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設計
  • 研究
  • 產業
  • 團隊
  • 教育
  • VIDE 徵求作者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RSS Facebook Twitter
Vide
  • Home
  • 設計
  • 研究
  • 產業
  • 團隊
  • 教育
  • VIDE 徵求作者
Vide

只收雨水不收垃圾的「生態垃圾桶」,淨化全美最髒運河

0
By 社企流 on 2016-11-17 Featured, 城市, 政府

編譯/黃思敏

seinsights_20161117_1

緣起

每年有將近400萬加侖的汙水,流入位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格瓦納斯運河(Gowanus Canal),環保團體與新創組織聯手設置「生態垃圾桶(Plant-Filled Dumpster)」,希望減緩流量,並提升大眾對此問題的重識。


格瓦納斯運河是全美國受汙染最嚴重的水道之一,數十年以來工業廢棄物不斷傾倒於此。近年來,在政府超級基金(Superfund)的投資下,開始淨化此運河。然而每當暴雨來襲,運河總是被大量來自市區的汙水汙染得更為嚴重。

因此今年暑假,社區出現了一個個種滿植栽的生態垃圾桶,一方面能攔截流入下水道的雨水,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提升問題意識,體現整個城市需要更全面的解決方案。

▲街道上的生態垃圾桶。(圖片來源:Interior Design)
▲街道上的生態垃圾桶。(圖片來源:Interior Design)

用「2000加侖計畫」改變社區風景

如同許多老城市,紐約的汙水處理系統同時接收雨水與污水。當大雨來襲時,未經處理的汙水就會開始氾濫,如同格瓦納斯運河所見。

「為了阻止汙水氾濫,我們必須在雨水進入汙水處理系統前將其吸收。」格瓦納斯運河保護協會的執行長Andrea Parker指出,他們與開發商Alloy合作「2000加侖計畫(2,000 Gallon Project)」,於2016年7月4號,為社區進駐這些生態垃圾桶。

目前一共有6個生態垃圾桶,1個約11英尺長,6英尺高,可以乘載2000加侖的水,底部設有排水管,能在暴雨時暫時蓄水,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

「下雨的時候,汙水系統會不堪負荷,其能延緩雨水從降下到實際流入汙水系統的時間。」Parker解釋。

暫時的生態垃圾桶,點亮長遠的汙水防治

市區裡正在進行一項開挖上千個生態窪地(bioswale)的計劃,在低漥處種滿植栽可以達到延緩氾濫、過濾雨水的效果。此計畫亦將打造2個大型汙水槽,共計1千2百萬加侖的容量。

另外在運河旁,亦規劃了海綿公園(sponge park),協助蓄洪與過濾雨水。然而每年約有37.7億加侖,未經處理的汙水流入運河,單靠生態窪地、汙水槽、海綿公園,無法完全解決問題。即便如此,容量大約和一個生態窪地相等的生態垃圾桶仍功不可沒,其象徵社區也能加入氾濫防治的行列。

「這是一個讓人了解水有多少的好機會。」Parker指出,這些生態垃圾桶的部分用意,是讓人們了解他們不曾看見的地底水質結構。

▲志工正在照料生態垃圾桶。(圖片來源:Ecological Landscape Alliance)
▲志工正在照料生態垃圾桶。(圖片來源:Ecological Landscape Alliance)

民眾只要掃描垃圾桶上的行動條碼,便能來一趟散步旅行,了解周遭環境的生態問題。負責照料垃圾桶的志工,於10月將常見的行道樹樹苗如:美國皂莢、白櫟木、椴樹等,種入垃圾桶中。

這些垃圾桶暫時被放在閒置的停車格,種在裡面的樹與植物將於今年秋天至明年春天,被移植到周圍的街坊,作為重要的生態環境,提供怡人的樹蔭、吸收更多雨水。

藉由這個行動,Alloy公司和格瓦納斯運河保護協會希望能鼓勵社區民眾付諸行動,購置集雨桶或建造花園,一起解決遇雨則汙水氾濫的問題。

核稿編輯:黃培陞、林冠吟

延伸閱讀:

