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X2018 幕後花絮

0

文/ 趙翊君

旨在促進跨域交流合作和人群互動的 MIX 創新設計年會已經邁入第六年,今年主題為「全局思考・破局應用」,集結 20 位國內外跨領域專業工作者分享精采實例,期待幫助與會者拓展視野與思維,並在回到自身崗位後發揮更大價值。不論你是出席年會活動,還是閱讀過各場次的筆記與報導,可能也好奇其他與會者體驗與收穫。大會蒐集部分與會者的心得,讓我們從他們的觀點再一次體驗 MIX2018 吧!

▲ 觀眾入場(攝影:江江)

一、大觀園體驗

▲ 攝影:傑克猴

「參與 MIX 就像是劉姥姥進大觀園,令我大開眼界。即使入行久了,還是能聽到許多出其不意的內容,帶給我新的啟發和成長的養分。」產品專家、同時也是 MIX2016 的主講嘉賓魏銘信說。

這次的大觀園有主論壇、工作坊、實踐校園場,而兩天的主論壇又依國際觀點、在地創新、人工智慧和社會實踐等四大議題開展。

國際觀點

▲ Rosenfeld 從台灣夜市發現資訊架構之美(攝影:江江)

「原本資訊架構對我來說就是網站或 app 的 sitemap,也就是我身為設計師的日常工作。在聽完《資訊架構學》的作者 Louis Rosenfeld 分享後,我才漸漸理解原來我周遭的生活,以及世界許多事物的運作都是由資訊架構支撐起來的。連夜市的烤肉串位置擺放也都有它的邏輯,我很開心能夠透過Rosenfeld 的分享看見這件事,也會想嘗試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微程式資訊 UX 設計師林思妤、醫療新創 UI 設計師陳意璇不約而同分享相似的收穫。林思妤分享起她當下開始解構起 MIX 大會的資訊架構 (如圖)─會場的舞台有展燈打亮、座位透過不同顏色區分各類席次、人群一團團地交流,也隱含了各式話題。陳意璇打趣地說,「如果從自身生活開始做起,那就會是好好分類自己的Gmail信箱和設計素材吧!」資訊架構學隱藏在你我的生活中。

▲ 林思妤分享手繪 MIX 大會的資訊架構

女媧創造的 UI/UX 設計師楊琇雯談起她的面試經驗,不斷地被面試官質疑沒有該產業領域的專業知識,甚至不是該產品的重度使用者,為什麼還要來做這份工作?但琇雯過去打工銷售服飾的經驗告訴她,與其不斷地推銷自己認為適合購物者的服飾,不如和購物者聊聊,了解他們的穿搭習慣、購物目的再做推薦,反而能得到較好的業績。相對來說,有無深入的產業專業知識不一定這麼重要,但面試者的問題她一直放在心上。

「聽到 Isobar 的體驗設計總監 Alfreda Yu 分享『放下學到的東西,用心觀察』、『Experience it for yourself』以及LINE台灣服務企劃團隊負責人林慶達分享他們如何因應跨國文化的需求,進而推動細部服務流程上的調整,我忽然明白,自己一直糾結的問題其實也沒這麼嚴重,因為很多時候也許根本沒有答案,但能夠放下自己的立場,換位思考並堅持信念,才是最重要的。」琇雯真切地說。

在地創新

「看到其他公司在組織內部推動創新或是經營社群體驗,我會不斷地想這些方法可以如何應用在自己的公司與工作上。」Garmin 的使用者研究員高妤寧說。比方說星展銀行將設計思維融入組織內部的工作流程,一些計畫和細項準則的制定,讓她看見這些小撇步讓創新設計在大公司也有落實的機會。Gogoro 從裡到外各個面向都能讓人感受到團隊對設計的堅持,也因為這樣的堅持帶給使用者沉浸式的體驗,而車友的社群經營與設計,也讓高妤寧反思 Garmin 在社群經營上的異同。

▲ 台灣星展銀行董事總經理何子明介紹組織數位轉型之路(攝影:傑克猴)

人工智慧

醫療新創 UI 設計師陳意璇提及今年各公司與平台相繼推出 chatbot 與 AI 技術,即使閱讀相關的書籍資料,自己還是有許多困惑,為什麼我們需要這些技術?有多少人會使用?使用了然後呢?在經過創新工廠 AI 工程院 VP 吳卓浩、Microsoft Swiftkey 首席工程師許伯圳和政大副教授陳宜秀的分享,更了解 AI 可以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沒辦法做到哪些事、身為設計師可以如何透過技術優化使用者體驗。

▲ 人工智慧議題對談(攝影:Jason)

「我們在設計 chatbot 會牽涉到對話、語言、介面互動、溝通心理學,而陳宜秀老師在語言學和信任的分享對於我的工作很有幫助。」HTC 健康醫療事業部的資深設計師葉倢昕說道,「我們在 chatbot的設計上會運用一些暗示,讓使用者覺得背後是一個聰明的人在和他互動,但在醫療領域上關於人與機器人信任的比重還是很難拿捏,我們也還在學習與摸索。」

