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是局外人:探索沈浸式觀演體驗

0

文/Hsiao-Chun Lai

▲ Sleep No More 劇照(圖片來源:Forbes.com

短暫脫離現實世界,進入如夢似真的場景,體驗不一樣人生可能性,一直是藝術或娛樂引人入勝的元素之一。近年來,藝術娛樂出現跳脫鏡框式呈現的實驗,提供觀眾全方位沈浸式體驗(Immersive Experience)。

本文淺談沈浸式體驗透過創新劇場在舞台上的呈現,與虛擬實境如何提供身歷其境的沈浸式觀賞體驗。

沒有人是局外人

由英國劇團 Punchdrunk 所創作的《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原規劃在紐約短暫上演,但因迴響熱烈,已在紐約上演數年並被享有神劇美稱。在亞洲, 此劇於 2016 年在上海首演,上演後一票難求,劇中重現 Mckinnon 酒店中以莎士比亞經典悲劇馬克白改編的各種愛恨情仇。《不眠之夜》有 10 條以上故事線,在一棟五層樓的酒店建築中發生,戴上面具的觀眾可以自由穿梭在這酒店中的不同空間,選擇想要觀看的故事線;可以自始至終跟隨某位演員在不同空間移動,也可以隨意來回交叉跟隨不同演員,或是進到沒有人的空間探索書上或是櫃上的信件,或是找一張床躺下。

創作團隊 Punchdrunk 是 Immersive Theater (沈浸式戲劇)的先趨,不同於一般劇場演出,這樣的劇場沒有固定座位,也沒有聚焦的鎂光燈,場景跳脫劇院畫面鏡框式的表演形式,將演出帶出生活場景,創作在不同空間流轉,觀眾也成為場景中流動的一部分。

▲ Sleep No More 劇照(圖片來源:scorchedthesnake

而在美國西岸舊金山,Immersive Theatre 透過有 1920 禁酒令黃金年代的《The SpeakEasy》躍上舞台。隱身在舊金山巷弄之間,是一座重現 1923 時代樣貌的舞廳與酒吧。

▲ The Speak Easy(圖片來源:The Palace Theater

入場的觀眾需要打扮成符合黃金年代的穿著,在劇場中由35 位不同角色引領觀眾探索 1920 年代的時空文化與小人物生活的酸甜苦辣。在這個舞台上,每個演員都是主角,通過戲劇表演來讓觀眾親身感受到一場真實的夢境。每位觀眾,每次體驗都可能是獨特且唯一。故事線層層交織出不同可能性。

▲ The SpeakEasy(圖片來源:The Palace Theater

這樣的娛樂體驗重新定義了表演者與觀眾的互動,觀眾也成為演出的一部分,這場戲中,沒有人是局外人。如果說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在沈浸式劇場中,所有人都同時是瘋子,也是傻子。

沈浸在虛擬實境的時空中

▲ 日舞影展 New Frontier(圖片來源:Matt Winkelmeyer

在劇場舞台之外,虛擬實境也提供了另一種沈浸式的觀賞體驗,不用出家門就可轉換時空體驗的可能性。虛擬實境(VR)科技撇除裝置易用性與商業普及性之外, 也提供創作者一種嶄新敘事可能性。VR 比傳統媒介能更有效的溝通訊息與觀眾產生情感共鳴。(註:Standford Virtual Human Interaction Lab 小樣本研究發現,透過 VR 觀賞森林危機影片的觀眾,會比觀賞傳統影片的觀眾,在生活中展現節省紙張消耗的行為。)在完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境下,虛擬實境所傳遞內容完全掌握觀眾的注意力與感官知覺。其體驗提供了個人化的觀賞經驗,讓觀眾可以隨心所欲探索 360 度視角,並透過沈浸式體驗強化觀眾與內容的連結與情感共鳴

▲ 日舞影展 New Frontier(圖片來源:Matt Winkelmeyer

日舞影展一向是擁抱科技與具有強烈獨立實驗精神的影展。近年來日舞影展設立了 New Frontier 展區,訴求探索未來的影音敘事體驗,2017 年日舞影展放映大約 20 支虛擬實景的影片。

▲ 日舞影展 New Frontier(圖片來源:Matt Winkelmeyer

在音樂方面,近來有不少國內外音樂創作者利用虛擬實境作為音樂視覺化的媒介。像是 The Tic Tac 或是林俊傑利用 VR 全景拍攝手法傳遞音樂訊息。向來擁抱前端科技的碧玉(Björk)也透過虛擬實境展演「Björk Digital」探索 VR 音樂敘事不同可能性。虛擬實境消除了相隔歌迷與歌手的舞台,想像喜愛的歌手就出現在眼前與自己互動,在耳邊呢喃唱歌給你聽。

▲ Björk Digital(圖片來源:Santiago Felipe

然而,伴隨著敘事手法的探索,是未知拍攝技巧的挑戰。碧玉 Stonemilker MV 導演 Andrew Thomas Huang 曾在受訪時這麼說:

因為這個攝影機式全景拍攝,我跟整個團隊都要躲在大岩石後面,讓碧玉一個人面對鏡頭,其實我們根本也不知道拍到了甚麼。我只記得不斷盯著我腳下的紫色貝殼,聽著碧玉的弦樂隨著浪潮打到石頭上,我偶而抬起頭偷看碧玉跟鏡頭的互動。⋯後製部份真的超複雜,因為在此之前沒有人搞過像這種虛擬實境的東西,所以沒有一個固定的流程可遵循,不過我還是有東西可玩,隨著歌曲的高低起伏,Björk 從 1 個變 2 個,最後有 3 個。

沈浸式體驗目前仍屬小眾與前期試驗,其成敗尚待時間考驗。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能成為影音體驗重要的一環。

Sleep no More 展演相關資訊:www.sleepnomore.cn

SpeakEasy展演訊息:www.thespeakeasysf.com/

本文授權來源 舊金山生活實驗室〈沒有人是局外人:探索沈浸式觀演體驗〉

Sha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