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本文作者覺得「用戶體驗設計實際上是並不存在的」實際上在台灣目前編制UED部門的企業的確也並不多,但在中國的騰訊,目前卻建立了一套把用戶綜合評價作為產品部門考評指標之一的考評體系,簡稱為用戶體驗考評體系,且通過多年的實踐,騰訊已經將這個考評體系逐步完善,成為公司考評產品部門績效的一個重要指標。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騰訊CDC出版的 《在你身邊 為你設計》一書。
我覺得「用戶體驗設計實際上是並不存在的 」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或者更準確的說,不應該存在。我把這個觀點和一些人分享過幾次,得到了不友善的回饋,所以我自己就沒有再提了。但是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又讓我很想說出來,所以,請多多包涵。
用戶都有體驗
人們無時無刻都在體驗。人生就是一次大的體驗,我們的大腦把這些經歷分成值得記得住的和沒有意義的,把他們比喻性地「標記」成快樂、痛苦、難過、高興等感覺。這些我並不反對。我只是想說用戶體驗設計並不存在。
理由1:用戶的體驗是建立在一切事情之上的
在使用產品的時候,個人的使用者體驗是由這個產品背後的一切事情所決定的:哪些功能、如何運作、什麼外形、怎麼製造。正因為如此,創造產品的過程中涉及的每個人都對優化產品以實現理想體驗負有責任,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
然而,看看我們一般是如何設置我們的組織架構的。我們有視覺設計師,開發,內容編輯,戰略家,研究員,和用戶體驗設計師。以這種方式組織團隊會讓大家覺得只有使用者體驗設計師需要對使用者的體驗負責。這樣完全是違背初衷的。
理由2:用戶體驗設計師一般不能決定體驗
有些人會爭論說,用戶體驗設計師之所以有這個頭銜是因為他們負責了一些策略的部分。用戶體驗設計師應該要定義他們希望用戶擁有什麼樣的體驗。
這個觀點我沒有必要不同意,我堅信有一種設計方法叫做「體驗設計」(在這篇文章的末尾有詳細說明),在設計的第一步就定義體驗。
但是在我觀察的大部分用戶體驗設計組裡面,這是從來沒有的。這些使用者體驗組馬上就紮進交互元件、佈局、網站地圖和任務流程這些事情裡面去了。這些事情當然很重要,但是如果說用戶體驗設計就是定義如何組合物件和使用者如何與之交互是準確的。就像我之前說的,用戶體驗是建立在更多的事情上面的。此外,如果使用者體驗就僅僅是做資訊架構和交互設計,那我們為什麼要叫他們用戶體驗設計師呢?
理由3:這不是「非視覺設計」
我們好像正在讓「設計」遠離我們,越來越經常的,當我聽到有人說我是一個用戶體驗設計師的時候,好像意思明顯是在說我不是一個視覺設計師。
很顯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 「設計」就是「美化」的意思。我知道為什麼設計師想要把自己和這個觀點劃清界限。
標籤存在的意義就是區別事物, 但是我仍然會忍不住會覺得給人們貼上「用戶體驗」設計這個標籤,是在誤導什麼是真正的設計?簡單直白地說,設計是就是解決問題,設計就是為了達到一系列特定的目標. 既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下意識的,大部分人聽到「設計」這個詞的時候就覺得是把產品變得漂亮的事實,並不能改變設計的本質是解決問題。這僅僅意味著是我們自己沒有把設計的本質是解決問題這麼明顯的事情給做好。
理由4:和技術無關
另一個我經常聽到的觀點是, 用戶體驗設計中的“用戶體驗”表示我們是在科技行業工作,設計數位化的產品和服務,但是這對嗎?使用任何產品或者服務, 實體的或者數位化的,都會帶來體驗.用戶體驗這個詞根本就不能表示我們就是在為數位化領域工作.