  • 同一塊地養魚又種菜 孟加拉新農法專抗海水倒灌
  • 把氣候變遷喝掉!荷蘭企業Hemelswater用雨水釀啤酒,有效運用水資源

本文授權來源:社企流〈只收雨水不收垃圾的「生態垃圾桶」,淨化全美最髒運河〉

原文出處:How Plant-Filled Dumpsters Can Help Keep Pollution Out Of The Gowanus Canal

汙染 污水 社會企業 社會設計
Share.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Tumblr Email
Previous Article「CX」顧客體驗的崛起(附公式與資源連結)
Next Article 美國政府機構創新 原來可以這樣玩!
社企流

社企流為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希望傳遞「用商業力量改變社會問題」的知識與智慧,推廣、連結並支持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成為打造美好世界的行動引擎。 官網:http://www.seinsights.asia/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einsights

Related Posts

用戶研究的三個謊言

不靠大數據,從粉絲的小數據讀出關鍵需求

為什麼大多數的Redesign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忽略了三件事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近期文章
  • 日誌研究的執行經驗分享 Tips for conducting Diary Studies 2019-12-13
  • 培養全方位醫療顧客經驗管理(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經理 – 第一個跨域醫療服務設計整合課程在輔大開跑 2019-11-16
  • 用戶研究的三個謊言 2019-10-24
  • 不靠大數據,從粉絲的小數據讀出關鍵需求 2019-09-23
  • 為什麼大多數的Redesign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忽略了三件事 2019-09-9
最受歡迎文章
By VIDE 編輯2019-12-13

日誌研究的執行經驗分享 Tips for conducting Diary Studies

By VIDE 編輯2019-11-16

培養全方位醫療顧客經驗管理(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經理 – 第一個跨域醫療服務設計整合課程在輔大開跑

By VIDE 編輯2019-10-24

用戶研究的三個謊言

By 奧沃市場趨勢顧問2019-09-23

不靠大數據,從粉絲的小數據讀出關鍵需求

By Lil Andy2019-09-9

為什麼大多數的Redesign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忽略了三件事

文章分類
  • Featured (221)
  • 專欄 (21)
  • 教育 (93)
    • 工作坊 (49)
  • 未分類 (7)
  • 洞察 (269)
    • 數據分析 (42)
    • 消費者洞察 (125)
    • 研究調查 (144)
  • 產業案例 (299)
    • 交通 (30)
    • 公共服務 (46)
    • 城市 (82)
    • 政府 (28)
    • 旅遊 (68)
    • 日常生活 (146)
    • 金融 (21)
    • 銀髮 (33)
  • 組織文化 (133)
    • 團隊介紹 (40)
    • 組織溝通 (94)
  • 設計 (518)
    • 服務設計 (155)
    • 物聯設計 (35)
    • 網站設計 (86)
    • 行動設計 (116)
    • 設計思考 (128)
    • 設計方法 (103)
    • 通用設計 (38)
    • 體驗設計 (179)
關於 VIDE
VIDE 創誌是一個聚焦洞察與設計,關心教育發展並鼓勵創新的媒體平臺。
VIDE 代表 Value,Insight,Design,Education。源自於拉丁文 videre,意思是「看到」。

VIDE 持續透過介紹國內外創新案例、概念發想與設計思維與實踐方法,並邀請創新設計團隊、組織、社群成為 VIDE 的內容與活動合作夥伴。期許自己能成為國內重要創新設計的媒體代表,協助建構臺灣創新設計的產業鏈與生態系。
追蹤 VIDE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videmedia
Twitter:https://twitter.com/vide_tw
RSS:https://vide.hpx.tw/feed

聯絡:editor@vide.tw 或 02-2511-7626
地址:10459 台北市松江路158號11F-1
2015-2017 VIDE 創誌 - 帶你看見創新設計 / 悠識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Type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