「我特別喜歡陳宜秀老師的演講,」魏銘信說,「雖然主題是 AI,AI 是新的技術,但老師幫我們拉回到探究人的本質,人機互動中我們該如何把握設計原則,了解用戶的脈絡,或者可能會發生錯誤的脈絡或場景,透過設計方法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又或是回溯到更前頭讓使用者把主控權找回來。在我過去的經驗中,當大家都憑藉自己的觀點做決策,很容易忽略風險的存在,而回歸到人機互動溝通心理學或場景的設想運用,都一再提醒我們要在意這件事。」

▲ 茶敘時間觀眾與陳宜秀老師互動(攝影:Jason)

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這個場次其實提醒我要對社會有些反應或回饋,」微程式資訊 UX 設計師林思妤說,「工作很忙碌又快速,自己有些想做的事情卻沒有付諸行動,所以這樣的提醒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收穫和學習。」

實際參與 5% Design Action「溫柔的力量」設計行動的 UI 設計師陳意璇,在聽完執行長楊振甫的分享後,反思一路來的學習與收穫,「我們在為家庭打造更友善的職場環境,花了許多時間了解情境脈絡,發覺亞洲比起歐美國家,在這個議題上還有很多包袱和待解決的問題,我們一起想出解決方案,花時間貢獻專業,其實也更希望自己還能再為社會多做些什麼。」

「讓我非常驚豔的是還我特色公園聯盟召集人林亞玫的分享,」博丰數位的成效行銷主任謝佳凌表示,「即使不是設計背景出身,她以問題解決者的角度推動了許多事,也點出一個過去大家較少提及的角色─政府。畢竟政府牽涉法規制定,我們該如何以法律的角度切入問題,這也是設計能否落地或創新突破的重要條件。」

▲ 現場觀眾對林亞玫的分享印象深刻(攝影:傑克猴)

「復旦大學副教授李盛弘彷彿整個人將設計融入在生活中,不斷地超越自己讓使用者的體驗更好,」 Bib Soultions 的 UI/UX 設計師賴穎提及,「我最欽佩的是他為環境消波塊的設計,能真實地改善地球環境。」

魏銘信表示,「李盛弘為上海圖書館做空間再造,我覺得很棒的思維是他所要執行的任務已經不再侷限於他所屬的專業或範疇。他善用設計方法踏出原本可能不熟悉的第一步,為不同的使用者創造價值,也帶給我們新的想法和啟發。」他接著指出,「The Affairs 週刊編輯總編輯李取中則是在實體報紙和媒體這麼沒落的年代,找到一條創造新價值的路,這些總總對我來說都像是劉姥姥逛大觀園的體驗。」

▲ 茶敘時間觀眾與李盛弘交流(攝影:Jason)

二、翻花繩般的連結

(攝影:江江)

「提到 MIX,我腦袋中浮現的是翻花繩,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像翻花繩網狀的連結,擁有很多變化與面貌。」博丰數位的成效行銷主任謝佳凌說。

謝佳凌說因為自己的背景和大家不同,因此非常樂於把握任何與他人交流的時刻,會後有機會跟講者交流,而講者甚至主動牽線讓她認識更多新朋友,令她驚奇的是在茶敘、午餐時間都有類似的情況發生,不只是講者與聽眾之間的交流。MIX 特別的是場下的互動非常密切,令人感受到許多連結正在發生,因此讓她有了翻花繩的想像。

▲ 茶敘交流(攝影:Jason)

而自由接案的設計師 Stella Chen 則說在會後剛好有機會和 UX in the Jungle 桌遊的設計師林德政聊聊,這是她第一次聽設計師談桌遊,她心想,「哇!原來一套桌遊的背後還有這麼精彩的故事。」在 MIX 與人們交流的過程中,會聽到許多新的事物,也會帶給你新的啟發。

陳意璇提到透過活動不斷地認識人與交流,可以看到自己還需要再更努力的地方,也是成長的動力之一。賴穎接著分享:「我在交流中看見自己的渺小,以及強大的未來可能性。除了被激勵外,這些互動創造了能和大家一起成長的地方。」

▲ IxDA 擺攤製作互動遊戲(攝影:江江)

三、在預告片之後

▲ MIX 大會開場,MAX 介紹講者(攝影:江江)

「MIX 對我來說就像知識的電影預告片,給你重點資訊,但是開啟後面的劇情是自己要去行動。」葉倢昕說。

身為電商 PM、也是 Ladies that UX Taipei chapter co-director 的謝宜伶觀察到,自己和許多與會者一樣期待從研討會獲得能立即應用的新觀點、方法和技巧,但現實是台上的議題討論離自身應用還有一段差距,因此「找到與自己的關聯」是重要的一步。

對謝宜伶來說,最當頭棒喝的一句話是悠識數位首席體驗架構師 Richard 和大家討論,我們時常忙著質疑為什麼「沒有人」去做某些事或告訴我一些東西,卻忘了我們都有機會跳下去成為那個「沒有人」。這對身為與會者而言是提點現況,而對自己作為社群志工的身份而言,也意識到「我們就是連結者,藉由活動形式,聚集在意的人們、創造對話的可能,進而做到堅持和創造影響力,這也是辦活動獨一無二的價值!」

參與完大會後續的影響力都要靠我們去探索與創造,葉倢昕說:「MIX 的意義是我們看完這個預告片以後,我們要成為那個『沒有人』,接力後續的行動。」

期待你我一起成為那個「沒有人」,我們明年在 MIX2019 見!

▲ MIX 2018 志工群(攝影:鄧文華)
Sha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