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是指產品增加的功能點,而體驗是指使用者在使用產品過程中操作過程及全部心理感受
一個產品的推出最初是由某個關鍵技術或關鍵特性的突破而推向市場,在市場中由於沒有同類產品的存在而快速贏得用戶,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是變化的,其他公司就會推出類似的產品。這個時候怎樣取得競爭的勝利呢?按照以往的經驗,大家開始給這個產品增加特性,覺得更多特性的產品會在競爭中取勝,結果造成這樣的局面:
• 擊中用戶需求的特性會被其他公司效仿。
• 未擊中用戶需求的特性則對產品核心功能造成干擾,使得產品臃腫、難用。這樣的產品很多,在應用市場中遍地都是。
• 特性的盲目增加,尤其是產品推出之初,必然會分散產品團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那麼核心功能、核心體驗的減弱必然會削弱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隨著白熱化的競爭,當多個產品擁有相同技術或特性的時候一個產品又該怎樣在競爭中取勝呢?有沒有什麼東西是別的公司學不會,或者不容易模仿的呢?
技術與特性都容易被模仿,看如今市面上的產品,他們擁有同樣的技術與特性。卻由於擁有不同的表現模型價格迥異,有的產品大賣,有的卻備受冷落。他們的差異除了商業層面的定價、行銷外,用戶體驗佔據很大因素。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今天,用戶的背叛成本幾乎為零,當另一個產品足夠好時使用者就會放棄當前產品,選擇轉移。最關鍵的因素就變為產品經理能否集中有限資源做出火紅的產品,產品體驗是否足夠好,最後通過口碑快速傳播、贏取用戶。
為什麼體驗不容易模仿呢?
因為每個公司對體驗的理解、體驗的重視存在差異,這與企業文化有關,蘋果公司的企業文化中首先是專注設計,所以把體驗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微軟公司的企業文化中首要的是頂尖人才,所以把技術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並不是說誰對誰錯,而是更看重什麼。
舉個例子:
• 第一台進入中國市場的手機是摩托羅拉3200,也就是當時非常流行的大哥大。後面接著推出摩托羅拉8900、9900,但是由於笨重,在中國仍稱為「大哥大」,雖然其貌不揚,售價高達2萬元(90年代的中國),電量太小,功能單一,但它滿足了人們通話溝通的需求,是有用的。
• 隨後的手機諾基亞6110內置遊戲,三星SGH-A288首次雙顯示幕手機、LG CU8280首次彩色螢幕手機、索愛T68ie首次支持多媒體簡訊。摩托羅拉的A6188是第一台智慧手機,接著首個具有藍牙功能的愛立信T39mc、首個具有攝像頭功能的夏普j-sho4、首個具有mp3功能的三星SGH-M188,首個融合了mp3和移動硬碟的西門子6688,首個內置硬碟的諾基亞N91,至此手機融合了更多多媒體的功能,接著蘋果推出自己的手機品牌,以極致的體驗征服了廣大消費者,並俘獲一大批忠實的果粉,三星、華為、小米也不甘示弱,都有各自的粉絲,建立各自的品牌。
產品特性不等於體驗,體驗是貫穿一個產品發展的始終。相同的技術與特性,在相同價格區間,體驗好的產品會贏得更多的使用者,技術與特性也很重要,他們為好的體驗保駕護航。從這個角度看,體驗是一個方向。沿著這個方向,產品在技術與特性的支撐下,從可用到好用、愛用,最後形成品牌。
資料轉載: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版權所有: @清風 投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