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設計師的人生規劃

0

勇於挑戰的人不會拘泥於自己的極限,他們有勇氣去突破極限,永遠向前。在前進的過程中,他們的夢想會得以實現,他們的生命力也變得無比頑強。

1-1

我們先說說為什麼要人生規劃。

這樣的生活,是自己人生規劃的一部分嗎? 誠然,人生的規劃有很多種,比如,上學、讀書、分配工作、戀愛、結婚、生子;又比如,上學,讀書,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從出院校的那一分鐘起,每一步都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等等,因此,我又把人生規劃分為兩種,即有自己定位的人生目標的一種和隨波逐流的一種。

而人生的定位,又有許多的派生定位,有仕途上的,有事業上……不一而同,而我自己,傾向於事業型的,先弄明白自己想幹什麼,再弄明白自己要達到一個什麼程度,然後,還得再弄明白自己怎樣才能做到並且達到那個度,「想賺1億元的人和想賺100億元的人,他們賺錢、花錢的方式肯定不一樣;想攻讀博士學位的人和一心盼著畢業就踏入社會工作的人,在學習的量和質上是一定會有很大差距的。」

「累,並快樂著」的人生,才是我們想要的。怎樣才能快樂?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達到自己想達到的目標呢?有人說,充滿挑戰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挑戰的過程是人生最精彩的部分。我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極限,再優秀的人也不例外。但勇於挑戰的人不會拘泥於自己的極限,他們有勇氣去突破極限,永遠向前。在前進的過程中,他們的夢想會得以實現,他們的生命力也變得無比頑強。有一個明確目標,向著這一目標邁進,這樣的人生軌跡,清晰明瞭,一輩 子過得明明白白;沒有明確目標,且過且走,邊走邊看,這樣的人生,一輩子迷迷糊糊,渾渾噩噩,過得糊裡糊塗。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人生,的確是需要規劃的。

「不管時光如何流逝,有些東西是別人永遠也拿不走的,比如你頭腦中的知識。因此,你一定要趁年輕好好學習某種領域的知識。如果你把某種職業當成一生的事業,你就更應該把那個領域需要的技能和專業知識學好。當然,人不能夠沒有朋友,所以花些時間與朋友在咖啡廳聊聊天也是必要的,但不要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在那裡面,因為時間是很寶貴的。如果你幾乎整天都悶在家裡,不如乾脆一腳把門踢開,走出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1-2

學歷,對於找工作很重要;而學識,對於創事業很重要。兩者兼得固然不錯,但能實現其中一樣,也必然是很好的結果。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不想你用 「讀書」來禁錮了自己的思想,許多時候,我反倒希望你忘了自己的所有,跳出自己的圈子,甩掉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從另外的角度,用另外一種心情,一種別樣 的眼光來冷靜思考自己的事情。「冷靜旁觀」,才能不帶有自己的主觀意識,才能冷靜地,一分為二地想清楚自己所想的事情。上面說的,可能有些淩亂,歸結起來,就是:給自己的人生定位,為自己的定位作好規劃,不要落入俗套,用冷靜的思考,尋找達到人生定位的手段和方法,一步一個腳印,走出自己清晰的人生軌跡。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規劃,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這麼久,有的人生規劃很清晰,很清楚。有些就是走一步是一步,有些人就圖安逸,沒有奮鬥目標。世上的人千千萬萬。那設計師對於該如何進行呢?

從奮鬥的節點上看,真正得有效奮鬥時間段也就30年,分別是20~30歲,30~40歲,40~50歲。

1-3

20歲靠的是努力。重點是學習如何成為一名有專業素養的精兵,找到立身之本的根。這個階段的困難在於,你要在最耐不住寂寞的年紀做耐得住寂寞的事, 或許你會覺得,在這個階段很多的努力看上去是無果且無望的。但你記住,不要懈怠,不要放棄,堅持努力下去。只有傻X一樣地堅持,才會有牛X一樣的結果。

我很慶倖明白的早,畢業的前三年,簡直跟大學是兩個樣子,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去圖書館泡著看書,週末也一樣,因為當時就覺得,當你的才華不足以支撐自己的野心時,那你就更應該要好好讀書學習。有時候週末帶點水,一點餅乾,一看就是一天,什麼都看,因為所有的知識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都是新鮮的,都是有趣的。而在尋找工作的時候,我最看重公司能提供給我的成長空間,而不是錢,有時候選公司,被朋友知道了,直接罵我傻X,那麼高的薪水不去,卻選擇一份低薪水的工作。可我知道,我現階段需要的不是錢。而是學東西,去成長。在最耐不住寂寞的年紀我卻耐得住寂寞,所以大家認識了我,看到了我寫的文章。

30歲靠的是實力。重點是學習如何成為一名有管理能力的猛將,生長出持續發展的主幹。這個階段的你,如果放在人才市場,既要有賣點,還要有賣相。而這些賣點和賣相,就是你實力的凝結。這個階段你所要做的,是把專業深度、人格成熟度、人情練達度擰成自己的綜合實力。

20歲做對事,30歲跟對人。這個階段的設計師,大都已經不再停留在執行階段,更多的是處於管理層,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更多的去挖掘設計的本質,處理好與客戶,與團隊的關係,把自己塑造成交際高手。

40歲靠的是資歷。重點是學習如何成為一位有經驗水準的名帥,建設枝繁葉茂的系統。在這個階段,你的經驗、資格、見識、榮耀都需要上得了檯面。儘管 我並不主張看重身份,但這個社會的確是通過身份與資歷來確定你是誰。你有多少話語權,別人首先會看你在哪裡混過,其次才會看你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混,從而判斷你是邊角料型人才,還是能把控一方的支柱型人才。

1-4

從李開複到唐駿,大家認識他們,除了自身實力外,更為重要的是都曾任職過世界500強非常重要的職位,李開複2000年擔任微軟全球副總裁。 2005年並擔任谷歌(Google)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唐駿,2002年出任微軟中國公司總裁。2008年加入盛大。很多40多歲有實力的,並且能力一定也不比世界級公司同齡的差,就是因為別人更多的會在意你的背景及你混什麼圈子的。

50歲靠的是勢力。重點是學習如何成為一位元成就組織的王者,培育眾木成林的勢力生態。桃李滿天下,知己交遍天涯,哪裡都有你的關係網。成為培育組織、保護組織、成長組織的人物。

雷軍就是典範,在沒創辦小米的時候,只是在圈內有名,成功創辦小米後,享譽全世界,從最開始小米發售前的造勢,獨特的粉絲行銷、饑餓行銷。到後來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第二季度互出貨量超過了第一。同時小米也開始向超高端手機發力。不管未來如何,他是王者,他成功了。

我理解的成功生涯規劃,就是在你二十幾歲的時候,給優秀的人工作;在三十幾歲時跟優秀的人合作;在四十幾歲時找優秀的人為你工作;而到了五十幾歲時,努力使別人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當然你可以加快自我修煉的速度,用進步推動進化。或許你在35歲就已經是名帥了,或許你在40歲就懂得內聖而外王之道了,這都是有可能。你也可以 說,幹嘛要這麼在乎時間點,生命不息奮鬥就不止!不過從現實的角度看,50歲以後,你真正能依靠的都是前面鋪設好的軌道與建好的機車,而不是天下掉餡餅的奇跡。

本文摘自:商業不靠譜 

 

Sha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