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戶體驗設計其實是所有人的責任,所有人包括產品經理、研發、運營,而不是單一崗位或職稱的人能具備的能力,要我說的話,我可能會這樣描述:他是一個非常了解用戶體驗設計的專家,而不是所謂的用戶體驗設計師 (UX designer)。
用戶體驗設計其實是所有人的責任,所有人包括產品經理、研發、運營,而不是單一崗位或職稱的人能具備的能力,要我說的話,我可能會這樣描述:他是一個非常了解用戶體驗設計的專家,而不是所謂的用戶體驗設計師 (UX designer)。
Goodpatch的企業文化以一個人負責一個案件為原則,確保每個案件的品質以及員工對專案的集中度。身為創意工作者,為了保持敏銳度,也需要持續吸收新的知識。同時認為「偉大的團隊才能做出偉大的產品」,希望客戶也能夠與成員們團結在一起,一同思考出最好的使用者體驗。
來自首爾Amoeba Design使用者經驗總監徐孝真以全程英文演講,分享韓國經驗。她表示,愈來愈多客戶了解到不能只做銷售,而要關心消費者體驗,例如LG 和 三星在 smart home 方面都投注許多心力。通常行動、電視和其他聯網裝置有各自的介面,要整合所有裝置,必須了解使用者在不同裝置和不同時間究竟想要什麼。
實體世界的服務可以靠真人的臨場反應來補救服務不足或缺失之處,但數位的世界比較難做到,所以在數位世界裡服務使用者,非常需要一套從站外到站內具有一致性高又完整的數位服務。
有些 UX 團隊對企業帶來了策略面的影響,有些則無。是什麼造成這樣的差別?是否跟 UX 團隊人數、獲得的資源、公司的規模等有關?根據 Forrester 的調查這些都不是原因。
UX 設計師與 UX 團隊可藉由建立對公司策略與目標更深的了解,來擴展自身的影響力。同時保持開闊的心胸,試著去了解商業用語與目標,與跨部門更密切地合作。
接續 <設計有問題,多半是誰的問題?(上篇)>,Hans Shih 談了一些造成組織影響設計的原因後,本篇是要繼續來談如何從評估企業組織來了解組織對產品設計的影響。
Don Norman(唐納‧諾曼,認知科學、人因工程等設計領域專家)曾經說過:不好的設計很少是由設計師造成的。多數時候,原因在於不好的組織架構。
一米市集創辦人 Matilda,在ECX 2015電子商務經驗設計論壇中,分享創辦一米市集的例子,Matilda 認為用戶體驗代表的是一種方法、流程,而商業設計的則是一個目標。
在望京 SOHO 園區有條有名的 ”掃碼一條街”,各家初創公司會以這條街為宣傳軸心,盡可能的用各種利誘,去吸引路過的上班族白領變成他們的第一批 Early adopter
為什麼在中國市場大部份都是抄襲而不是原創,或許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不需要盲目的追隨,畢竟拼市場、拼開發、拼成本,台灣是贏不了大陸的。
承接<<我該如何進入 UX 產業?業界專家告訴你>>的上篇,Conversion Lab 的作者們也針對幾個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本文是摘要 Adaptive Path 服務設計總監 Jamin Hegeman 分享的實戰心得,議題除了涵蓋表層的工具層面,也涉及較深層的組織文化層面。
beBit 的理想是讓世界的人都充滿笑容。聽起來好像很天真,大家也常常都在想這個問題,但不管怎樣總覺得就是要對社會有貢獻才會有意義,這是絕對肯定的
Pebbo 的做法非常與眾不同。 在過程中讓客戶真正瞭解到以人為本的精神,改變企業團隊的環境氣氛與思維模式,而不是幫客戶完成後將成果交給他們。
銀享全球是一家專為銀髮相關組織提供國際交流、培力與行銷服務的新創社會企業。著重在銀髮健康照護產業,以台灣的服務經驗為根基與世界連結
Discovery 節目徵求志願者在原始自然環境生活二十一天。遊戲規則將嚴苛隱藏的非常好,且深富創業的思維
AJA 從一開始以設計「數位介面」為主,到了近幾年由於服務對象、市場的改變,已逐漸轉型為一家專注於使用經驗的設計顧問公司。
如果你的產品提升週期需要花上個六個月一年,用戶都已經走光了,就算辛辛苦苦重新設計的樣式文案也挽回不了用戶的心,更可怕的是,或許你的改良方案根本不 work,你又要花更長的時間再準備下一個版本的修正。
在台灣老一輩的企業家裡,產品是個有形的東西,必須有廠房有工人有資本才能生產出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老東家的大老闆當年很鬱悶的關係,因為台灣的資本市場根本搞不懂什麼是「software」
在台灣不是沒有 UI/UX 設計的人才,人才多的是,重點是公司有沒有真正相信透過 UI/UX 設計能創造出更好的產品。
金融業的用戶體驗與其他行業大相逕庭,用戶即客戶,行為習慣偏於傳統,尤其是對安全體驗的訴求,其間挑戰不言而喻。
本文獲得 UXPA China 授權,後由 Happy UX 編採小組重新編譯摘錄內容,整理為「硬體行業」,「軟體行業」,「互聯網行業」,「金融行業」四篇文章。本文介 SAP 與 Autodesk 的用户體驗部門,在企業組織中的角色與任務。
大眾點評 UX 有26位成員,包括4位前端和1位用研,視覺和交互比例約1:1。設計人員是按產品線分配的,重要的產品線就會有專屬的交互、視覺和前端
Happy UX 編採小組重新編譯UXPA China 摘錄內容,整理為「硬體行業」,「軟體行業」,「互聯網行業」,「金融行業」四篇文章。本文介紹 TCL,海信,惠普HP三家知名企業的UX部門組織與現狀。
產品經理是產品的設計者、推進者、運營者
設計者:調研用戶、分析需求;討論、形成方案。
推進者:和開發溝通產品需求;推進開發實現產品上線。
運營者:維護產品內容、提升活躍度和用戶量;進行市場推廣,提升用戶量
大多數人未能分清楚什麼是創業?許多人以為自己做事就是創業,因為要自己承擔財務風險。比如開個飯館,擺個小攤等,但我認為這是謀生。
讓一個機構去投資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和用戶體驗是具有挑戰性的。政治,組織結構,過去的經驗,和根深蒂固的步驟思維使改變變得十分的困難。
隨著科技的進步,遠端協作辦公變得越來越容易,也被更多的創業者所採用。但是,當團隊成員不在一起時,溝通和協作都會遇到很大挑戰。
在Google,我和我見過的最好的產品經理一起工作,根據此,我給出我的觀點。我不是產品經理,所以,這些都是由我在Google的觀察而來。