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搭乘經驗談

2

文 / Chao Hung Wang

余憶童稚時,第一次搭乘捷運的經驗獻給了台北捷運,具體來說是現在的文湖線,遙想當年,參加小學畢旅的我搭乘的是以往熟知的「木柵線」。在那之後過了六年,筆者赴台北讀書,雖然不能像鐵道迷能夠將站名倒背如流,但也足夠將最熟悉的「淡水線」各站站名以客家話說出,因此搭乘台北捷運所累積的習慣,成為了我對「捷運」或「地鐵」的認知範本。不過,在搭乘過越來越多國家的地鐵系統後,既往的概念便不是這麼地通用,比如說:(1)跨越黃線後禁止飲食、(2)悠遊卡(交通卡)通行所有捷運路線、(3)車廂整潔等。下面將以我個人的遊歷經驗,分享不同國家城市的地鐵搭乘心得。

【馬來西亞:吉隆坡】

吉隆坡的地鐵,或稱快捷通軌道(Rapid Rail),基本上使用經驗非常類似台灣捷運系統,同樣都是乘車禁止飲食,站體的設計也很像台北或高雄捷運,讓我感到相當親切, 在搭乘時更容易上手。快捷通軌道的票卡設計採代幣式,透過售票機購買可搭乘兩條輕軌鐵路及一條單軌鐵路。

Joe_20160501_1▲ 快捷通軌道售票機 (Photo Credit: Chao Hung Wang)

筆者造訪時,由於下塌飯店及洽公地點之故,只體驗了快捷通軌道的格拉納再也線(Kelana Jaya Line)及單軌鐵路(KL Monorail)。格拉納再也線屬於輕軌鐵路,途經許多城市觀光景點,如占美清真寺、雙峰塔、吉隆坡中環車站等;其月台設計多為「島式月台」,這與搭乘台北捷運大多數的使用經驗相同,島式月台的好處在於乘客只需進月台後再判斷乘車方向即可。

Joe_20160501_2▲ 格拉納再也線 占美清真寺站的乘車方向指示 (Photo Credit: Chao Hung Wang)

吉隆坡單軌鐵路串連了市中心的黃金地段,在都市巡禮的過程是不可或缺的。此單軌列車的月台屬於「岸式月台」,因此必須確認乘車方向後,移動至正確的月台。在我的搭乘經驗中,輕軌列車只有兩節空間不大的車廂,所以這時候必須要將溫良恭儉讓的個性收起來,要以擠進車廂為最大考量。

Joe_20160501_3▲ 單軌列車進站 (Photo Credit: Chao Hung Wang)

【日本:東京】

「東京的地下鐵系統分成JR、地鐵及私鐵……」這是筆者第一次去東京時,隨行友人教我搭東京地鐵的開場白。基本上這只是以一句話用來涵蓋東京的地鐵有多複雜罷了。如果以遊戲來比喻,東京地鐵大概算是魔王級,克服過以後,其他都市地鐵大概都不成問題了。

東京地鐵與台灣或上述的馬來西亞吉隆坡相同,都是依距離收費,因此搭乘越遠越貴。故每次造訪東京時,我習慣以東京地下鐵1~3日票卡(現為24~72小時票)為主,並以Suica卡為輔。然而自以為萬事俱備的我,在一次乘車的經驗中,仍然遇到了轉乘不同鐵路公司系統,需要補票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精算機」來幫助補票,待投入補票金額後,該機器會印出一張票卡,需要將它伴隨原本的日票一併送入閘口驗票機中,才能順利通關,這時驗票機會把補票收走,退還日票。

Joe_20160501_4▲ 自動精算機 (Photo Credit: Wikipedia

在站體的機構設計上,也是令我感到相當驚奇,如大手町或新宿站,都提供了五條以上的線路轉乘,所以在大站的轉乘過程中,往往要在「站內」花費相當多的步行時間。而日本的乘車文化也跟台北捷運大相逕庭,雖然在現今行動裝置與行動網路盛行的時代之下,已經看不到以前日文老師說的「電車置物架上會有很多隨手放置的漫畫」,但是不變的是日本人不喜歡造成他人困擾,電車上相對不會聽到吵雜聲的文化;然而有趣的是,對於優先席(博愛座)的使用,他們不會如台灣人那般拘謹。

Joe_20160501_5▲ 日本地鐵車廂內部 (Photo Credit: Chao Hung Wang)

【美國:亞特蘭大、紐約】

離開了亞洲,筆者來到第二個生活地點—亞特蘭大,當地是以公路交通為主的都市,因此地鐵系統僅能提供有限的便利性。亞特蘭大地鐵,或稱Marta(Metropolitan Atlanta Rapid Transit Authority)與上述兩個城市的地鐵不同,是以旅程(trip)計算,以票卡加值單程約 2.5美金。與各大城市地鐵相同,Marta可在列車上飲食,故在車廂或車站看到垃圾散落不是太奇怪的事情。Marta雖然是1979年通行的,整體系統相較紐約、東京等地鐵來得新,但許多車型不具備當站及次站廣播提醒系統,須自行注意下車時機,且晚上的營運路線略為縮減,這也反應出Marta的運量以及當地夜生活較不發達等文化特質。更多亞特蘭大Marta的乘車體驗也可以參考黃令名文章內容。

Joe_20160501_6▲ Marta地鐵月台 (Photo Credit: Chao Hung Wang)

紐約地鐵,或稱MTA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最早的軌道已經使用百餘年。其悠久的歷史在現今的站體構造仍能看出一些端倪,例如在布魯克林區Marcy Av.車站,筆者曾經上錯月台,但在車站內無法找到往另一側月台的通道,故只能出站後再由道路另一側進入正確的月台,一來一往多花費一趟單程金額。紐約號稱不夜城(The City That Never Sleeps),MTA也是24小時營運的,這與我在亞特蘭大日落不出戶的習性大不相同,雖然人在美國,但紐約的便利性卻讓我出現在亞洲大都市的錯覺。MTA在票券方面同亞特蘭大Marta一樣,依旅程計算,以票卡加值單程約 2.75美金。讓我最不敢恭維的是MTA的整潔程度,無論是車廂、車站或廁所,使用完的感想是──才知道台北捷運的好。

Joe_20160501_7▲ 布魯克林區Marcy Av.車站月台 (Photo Credit: Chao Hung Wang)

 

 

Share.

清華大學工工系人因組博士候選人、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訪問學者,現居新竹。喜歡觀察社會,關心介面設計、擴增實境技術及人因相關議題。

2 則留言

Reply To Walk Cancel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