理由5:我們做的事情並不是什麼新的東西
不管是設計什麼產品的優秀設計師,都深刻的知道體驗的重要性,都很清楚誰是用戶群體,什麼是使用情景,這些都不是什麼新的東西。我們做的僅僅是把這些理念和方法帶到數位化的領域。一個對於如何做好設計還很不成熟的領域。
為什麼如此不成熟?因為進入這個行業很簡單。使用電腦和一些軟體,包括連接上互聯網都是一些很容易的事情。很多人進入這個行業的人都沒有真正的「設計」背景,市場行銷、平面設計師、電腦科學和資訊科學專家,沒有一個是真正專注在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上的。
James Garrett等人在介紹UXD的時候,所做的就是指為一些在科技領域工作的人們帶來一些做好設計所需要的觀點和概念。他們把這些概念貼上了UX的標籤,但是這些都不是什麼新東西。我們非常感謝他打開了人們的眼界,但是,現在是時候撕去這個標籤了。
我曾經看到Dan Saffer(譯者注,設計諮詢公司smart design的交互設計總監)發了一條推特:在99%的情況下,你可以把人們談論的「用戶體驗設計」換成「設計」,他們的意思是完全一樣的。
我完全贊同這個觀點,我們所做的僅僅是設計而已,我們應該接受這個觀點,不要總試著把我們區分開來。
體驗設計確實是存在的
在說完我的原因以後,回過頭來,我來說說之前的提到的,我相信「體驗設計」是存在的,不僅僅是去掉了「用戶」這個詞。
體驗設計是設計決策的一個模式。我們應該從一開始就決定你想給使用者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有很多方法去做,比如,畫出使用情景、漫畫、旅程圖,任何可以幫助你清楚地描繪當人們使用你的產品的時候的感覺、行為、想法的事情。在這裡,你應該做一些這樣的設計決策,比如:
• 應該有哪些功能?
• 交互介面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 內容的基調是什麼樣的?
請注意這些決策並不僅僅包括資訊架構和交互設計方面的的決定,他們都是能夠影響個人體驗的決定,他們可以是視覺設計的決策、內容決策、基礎架構開發決策,等等現在有一些頂著用戶體驗設計的頭銜的人就是這樣做的,但是更多人並沒有這樣做。就像我之前所說的,大部分人在定義用戶的體驗之前就開始做介面的設計了。
請注意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作為一個設計師,我們就可以決定在使用產品的時候特定個人將會擁有什麼樣的詳盡體驗。有太多的變數超出了我們的控制。我的意思是指,產品設計的最優化,可以為大部分用戶帶來我們期望的大部分體驗。
這事看起來很傻,但是很重要。
好了,回顧一下我所說的,我可以想像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個語義上的爭論,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壞事情。
我們如何給事情取名字是很重要的,這是我們進行良好溝通的基礎。我們在各種的團隊和群體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來源於,當我們討論問題,爭論問題,安排事情的時候,都假設我們用的術語和標籤的意思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一樣的。然後,我們去做了不同的事情。因為,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同一個術語和標籤理解地都有一點點不同。
是的,這就是一個很傻的爭論,不管你們喜歡還是討厭我,我都認為這個很重要。這就是我的想法,我的目的不是要否定任何使用者體驗設計師的工作。他們的工作都很重要,我也不是說任何人是騙子,我僅僅是想說「用戶體驗設計」這個標籤是沒有意義的,或者說是沒有必要的。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最近的一些事情(包括我為我的職業軌跡定的新目標)都讓我想把這些想法在這裡說出來。我很高興看到一些人,比如Peter Merholz(譯者注,設計諮詢公司Adaptive Path的創始人)也在考慮類似的事情。說實話,提出自己所在的群體其實是建立在「誤解/謊言」之上這樣的觀點確實讓人有點怕怕的。很高興不是我一個人這樣想。
資料轉載: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版權所有:UXRen翻譯組
譯者:默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