,不論是Barbara或者Aric,他們都會去環顧環境中的巨人在哪,然後巨人缺什麼,如何善用自己的差異化價值來帶出影響力。因此,要產生影響力,除了試圖自己成為巨人之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努力或許是更有智慧的做法,也能帶來更大的影響力。
4. 關係力:要競爭但更要互補型合作
Coursera在過去一年跟更多的學校建立合作關係,產出更多高品質的課程,我個人認為跟他們的執行長Rick Levin很有關係!
Rick Levin是前耶魯大學的校長,而美國這些頂尖大學的校長其實都很會做策略連結與募款。耶魯大學先前在新加坡開了分校,就是Rick的策略,讓耶魯有前進亞洲的跳板。同時,Rick對中國也很熟悉,還被選入「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而一個常春藤名校、經濟學背景且有二十年治校經驗的校長怎麼會跑到一家新創不久的線上教育公司做執行長呢?這就不得不佩服創辦人Daphne Koller的謀略。
▲ Rick主持Panel Session
一個強者可以有兩種跟外界互動的方式,一種是競爭 – 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唯我獨尊。這樣的強者基本是就算成功了,但整體來講會是孤獨的,因為沒有創造雙贏,沒有把其他人integrate到一個系統裡面。等到有一天實力弱下來以後,常常就會被後進者給推翻。
另外一種則是優先思考有意義的合作,盡可能把別人納入自己的體系。Daphne知道自己是技術底的,沒有這麼會連結,加上自己是Stanford出身,對於東岸那些常春藤學校來說,彼此間常是競爭關係大於合作關係。
同一時間,東岸又有以MIT + Harvard為首的Edx,理論上Edx有更多地緣與血緣的優勢可以把常春藤名校都納入自己的體系來。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些關鍵策略,Coursera在拓展合作夥伴上是處於劣勢的一方,而最終這會影響到平台上的課程質與量。
所以Daphne怎麼做呢?就是找Rick。Rick一找來就不得了了,Stanford + Yale 的文化混血讓他們是執行力強(Stanford風格)與連結力強 (Yale,或者說Rick的風格)。無怪乎Princeton、Yale、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Columbia University、Brown University這些常春藤名校都逐一加入Coursera,而MIT與Harvard卡在自己是Edx的創始學校,實在無法投奔對手陣營。
Coursera能在爭取夥伴上面贏過Edx,這一點不得不配合Daphne與Rick的相互合作。而Rick對中國的熟悉也讓Coursera成為在中國擴張最成功的美國教育平台。嚐過合作甜美果實的Daphne也在閉幕儀式上鄭重呼籲,在接下來,他們希望看見更多跨校合作在Coursera上面發生。
▲ Daphne在閉幕式的總結
除了呼籲外,他們也在創造一個讓大家可以擦撞出火花,談合作的互動平台。每一次的用餐時間與每一次的Coffee Break,你都可以看到每所大學的人無不努力去跟其他大學挖東西,彼此學習。更甚者,可以激盪一起開課或者合作做研究的可能性。
回頭看看台灣或者對岸的線上教育發展,由於普遍把對方看成競爭對手,沒有透過彼此合作去營造一個生態系。一堆在做重複事情的「點」,跟國外透過健康的合作關係去產生一個「面」,這一點大概就反應了主其事中心中的格局是Local的還是Global的。
▇ 全系列四篇文章
原文出處:呂冠緯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