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Seal Tseng
本文將以Airbnb為例,解釋結合商業模式與使用者經驗的產品設計方法論。文長約 3,500 字,閱讀時間約 5min。適合產品設計初心者,及對「商模九大模塊」苦手者。
最近剛啃完「企業觸媒策略-多邊平台的制勝法則」(已絕版),雖是10年前舊書,但許多篇章都讓我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咬手帕),如果當初就讀了這本書該有多好呢? 也許之前的產品存活率也更大了吧? 所以我來介紹給大家。
在化學領域中,「觸媒」又稱「催化劑」,能促使兩種(或多種)物質發生反應。這種反應會產生一種新物質,其價值遠大於兩種原生物質的價值。但觸媒本身不會消失,因此他能以小成本創造高價值…
不不不,先別關視窗。這不是要講化學,而是作者將「觸媒概念」延伸至商業中! 這就來~
什麼是觸媒型企業 ?
以往多數企業只服務一組顧客群,或以一項產品向一組顧客提供單向服務,而顧客彼此之間無所關連,這種事業就是「單邊事業」。
而當一個企業有 (a)兩類或多類顧客群,(b)這些顧客群有某方面的相互需求,但是 (c )他們無法靠本身的相互吸引而創造價值,且 (d)倚賴觸媒來組成彼此互動而創造價值,這個組織擁有多邊事業,也就成為「觸媒型企業」。
3. 訂定價格
Airbnb 針對「出租者」與「租用者」這兩類客層,設計出不同的價值主張、通路和收益流。根據Airbnb 官方資訊
「出租者」註冊帳號和發佈房源完全免費。在收到預訂後,會收取3%的Airbnb房東服務費,用來支付平台的經營費用。「租用者」的服務費金額為預訂(每晚住宿費、清潔費及額外房客費用的總和,不包含服務費和稅費)的 0%-20%。通常預訂小計金額越高,房客服務費百分比就越低。
Airbnb 讓兩邊顧客以適當比例參與催化作用,且「預訂金額越高,房客服務費百分比就越低」,適當的讓利與優惠總能讓用戶更心甘情願的掏錢。
【啟示】 訂定出足以平衡兩邊顧客群的價格,促使兩邊顧客以適當比例參與催化作用。為此,企業向其中一邊顧客群收取的費用也許必須降到成本以下,以使這一邊的顧客數量增加到足以吸引另一邊顧客群的加入。
「觸媒第二角」、激發 / 協助搜尋與提供資訊
當選擇過多時可能造成搜尋不易,資訊的取得更耗費成本。 因此觸媒型事業應協助媒合,並透過「分類」幫助用戶搜尋並找到可靠資訊,使之更容易達成最佳交易。
Airbnb 除了基本搜尋功能外,還提供「更多篩選條件」,盡力滿足旅人的選擇需求,如房間類型、價格範圍、即時預訂、房間和床位、設施、設備、街區、房東語言(這個還蠻棒的!)。
但也許考量各國用字的精準度不一、全球房源過多,Airbnb也註明他們會新增新的篩選條件,有時則需要刪除篩選條件,因此平台上提供的篩選條件是不斷變動的,且目前系統無法透過關鍵字搜尋。
———-
「觸媒第三角」、管理 / 制定規則與標準
觸媒型企業創造社群,但社群也需要管理,以免變得混亂無序。而催化作用的存續也需要參與者能夠相互信任,因此必須制定規範,防止社群成員佔觸媒本身或其他成員的便宜。制訂標準也可視為創造虛擬聚會場所,形成期望和建立社群的一種方法。舉例來說「評價制度」就是一個供用戶參考的透明化機制,從評價規則管理用戶群,也成為供雙方參考的信譽標準。
Airbnb 知道,要獲得和留住客戶,需要提供快速可靠和安全的客戶體驗。除了真實圖片和租用者、出租者的實名認證外,平台也對房東和旅行者進行評級和審查,降低雙方風險,保證其人身財產安全。除能強化管理,也增進雙方顧客與平台三方的信任感。
———-
結語
講了這麼一大串,總算回歸到:為何我要分享觸媒金三角 ?
許多創業團隊思考商業模式時,都會直接拉出人人熟知的「商模九大模塊」圖表,協助掌握商業模式輪廓。
「商業模式九宮格」著重於價值主張的延伸,更在意價值的流動以及如何從中獲益。方便新創團隊全觀檢視 Business Model ,幫助分析如何將產品結合商業活動來獲利/獲益。
但以我個人經驗,若一開始就為這恐怖的九大模塊進行「填空」從而推導產品策略,除了有心理門檻入不了心外,若非實際操作過一次,事實上並不容易理解這碎片化的模塊定義與解釋,如何互動也沒概念 ; 若應用在個案與創業中,則無法確定操作的正確性。
而本文分享的概念,則是從「觸媒」這個生動的比喻切入 :
「觸媒金三角」從產品本身出發 : 透過探討當兩群顧客相互需求卻缺乏接觸管道時,企業該如何顛覆傳統策略與戰術,搭起平台、解決痛點、扮演觸媒角色,點燃威力十足的催化作用等過程,幫助定義清楚的產品策略。
它像是將設計思考具體化的指引方針。概念很好理解,因此能在規劃階段時,協助設計師及早將「商業考量」納入設計中,並利於將規畫接軌到實務營運上。
因此,我認為兩種工具的使用,可考慮先用「觸媒金三角」來規劃、發展產品策略,再套進「商業模式九宮格」分析對應的商業模式優缺點。這對於產品設計師來說較為無痛、好上手,而且對於「為何要這樣做?」 了然於心。
當設計師欲轉向更宏觀的產品設計時,當多邊企業在思考轉型或策略聯盟時,當創業家發想新事業藍圖時,「觸媒策略」的洞見皆極具參考價值也很好入門,讀來是極具溫度,且容易吸收。看完後就好像在我腦海敲了一記響鐘,應證著以往為何成功與失敗的歷程,還有「頓悟」。
最後要提醒的是,定義產品策略的方式千變萬化,切入點也各有不同。
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適不適合你”的方法。
這是我覺得適合自己的方法,也分享給大家 ;))
備註:
因為是10年前舊書許多例子已不合時宜,Airbnb 例子是我自行作為輔助說明。
此篇只講到「概念階段」的觸媒金三角。但一個觸媒企業要能成功絕對不僅止於此,還需要其他策略輔佐才行,像是定價結構、獲利力、競爭、實驗與演變等,之後有機會再分享實務階段的具體方針。
「商業模式九宮格」在2015年已由 Ash Maurya 改編成「精實畫布(Lean canvas)」比前一版容易理解囉~
參考資料
- https://kknews.cc/zh-tw/tech/reyj2b4.html
- https://www.inside.com.tw/2015/03/17/airbnb-user-research
-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3221
- 取景小撇步,用五張圖表幫你定義產品策略。這是另一位作者的分享,但我覺得比較偏向「教導設計師如何將產品策略視覺化,成為能與團隊溝通的工具」,也可以參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